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十的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6
1.关于龙的俗语或谚语
龙的歇后语: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a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三、关于龙的谜语1、有耳听不见 这是一个字迷 迷底是:龙 充耳不闻 龙 汤政良 个个入笼 龙 尤带佩剑见君子 龙 潘培生 尤有眉月相伴 龙 布上残花一点 龙 申世中 斜雨纷乱忧心生 龙 黄秦奇 白首丹心再显现 布上残花一点 人先要虚心一点 白头尤是目蒙眬 腾云驾雾非等闲; 施恩布雨在人间; 家有珠宝寻常事; 统领兵将皆海鲜。
打一生肖----- 龙 该谜语大全及答案是:龙2、点睛则飞去 画壁,龙 中华欲飞跃 龙·图腾 中华欲崛起 龙·图腾 天子跃马观灯谜·调尾格 龙骧虎视 虎友 剑英善待失聪者·粉底格 叶公好龙 虎友 三藏脚力是妖是仙 龙马精神 虎友 四字贺语 钻婚妻子心爱千千年·调尾格 老态龙钟 虎友 以总理之名到处游说 沙龙广告 聂大林 四字新词 音和韵洽,共享良辰 叶公好龙 阿翁 长得帝王相 生肖·龙 蒋翰章 前骊单珠 当朝一品篡皇位 龙·属相 苏颖 后骊单珠 帝王相 生肖·龙 华浩年 前骊单珠 冰峰布黑云 冻顶乌龙 虎友 茶名 列队迎庚辰进 摆龙门阵 虎友 四字惯用语 美猴王得冠甲履 成龙配套 陈清泉 冯妇降虎·遥对格 叶公好龙 亭下 戊辰已巳起祥云 龙蛇腾雾 曹操诗词句 八八年灯谜竞赛 龙争虎斗 八旬吕尚受宠文王 老态龙钟 叱咤风云 龙吟虎啸 大风起兮云飞扬 龙腾虎跃 诞辰即兴谜 生龙活虎 到达中国游名山 来龙去脉 东风化雨,桃花如云 车水马龙 庚辰年到各名山游览 来龙去脉 皇帝的新衣 成龙配套 哪吒不过海,武松不过岗 生龙活虎 倾古雄才爱华夏 叶公好龙 赛场风云 龙争虎斗 山东阴转多云 鱼龙变化 蛇年前后活力旺 龙马精神 蜃 虎踞龙盘 时辰正交巳 一龙一蛇 唐僧坐骑姿雄健 龙马精神 徐娘风韵君自爱 老态龙钟 叶公惊倒,心跳停止 来龙去脉 叶公缘何起惊慌 活龙活现 一心想做太上皇 望子成龙 云傍马头生 龙蛇混杂 云傍马头生 一龙一蛇 战地风云起 虎斗龙争 中华灯谜赛 龙争虎斗 左盘右蹙如闪电 龙蛇飞动 风云际会图 画龙画虎 俗语四字 神州户户乐陶陶 喜出龙门 常言俗语四字 徐庶走马荐诸葛 龙的传人 织梭挂壁雨中飞 龙行天下 虎影 国丈弑君 泰山屠龙 四字电影 女驸马 假婿乘龙。
2.关于龙的谚语和歇后语A、关于龙的谚语:1. 龙行熟路。
2. 龙斗鱼损。3. 不害其为宝。
4.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5. 龙肝凤胆拢歹医。
6. 龙不离海,虎不离山。7. 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8. 龙多旱,人多乱。9. 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10. 积水成渊,蛟龙兴焉。11. 龙游凤舞,岁乐民喜。
12. 龙与蛇师为亲家。13. 龙血入地为琥珀。
14.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15.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16. 龙下三泷,舟楫莫当。17. 云从龙,风从虎。
18.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19. 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20. 龙行一步,鳖爬十年。21. 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22.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2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2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2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26.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27. 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28.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29. 二龙相斗,鱼鳖虾蟹受伤。
30. 独龙难斗两头蛇。31. 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32. 不下大海,难捉蛟龙。33. 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34.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35. 身无斩龙刀,也敢下东海。
36. 是龙来去大海,是蛇草里钻。37. 是龙到处行雨,是蛇到处伤人。
38. 是龙就上天,是蛇就钻地。39. 一龙阻住于江水。
40. 在家似龙,出外似鼠。41. 擒龙不怕浪涛涌,打虎不怕虎逞凶。
42. 涉浅水者得虾,涉深水者得蛟龙。43.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44.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45.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46. 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47.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48. 老虎嘴里拔脱牙,青龙头下拣明珠。49.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50.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51. 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52. 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53.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54. 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55. 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56. 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57.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58. 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B、关于龙的歇后语:1.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2.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3.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4.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5.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6.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7.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a扬8.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9.