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这句话的翻译是什么?“锥”字

中国文化
2022/1/8
“苛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这句话的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为: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出处:明·唐顺之《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白话释义: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当朝为官者的心态,并展开廉吏的古今之辨。“今之廉者”前“有所慕”,后“有所惧”,故不得不矫强为廉,以清廉的面目示人。而“古之廉者”澹泊寡欲,不为物役,故能廉俭自守。这种鞭辟入里的分析所提供的历史借鉴,对于今天立德树人,反腐倡廉,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写作背景:
明正德二年十月五日(1507年11月9日),唐顺之出生在常州青果巷易书堂的一个名门官宦之家,其祖父唐贵是进士出身,任户部给事中,其父唐宝也是进士出身,任河南信阳与湖南永州府知府。
在他的幼年时代,父亲对他管教甚严,写字如不端正就会挨打。如果出去游玩回家晚了,母亲也会时常责骂他。顺之天生禀赋聪明并且极具个性,在同龄人中属佼佼者。
顺之酷爱读书,父母除对其严加要求外,并不时为他寻觅当代的名师为其辅导,因此学业有成。在唐顺之23岁那年(嘉靖八年),他参加了每三年才在京城举办一次的会试,荣登第一。
嘉靖八年担任主考官的是当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当时的权位相当于宰相),他喜见自己能收罗到唐顺之这样的人才而十分高兴,因此欲利用他的权利提拔唐顺之到翰林院为官。
可是没有想到这个初入仕途的读书人唐顺之,在官场面前显得十分谨慎,他婉言谢绝了张璁的知遇与栽培,按部就班地去兵部任职。这自然让张璁十分扫兴。
嘉靖十二年(1533),唐顺之被调入翰林院任编修,参校累朝《实录》。因与赏识他的主考官张璁性格不投,便以生病为由,请假回家。
张璁开始搁置不批,恰好此时左右私下告诉张璁说“唐顺之一直不愿在你的手下做事,一直要疏远你,你又何必苦留他!”张璁前思后想认定是这么一回事,心中恼怒,心想唐顺之好不识抬举。一怒之下准其还乡,并表示永不再让他当官。
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原文: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注】常:地名,指常州。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选自《荆川先生文集》,为明代文学家唐顺之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当朝为官者的心态,并展开廉吏的古今之辨。
“锥”字怎么读?一、锥字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zhuī,第一声。
二、基本释义
1、锥子,一头有尖用以钻孔的工具。
2、像锥子形的东西:百改锥。
3、用锥子一类工具钻:锥个眼儿。
三、组词有圆锥?丝锥?凌锥?冰锥?锥形?改锥?锥度?棱锥?锥子?毫锥刀锥?光锥?角锥?铦锥等。
四、锥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是钅。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度版《说文解字》:锥,锐也。从金,隹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锥,锐利。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隹”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锥形
[zhuīxíng]
上面尖锐版,下面圆粗的形体,称为锥形。
2、改锥
[gǎizhuī]
也叫螺丝刀。装卸螺丝钉用的?手工工具。
3、光锥
[guāngzhuī]
光束或其他射束,尤指从一个点射出或集中于一点时--亦称汇交射束。
4、锥突
[zhuītū]
某些多孔动物表面的圆锥突出物。
5、锥体
[zhuītǐ]
由圆的或其它封闭平面基底以及由此基底边界上各点连向一公共顶点的线段权所形成的面所限定的立体。
“锥”读作[zhuī] ?部首:钅 笔画:13
基本解释
锥 zhuī
【动百】?用锥刺
苏生患睡,亲锥其股。——《新论》
又如:锥股(本苏秦夜读用锥自刺其股以解除睡意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发愤求学);锥书(装订书籍)
锥处囊中度zhuīchǔ-nángzhōng
锋利的锥被放置于袋内。比喻有才智的人暂时的屈伏,终将突出,显露头角
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史问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锥刀之末?zhuīdāozhīmò
小刀的边缘。比喻细微之利。也说答“锥刀之利”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苛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这句话的翻译是什么?“锥”字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苛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这句话的翻译是什么?“锥”字》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苛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这句话的翻译是什么?“锥”字》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分享传播,文中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请自行甄别真伪!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