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败者的自白:高考.没有任何侥幸可言

学生评语
2012/3/2
高考十几天后,我用一根冰糕买通了小弟,要他为我打电话查分。他才12岁,还不懂得“高考”这个词的含义,更不知道高考分数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我多次在电话接通后猛地放下电话,生怕会有不好的结果。小弟笑嘻嘻地接过我手中的冰糕,说:“姐,好棒哦——400多分呢!”我听了瘫坐在地上。
老爸始终搞不明白,高一高二总能捧回奖状的我怎么高考就这么惨呢。失落的我躺在床上,冰凉的心足以让太平洋结冰。我没有哭,回想起高三的点滴,我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我心底始终存有一些侥幸,我虽然努力了,但并没有竭尽全力。
高二那年,学校分了一个理科实验班,我有幸被“选拔”进来,苦学了一年。高三了,或许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我开始偷着玩。前半年里我还很听话地坐在教室里,知道自己心中有个目标,知道在第二年有个人生的转折点——高考。老师发下了厚厚的辅导书,我皱着眉在封面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后,开始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然后,我就把书堆废纸般地堆在桌面上,偶尔也会拿出来做上三五个题。有的同学干脆塞在课桌里,让那东西永不见天日。老师们始终没发觉我在偷懒。作业本上,按答案抄写的题目全都是鲜红的对钩。老师满意之余,印出一叠叠卷子,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多做才行。”我们很听话地点点头后,很节俭地在卷子的背面算题。日子一天天地过,我也一天天地幻想着第二年收到某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全市第一次质量检测时,我的成绩还可以。照老班的话“再努努力,一般高考时的分都比质检时高,照这样下去,上个本科也是大有希望的。”紧接着质检一的,是我们盼了很久的春节。十几天的假期里,我疯狂地看电视,和朋友打电话聊天,未曾触摸过课本一下。假期后,我们便提(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前开了学,教室里明显充满着高三的气氛。同桌把她的座右铭贴在了桌子上,平日里那几个死党也不跟我那么频繁地打闹了。我依然找不到动力,每天盲目地翻着课本不知看些什么。看着身边忙忙碌碌的人,我似乎感觉到了压力,可又不知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