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故事

高中知识
2022-1-08 00:36:38 文/李清雅
1.有哪些谚语故事(要内容)
谚语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蛇却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还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真有点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办不到的,它的用意不过是告诫人们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有句成语叫“知足常乐”。
谚语: 气象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农业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如:枣芽发,种棉花。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春雷响,万物长。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霜降腌白菜。
立冬不使牛(北方)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闽南)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3] 卫生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如: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5. 伤筋动骨一百天社会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如: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狭路相逢勇者胜。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7.擒贼先擒王。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女人嫁汉,穿衣吃饭。10.王气垫,气垫王,为卖气垫到处忙。
学习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割发代首、毛遂自荐……这些故事穿越历史、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时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纷繁历史变迁的窗口。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2.有哪些谚语故事(要内容)谚语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蛇却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还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真有点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办不到的,它的用意不过是告诫人们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有句成语叫“知足常乐”。
谚语:
气象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农业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枣芽发,种棉花。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春雷响,万物长。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3]
卫生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5. 伤筋动骨一百天
社会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狭路相逢勇者胜。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7.擒贼先擒王。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女人嫁汉,穿衣吃饭。
10.王气垫,气垫王,为卖气垫到处忙。
学习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割发代首、毛遂自荐……这些故事穿越历史、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时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纷繁历史变迁的窗口。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3.四句谚语的故事一、看风测天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
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
“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
“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
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
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
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
4.成语故事大全比喻天气的成语有那些云淡风轻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 云淡”.
万里无云 〖解释〗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秋高气和 〖解释〗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风轻云净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碧空万里 〖解释〗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碧空如洗 〖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知地知天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雨僝云僽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铄石流金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和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飘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
焦沙烂石 将沙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焦金烁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和风丽日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风轻云淡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惨雨酸风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5.日记《积累气象谚语》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2、云绞云 雨淋淋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10、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11、星光含水 雨将临12、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13、对时雨 连几天14、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15、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物象16、燕子低飞 天将雨17、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18、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19、蚂蚁搬家 天将雨20、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21、猪衔草 寒潮到22、狗泡水 天将雨23、鸡晒翅 天将雨24、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25、蚯蚓封洞 有大雨26.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6.经典谚语故事原发布者:付建
关于气象的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瑞雪兆丰年。
3.春雨贵如油。
4.一层秋雨一层凉。
5.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6.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7.燕子低飞要落雨。
8.青蛙叫,大雨到。
9.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10.鱼儿出水跳,风雨要来到。
11.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12.星星明,来日晴。
13.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4.十雾九晴。
15.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16.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7.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18.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19.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0.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关于哲理的谚语
21.人心齐,泰山移。
22.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3.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24.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25.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26.办酒容易请客难。
27.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28.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9.树挪死,人挪活。
30.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1.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32.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33.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34.一山不容二虎。
35.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36.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37.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56.
7.经典谚语故事原发布者:付建 关于气象的谚语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626563: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瑞雪兆丰年。3.春雨贵如油。
4.一层秋雨一层凉。5.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6.云低要雨,云高转晴。7.燕子低飞要落雨。
8.青蛙叫,大雨到。9.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10.鱼儿出水跳,风雨要来到。11.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12.星星明,来日晴。13.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4.十雾九晴。15.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16.蚂蚁搬家,早晚要下。17.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18.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19.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0.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关于哲理的谚语21.人心齐,泰山移。
22.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23.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24.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25.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26.办酒容易请客难。27.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28.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29.树挪死,人挪活。
30.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31.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32.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33.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34.一山不容二虎。35.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36.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37.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56。.。
8.帮忙写一篇关于天气谚语的文章《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飘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
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
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
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我记得学过这篇课文,但是课文原文找不到,这篇文章和书上的好象有点不同,不知道算不算是写天气变化的。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气象谚语故事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气象谚语故事》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