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道德准则校长讲话(2)

演讲稿范文
2012/4/27
二、能群
能群是说一个人要有合作意识。每个人都既是一个自然人,又是一个社会人,既便是躲在深山老林的僧道也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学会与人相处,而相处的前提则是“能群”。
那么,什么是“能群”呢?
最早提出能群这个概念的是荀子。他在《荀子·五制篇》中说:“水火有气而无声,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归纳起来,荀子的这番话有以下三层意思。
其一,人与水火、草木、禽兽的区别在于“有气、有生、有知、有义”。
其二,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足以御牛马,是因为“能群”。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坚守道德准则校长讲话》相关的文章。 其三,人之所以能群,是因为“分”,而人之能“分”,则因为有“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之能群,在于“分”,“分”之能行,在于“义”。何为“分”?“分”其实是和“群”相对的一个概念。“群”是“合作”,而“分”就是“分工”。正因为有“分工”,所以才需要“合作”,尤其是现代化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可能一个人能够包揽所有工作。就拿教书来说,过去的私熟,有一个先生就可以办学校,而今天的现代 化学校,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怎么办?要“能群”。要有合作意识,要有全局观念。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共生共赢的社会群体中,任何一个过于强调自己的情绪而忽略别人感受的人都不会受大家欢迎的。同样,任何一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到头来却会失去的更多。关于这一点,清末学者梁启超先生有一段精譬的论述:
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独。独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强。星地相吸而成世界,质点相切而成形体。数人群而成家,千百人群而成族,亿万人群而成国,兆亿人群而成天下。无群焉,曰鳏寡孤独,是谓无告之民。虎豹狮子,象驼牛马,庞大傀硕,人槛之驾之,惟不能群也。
三、宽容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的社会宽容度;反之,社会的宽容度可以折射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宽容,才可以化解不同族群、党派的不同诉求;只有宽容才可以消(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解不同文化、宗教的歧见。所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学校,要走向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就离不开宽容精神。
然而,今天的教育组织、学校机构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冲突、矛盾、对立等不和谐的因素。虽然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与学校成员之间缺失宽容的品质是分不开的。因此,一所学校、一个社会的和谐,首先要实现个体的宽容,进而达到个体、群体、组织之间的宽容。为此,组织中的成员要具备三种品质:
一是心胸宽阔。心胸宽阔就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豁达与大度,就是要包容多元、尊重差异。用“海纳百川”的精神来理解、感召和接纳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多元差异。如学生的智力、情感、潜能及家庭背景的差异性以及家长物质基础、文化程度、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