子曰“朝闻到,夕死可矣。”的意思朝令夕改的意思是什么?

中国文化
2022/1/8
子曰:“朝闻到,夕死可矣。”的意思
朝闻道夕死,可矣!
儒家的承担
禅师执笔于公元2006年10月19日中午12点02分
对首章三个“不亦”的初步了解,最终必须落在“承担”上,如果没有这种对“天地人”、对“圣人之道”、对行“圣人之道”最终达到“不愠的世界”的承担,那么就没必要继续《论语》的研读。上面也说过了,有些人是没必要读《论语》的,虽然那些人也有“承担”,但只有君子才需要《论语》,也才能“承担”《论语》。
对于《论语》有一件事很重大的,是《论语》成书以来没人干过的,就是重排《论语》各章间的顺序。《论语》,是孔子及门人的语录,系统地讲述了君子如何去“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问题,但由于《论语》成书时间是在孔子等之后,历代又被腐儒折腾,因此,目前所袭用的《论语》各章间的顺序并不正确。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展现《论语》以本来面目,必须对此重新排序。在后面的解释用,《论语》原有篇章都无一遗漏,只是顺序按照更合理的方式重排。这点,必须明确。而这《论语》之旅,将按照新编排的次序继续进行。
详解:这句话被排在三个“不亦”总纲之后,是《论语》的第一条。所谓“闻、见、学、行”“圣人之道”,首先要“闻其道”。道不闻,则无由“学、行”。然而,就这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话,却经常被解释成类似“早上闻“道”,晚上死了也值得”之类的搞笑玩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请问:晚上才死,那中午干什么去了?如果早上死、中午死,那还值得不?如果真是“早上闻“道”,晚上死了”,就算值得,也是私道,不能惠及旁人的私道,又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这些似是而非的解释流传千年,真把《论语》当成福音之类的平常物了,和儒家、《论语》的精神是完全背离的。
其实,“死”,不是死去的意思,而是“固守”的意思。所谓“固守”,也就是“承担”。而“朝、夕”,不是单纯的“早晨、晚上”,而应该从“天、地、人”三个角度来考察。
从“天”的角度,代表了时间上的“开始、最后”,从“闻其道”开始,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
从“地”的角度,代表了“东方、西方”,也代表了整个天下所有的地方,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
从“人”的角度,最大的承担就是生死的承担,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只有从这三方面去理解,才是真知道“朝、夕”。
原来的断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不对的,由于古文都没有标点,因此断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千古以来被惯用的这个断句,就把“死”真当死给搞死了。而从上面的分析知道,这“死”是“固守”、是“承担”,相应的断句就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里面的“道”字是可以省略的,因为整部《论语》就是说这圣人之道和行圣人之道,省略“道”并不会影响理解,“朝闻夕死”,这更符合古汉语的语气。光“闻”不“死”,是不能行圣人之道的,只能是口头层面的,而历史上的腐儒们,最大的弊病就是光“闻”不“死”,这“死”,是“固守”、是“承担”,而要“固守”、“承担”,就必须“死心塌地”、“痴心不改”,偷心不死,是不可能行圣人之道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从“闻其道”开始,无论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只有这样,才可以行“圣人之道”啊。
朝令夕改的意思是什么?朝令夕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hāolìngxīgǎi,用于政策的变更。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形容政令时常更改,使人不知百怎么办。出自《论贵粟疏》。
成语出处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译文:急迫抽税的压榨,征度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间,早上命令,晚上修改。
扩展资料
近义词:朝三暮四,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sānmùsì,意思是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自《庄子·齐物论》。
成语出处
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内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译文: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欺骗他们说:“给你们橡子,早上三个,下午容四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跳起来发怒。他不一会儿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下午三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趴在地上表示高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令夕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三暮四
朝令夕知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hāolìngxīgǎi,用于政策的变更。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形容政令时常更改,使人不知怎么办。成语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用于政策的变更。
引证于现代邓贤《中国知青梦》:“政策朝令夕改,路线忽西忽东,谁能无限期地忍受这种视民众为草芥的命运而不发出‘最后的吼声’呢?”
【近义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反义词】一如既往、一成不变
扩展资料:
近反义词解析:
一、朝三暮四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道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自】:现代专鲁迅属《坟·灯下漫笔》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二、一如既往
【解释】: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出自】:现代张扬《第二次握手》六: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令夕改
朝令夕改的意思是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自】: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译文】: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要交纳。
【近义词】: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反复无常
【反义词】:一成不变、萧规曹随、言出法随、一如既往
扩展资料:
朝令夕改的近义词
1、朝秦暮楚
【解释】: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子曰“朝闻到,夕死可矣。”的意思朝令夕改的意思是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子曰“朝闻到,夕死可矣。”的意思朝令夕改的意思是什么?》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子曰“朝闻到,夕死可矣。”的意思朝令夕改的意思是什么?》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分享传播,文中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请自行甄别真伪!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