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高三大全--花开不败(2)

学生评语
2012/2/29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状况与复旦大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第一次较量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测验。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黑马,一下子让大家惊诧不已。起起伏伏、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几乎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只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名”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寄语高三大全——花开不败》相关的文章。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高三“综合症”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地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满当当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具体成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灰。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件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就会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同学的轰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的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尽兴玩,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平淡的快乐
高考倒计时的牌上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束新鲜的百合花。那段时间,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恬静的香味。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注意那束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香味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题海战术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又接二连三。
课表改成“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试卷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全市乃至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学生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却不值钱的东西。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寄语高三大全——花开不败》相关的文章。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