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10.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11.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12.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13.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14.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15.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16.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17.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18.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19.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20.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21.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22.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23.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24.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25.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26.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27.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28.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29.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30.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31.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32.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33.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34.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35.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36.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37.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38.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39.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40.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41.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42.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3.有关龙的谚语一、龙的谚语
1. 二月二,龙抬头
2. 千万不要去招惹龙,无论你是什么
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二、龙的歇后语: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a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4.关于龙的英语谚语 要10条1.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专有名词}端午节
2.like dragon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龙飞凤舞
3. Even a dragon (from the outside) finds it hard to control a snake in its old haunt .
强龙难压地头蛇 [谚语俚语]Even a dragon (from the outside) finds it hard to control a snake in its old haunt - Powerful outsiders can hardly afford to neglect local bullies.强龙难压地头蛇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like dragon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龙飞凤舞
Of or suggestive of a dragon. 龙的或似龙的
Better to sit up all night than go to bed with a dragon. 与其跟龙一块儿上床,宁可坐着熬一整夜。
Dragons are the coinage of the brain. 龙是想像的产物。
5.关于龙的俗语和谚语5条额,关于龙的俗语谚语那可多了去啦!我摘选了一些,参考参考吧~
二月二,龙抬头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龙肝凤胆拢歹医
龙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
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是蛟龙总会腾飞,是猛虎都会跨越。
这些应该够啦~记得选我哦~
6.关于龙的名言不少于10句攀龙鳞,附凤翼。
汉·扬雄《法言·渊骞》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渊骞》 雷雨江山起卧龙。
龙名言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 李白 笔下龙蛇似有神。
唐代书法家 张怀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这两句大意是:体态轻盈,翩翩如鸿鹄惊飞;身姿优美,柔婉似游龙乘云。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现宓妃的体态身姿,借鸿飞的矫健,龙腾的委婉,巧妙地写出美女的风韵,既生动形象又诱发想象,成为描写中国古典女性美的典范之句,后世“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名句,即化用此句意境,承继此句衣钵而成。
可化用以描写女子轻盈矫健的美。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洛神赋》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关于龙的名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这两句大意是:飘逸像天上的游云,矫健如惊起的蛟龙。
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人的风神。其比喻贴切传神,使人物形象极其鲜明,很为后人描绘历史人物风采时所喜用。
