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教育中的矛盾_幼儿园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作总结
2022/9/12
教育中的矛盾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大到如何选择五花八门的幼儿教育课程;对于幼儿是引导教育还是顺其自然是发展;我们的教育活动是注重过程还是结果;幼儿的教学是集体活动好还是区域活动好,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究竟幼儿是主体还是老师是主体;对幼儿之间的矛盾是给孩子空间自己解决还是教师介入帮助调解。虽然教育中矛盾无处不在,但是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我们老师不能束手无策,要积极的面对,要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最佳解决矛盾的方法。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有十五个年头了,一直工作在幼教的第一线,从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定义解决这些矛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教育过程中“度”的问题。能够把握好一个度,才是适宜幼儿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一、选择课程的矛盾
80年代以后,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国际上新的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被介绍到国内,我国的课程学者们对引进的课程理论和模式进行了本土化研究,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从分科模式到逐渐出现领域课程、单元主题课程、项目活动到现在的整合课程、高瞻课程模式、瑞吉欧教育体系和蒙台梭利教学法。在这里,我们不必在复述这些课程模式的优势和弊端,但是就在近十年,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课程真正的实施者们,确实在专家学者们所推崇的各种课程模式中来回徘徊,茫然前行。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处理不好学习和借鉴的关系的问题。专家们说什么好,就用什么。不顾实际和现有的条件盲目的照搬、照抄,并没有适应性。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教授在“xx年两岸三地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研讨会”的大会上,就一位老师提出的“是否提倡我国幼儿园开展蒙氏教育”的问题,做出了这样的答复:“蒙氏”首先就是一个错误的叫法……,我不赞成我们幼儿园盲目跟风,全部实行蒙台梭利的教育模式……等。周兢教授的回答给了我这样的启发,我们应该在理解每一种方案、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实质上才能更好的实施课程。(一)以一个课程模式为基础,吸纳其他课程模式或内容之所常来弥补。我园近几年使用的是整合课程,在使用教材时,我发现数学的内容跳跃性较大,不够系统。数学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必须通过系统的教育,才能使幼儿对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所感知和理解。因此我们便选择的北师大的“幼儿数学智力活动卡”的活动,来帮助幼儿建构数学概念,弥补了整合课程数学方面的内容。(二)因地区、因幼儿、因教师选择课程。各类型的课程模式虽然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实施起来,又有着各自的条件和要求。如:蒙台梭利教学法实施需要三个要素: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蒙台梭利的环境和教具是要求比较高和昂贵的。就一些条件有限的幼儿园是无法实施的。而项目活动对教师的知识经验、教育技能等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教师与幼儿的比例要求较高,对与一些幼教资源薄弱,幼儿人数较多的幼儿园来说,是很难成为常规模式的。因此,应该根据地方区域、幼儿园的条件,来选择适宜的课程模式。此外,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老师的素质水平也要考虑到。也就是说,选择了适宜的课程,也就把握好了教育活动的“度”,解决了常规教育中出现的矛盾,才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发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推荐阅读:
- 教育笔记:孩子在沟通中化解矛盾
- 教育笔记:理智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
- 《矛盾的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设计
- 高二政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导学案
-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