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让评价更有效

学生评语
2012/7/3
评语作为一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它自身的短小、精悍、准确、高效等特点,评语的书写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表现出的作业和考试情况也各不相同。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评语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找到问题的根源,阐明具体原因。只有这样,评语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产生它应有的效果。
2.要有时效性。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随时应用的评语,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作业及日常表现的即时评价上。只有及时向学生传递这种信息,指明存在问题、肯定其成绩,才能起到教育感化或提示的作用。如果时间过长,缺少必要的环境或心理氛围,往往会淡化评价效果,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3.以鼓励为主。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对百分制或等级制的补充,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因此,教师撰写评语时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评语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要体现过程性。评语一改传统的那种仅在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做法,它伴随着教与学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印证了学生发展的每一个足迹。因而教师在使用时,要突出体现其过程性,注意抓住学生的每一点发展变化进行评价。
5.要体现广泛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评语不再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每一位教师、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阶段,针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使用评语。作为一种随机评价的方式,它可以应用在每一门学科当中,应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使用评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用的广泛性。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评语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激起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因此教师要让评语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师的话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等美好的人类情感,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除了在日常作业批改和期末评价时发挥好评语的作用外,我觉得还应关注评语在考试中的应用。
每一次考试过后,老师、学生、家长最关注的是分数,对于考试以外的许多客观因素,考虑得却很少。于是,考试成了众矢之的,人们把成绩当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了淡化分数对学生的影响,在每次考试后,我都力争在学生的试卷上写下评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分析,对考试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比如,第一单元测试后,我在文雪的试卷上写下了:“计算全部正确,恭喜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如果能注意读题,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在冯涛的试卷上,我写道:“已经考到了82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但是最简单的计算却丢了不少分数,真可惜。‘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做起,减少计算错误,好吗?”在吴昊的试卷上,我写道:“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不进步,是吧?适当的压力催人进步!祝贺你此次考得好成绩,希望你戒骄戒躁。”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考试往往能反映出学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坦然指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促使每一名学生进步。比如,在张波的试卷上,我写道:“此次没考好的问题是什么?面对失败,我们需要的不是叹气而是分析,对吧?”类似的评语还有很多:“卷面很整洁,只是应用题失误太多。多思考,相信你一定会进步!”“要细心读题哦。”“做得不错,书写略显潦草了。”“计算再细心就更好了。为你的进步高兴!”
……
一路写来,或是三五句话的鼓励,或是三言两语的提醒,或是一言切中其弱点,总之,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试卷得失分情况写上点滴的提示。每一次,将试卷发回去的时候,学生都会认真地看留言,分析得失,还彼此交流试卷,读老师的“温馨提示”,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以前考试,我总习惯在考后找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但谈心所花的时间很多,而且无法照顾到“面”,只能找几个“特殊的”(特别优秀的或是退步特别大的)学生,常常忽视了班上中等的同学,而给试卷写“温馨提示”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此外,口头语言稍纵即逝,采用书面交流,流泻于笔端的语言有了更多的温情和激励,学生还可以在下次回顾旧试卷时再次读到老师的“提示”,感受那份温馨。
评语作为一种语言提示,改变了考试的冷酷面孔,缓解了考试给予学生的负面影响,它带给学生的,是一份温馨、冷静与思考。在传递给学生温情的同时,它带给家长的,也是一份客观而冷静的分析,便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减少了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和独裁。在教师的温馨提示中,学生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客观分析成绩的得失,也学会了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本文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沭县教师进修学校。
1.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表现出的作业和考试情况也各不相同。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评语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找到问题的根源,阐明具体原因。只有这样,评语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产生它应有的效果。
2.要有时效性。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随时应用的评语,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作业及日常表现的即时评价上。只有及时向学生传递这种信息,指明存在问题、肯定其成绩,才能起到教育感化或提示的作用。如果时间过长,缺少必要的环境或心理氛围,往往会淡化评价效果,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3.以鼓励为主。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对百分制或等级制的补充,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因此,教师撰写评语时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评语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要体现过程性。评语一改传统的那种仅在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做法,它伴随着教与学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印证了学生发展的每一个足迹。因而教师在使用时,要突出体现其过程性,注意抓住学生的每一点发展变化进行评价。
5.要体现广泛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评语不再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每一位教师、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阶段,针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使用评语。作为一种随机评价的方式,它可以应用在每一门学科当中,应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使用评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用的广泛性。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评语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激起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因此教师要让评语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师的话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等美好的人类情感,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除了在日常作业批改和期末评价时发挥好评语的作用外,我觉得还应关注评语在考试中的应用。
每一次考试过后,老师、学生、家长最关注的是分数,对于考试以外的许多客观因素,考虑得却很少。于是,考试成了众矢之的,人们把成绩当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了淡化分数对学生的影响,在每次考试后,我都力争在学生的试卷上写下评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分析,对考试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比如,第一单元测试后,我在文雪的试卷上写下了:“计算全部正确,恭喜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如果能注意读题,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在冯涛的试卷上,我写道:“已经考到了82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但是最简单的计算却丢了不少分数,真可惜。‘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做起,减少计算错误,好吗?”在吴昊的试卷上,我写道:“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不进步,是吧?适当的压力催人进步!祝贺你此次考得好成绩,希望你戒骄戒躁。”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考试往往能反映出学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坦然指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促使每一名学生进步。比如,在张波的试卷上,我写道:“此次没考好的问题是什么?面对失败,我们需要的不是叹气而是分析,对吧?”类似的评语还有很多:“卷面很整洁,只是应用题失误太多。多思考,相信你一定会进步!”“要细心读题哦。”“做得不错,书写略显潦草了。”“计算再细心就更好了。为你的进步高兴!”
……
一路写来,或是三五句话的鼓励,或是三言两语的提醒,或是一言切中其弱点,总之,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试卷得失分情况写上点滴的提示。每一次,将试卷发回去的时候,学生都会认真地看留言,分析得失,还彼此交流试卷,读老师的“温馨提示”,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以前考试,我总习惯在考后找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但谈心所花的时间很多,而且无法照顾到“面”,只能找几个“特殊的”(特别优秀的或是退步特别大的)学生,常常忽视了班上中等的同学,而给试卷写“温馨提示”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此外,口头语言稍纵即逝,采用书面交流,流泻于笔端的语言有了更多的温情和激励,学生还可以在下次回顾旧试卷时再次读到老师的“提示”,感受那份温馨。
评语作为一种语言提示,改变了考试的冷酷面孔,缓解了考试给予学生的负面影响,它带给学生的,是一份温馨、冷静与思考。在传递给学生温情的同时,它带给家长的,也是一份客观而冷静的分析,便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减少了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和独裁。在教师的温馨提示中,学生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客观分析成绩的得失,也学会了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本文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沭县教师进修学校。
如需查看更多学生评语最新范文请点击/fanwen/xs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