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如泰山的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6
1.求有关泰山的成语,句子,名言,俗语,歇后语等.多多益善.如:重如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泰山压顶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泰山其颓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泰山压卵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泰山北斗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不让土壤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稳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泰山盘石 比喻安定稳固. 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山名,在今山东.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安若泰山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泰山磐石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死重泰山 〖解释〗比喻死得光荣. 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酺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呼妻父为泰山……今人乃呼岳翁.又有呼妻母为泰水,呼叔伯丈人为列岳.”也有人说,因为泰山上有块巨石叫“丈人峰”,而妻父俗称“丈人”,因此又称泰山.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欧阳修《归田录》:“今人呼妻父为岳公,以泰山有丈人峰.” 泰山北斗 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 泰山梁木 《礼·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本来是孔子死前所作歌,后来用以比喻为人敬仰的人去世.又作泰山颓或泰山其颓.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悬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曾引用此典故. 泰山压卵 比喻以极强对极弱,弱者必无幸免.又称泰山压顶. 挟山超海 “挟太山以超北海”的缩写语,比喻非常困难或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太山”即泰山) 一叶蔽(障)目,不见泰山 比喻被小的东西所蒙蔽,看不到全部或整体.语出《鶡冠子·天则》“夫耳之主聪,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太山即泰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上泰山之巅放眼远眺,天下的事物都变得很渺小了.比喻登高望远可以使眼界开阔.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太山即泰山,东山即峄山) 泰山不让土壤 李斯《谏逐客令》:“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正因为泰山能够不拒绝任何细小的土石颗粒,它才能那么高大.比喻为人处世要谦虚好学、团结、宽容.又称泰山不让砾石或泰山不让(太山即泰山). 安(稳)如泰山形容安稳牢固,像泰山一样不可动摇. 有眼不识泰山 比喻只看表面现象而没认清对方的社会地位高或低估了对方的能力、本领.常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客气话. 蚂蚁搬泰山 俗语,比喻人多力量大,只要齐心合力,就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泰山石敢当 一说“泰山石,敢当(挡)”任何妖邪,意即泰山石能镇妖避邪;一说“泰山,石敢当”(人名)能捉妖辟邪.民间传说,石敢是泰山一樵夫,有一身好武艺和浩然正气,侠肝义胆,见义勇为,能助民众捉妖辟邪,老百姓非常敬慕他,尊为“石敢当”.后人将“泰山石敢当”刻在石头上,再将刻石垒在房墙上,以求镇妖避邪. 泰山北斗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2.关于泰山的名言佳句泰山压顶、原做泰山顶上一青松、重于泰山、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十人十双手,抱着泰山走、人齐泰山移、当上皇帝想成仙,登上泰山想升天、稳如泰山、泰山若厉、泰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拒微尘,黄河不择细流、健步上泰山,一步一重天、理服泰山倒、欲得泰山神,当识泰山人、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代 杜甫
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唐代 李白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元代 张养浩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战国 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汉 司马迁
3.有关泰山的俗语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注释: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2.泰山不让土壤,顾成其大。
注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3.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注释: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注释: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注释:实际指人的眼界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
扩展资料:
泰山的文化底蕴
1.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2.历代文化名人也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3.泰山还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山
4.有关泰山的成语和谚语三山五岳、
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压顶、
泰山北斗、
稳如泰山、
重于泰山、
安如泰山、
鸿毛泰山、
泰山不让土壤、
挟山超海、
安若泰山、
河山带砺、
泰山其颓、
砺山带河、
一叶迷山、
泰山压卵、
带砺山河、
笃定泰山、
泰山磐石、
泰山梁木、
砺带河山、
不识泰山、
泰山盘石、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
山颓木坏、
鸿毛泰岱、
死重泰山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关于稳如泰山的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关于稳如泰山的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