据《晋书·王羲之传》,当对人称道王羲之书法的笔势不凡,也用~来形容,后人效法者屡见不鲜。故此名句不但可以表现人的神采,也可以用来评论古今书法名作,尤其是草书佳作。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比喻三国时代书法家韦诞的刚健有力与饱满峭拔的书法艺术。
南朝·梁书画家 袁昂 《古今书评》 石卵不敌,蛇龙不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卵:鸡蛋。龙:我国古代传说中一种长形、有鳞、有角、能走、能飞、能游泳的动物,被视为神灵。
这两句大意是:鸡蛋敌不过石头,长虫(蛇)斗不过神龙。这两句用两个简单的比喻说明了一个道理:斗争的双方如果力量悬殊,强弱差别太大,就不能抗衡。
在斗争中,必须知己知彼,若不对敌我双方进行力量对比的分析,蛮干胡来,冒险行动,那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以卵击石”、“鸡蛋碰石头”和~意思相近。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神龙失势,与蚯蚓同。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名言南朝梁皇帝 萧衍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见李白《与韩荆州书》。
登龙门:传说鲤鱼游至龙门,如果能跃过去,就可化为龙。这两句大意是:一旦能得到有力者的援引,步八官场,就会声名大振。
以“鲤鱼跃龙门”比喻官场得意,微含讥刺意味,故一般用来嘲讽受人提携而飞黄腾达的轻薄新进之士。 唐代诗人 李白 《与韩荆州书》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无名氏《听谗诗》。龙泉:指利剑。
这两句大意是:那些进谗言的人舌头上长着利剑,杀了人还看不见血迹。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仁人志士死于谗言。
那些奸诈狠毒的小人为了排除异己,往往血口喷人,借他人之手置人于死地,所以作者斥责他们“杀人不见血”。这首诗意在告诫人们警惕谗言,全文是“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
~。” 《听谗诗》 《听谗诗》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唐·张籍《咏怀》。眼昏:眼花。
耳重(chóng虫):耳聋。这两句大意是:眼花了,写的字越来越大;由于耳聋,不知不觉说话的声音越来越高。
在~二句中,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形象地写出老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人老眼花,写小字越来越吃力了,自然是字越写越大。
耳聋,自己听不见,便以为别人也听不见,于是说话声越来越高。诗作以白描的手法描写老态,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悲愁,反复读之,同情、感伤之情油然升起。
描写龙钟老态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张籍 《咏怀》 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关于龙的名言 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
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句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唐·刘禹锡《冬日晨兴寄乐天》。
这两句大意是:头拉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颜色变衰,恨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此二句抒发了衰老之叹。
清晨,作者梳头时感到梳子扎得头痛,不去自责头发稀少,反怪梳子太尖太利;照镜子时,看到自己老态龙钟的样子,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了。可以看出,诗人已经衰老,但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
因为他思想上并未衰老,还希望在事业上、学术上有所前进。此二句形容年已老大,但又不希望自己年老的人的心理,写得很幽默。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日摇秋水面,波闪白龙鳞。 宋·杨万里《过横山塔下》。
这两句大意是:太阳在秋水上摇曳,水波闪烁,像是一层层白色的龙鳞。这里描写日光照射水面的景象:水在动荡,看上去仿佛太阳在摇曳;波光闪烁,看上去仿佛龙鳞在闪光。
比喻恰切,形象逼真。可用来描写水上日光。
南宋诗人 杨万里 《过横山塔下》 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 明·方孝孺《闲居感怀》其三。
九天:九重天,指天极高处。这两句大意是:蚯蚓独占区区一穴之地就心满意足,而神龙却志在九天凌空翱翔。
作者以蚯蚓和神龙比喻社会上。
7.关于龙的俗语有哪些1、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2、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是一句民间俗语,与其类似的还有虎落平阳被犬欺,落坡凤凰不如鸡等,比喻一个人在失势后被弱小的人所欺压。
3、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 比喻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结交朋友。
4、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吃饭的时候很亢奋,很有力的样子,但是做家务、劳动的时候就像一条虫子。
5、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首先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或者是发展都是要依靠其他事物而进行的。
扩展资料: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太昊)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抬头
8.关于龙的成语 谚语 名言警句1. 二月二,龙抬头
2. 千万不要去招惹龙,无论你是什么
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6.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7.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龙争虎斗,原系两强的争斗(交战),与属于弱者的龟鳖无关,但最后遭殃受害者竟是龟鳖,形容强者相争,殃及无辜的弱者,亦即两方相争,却造成第三者受害。)
8.龙肝凤胆拢歹医 (龙肝凤胆指稀有高贵的药材。 拢:全部。 歹医:很难或无法医治。谓病入膏肓,再好的药材也无效。)
名言警句:恶龙但怕地头蛇
是龙到处行雨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龙多思靠,人多思拗
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龙多旱,人多了乱
龙生龙子,虎生虎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麻雀生儿钻瓦缝
龙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苗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关于龙的十的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关于龙的十的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