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七篇)

综合文档
2023/3/13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
谦虚:。懦弱。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读了这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收获: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2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已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教师事先板书题目:陶罐和铁罐。
教师指板书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读课题,想想: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讲的是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注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词卡,学生认读生字。
御厨骄傲奚落谦虚懦弱轻蔑恼怒和睦
相处吵羞耻流逝覆灭渣滓掘开哟
朴素氧化
3.就文中有的学过的字的读音反复读。
傲慢争辩盛东西相提并论倒塌遗落荒凉
惊讶价值兴奋立即
4.读准下列多音字,并组词:
5.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铁罐奚落
陶罐的?(学生读后答道:从开始到“陶罐不再理会铁罐”。)又有哪几小段写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不复存在了?(从“时间在流逝”到完。)所以这篇课文可分两段,哪两段?(学生再说一遍,加深印象。)
2.学生读第一段,想: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只思考不回答)①学生读第一段,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语言。(学生答教师板书)“敢碰吗?”这是铁罐怎样说的?(傲慢地说)什么是“傲
慢”?(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这说明铁罐在向陶罐挑衅。
教师指导读这句,读出傲慢的语气。
问:铁罐见陶罐不敢碰它,更加骄傲自大,它又说什么了?什么是“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这时它是怎样说的?(轻蔑地说)什么叫“轻蔑”?(轻视,小看,不放在眼里。)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读出它自高自大来。
教师问:当陶罐与它争辩时,它又说了什么?什么叫“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为什么铁罐说陶罐不能与它相提并论?铁罐还说总有一天要把陶罐碰成碎片,你们说铁罐怎样?(傲慢自大,无理取闹、蛮横无理。)
教师指导学生读铁罐的话,读出它的恼羞成怒,蛮横无理来。
教师说:铁罐不仅自高自大,看不起陶罐,而且还觉得和陶罐在一起感到羞耻,哪儿写着呢?请读一读(学生读)什么叫“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②同学们看板书回答:铁罐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奚落陶罐的?
3.对于铁罐的一次次奚落,陶罐又表现如何呢?
①学生读陶罐的话,回答,教师板书。
“谦虚”什么意思?(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在文中找出它的反义词。(骄傲)
读陶罐的第一次对话,读出谦虚的语气。
面对铁罐的轻蔑,陶罐说什么了?争辩说明了什么?(说明陶罐不服气,申诉自己的理由。)读陶罐的话。提问:“陶罐的话说完了吗?那么,它还想说什么呢?”(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回答。)
对于铁罐的蛮横无理,陶罐仍很耐心,它说什么了?读“何必这样说呢?”这句话换个说法,但意思不变,应怎样说?(不必这样说)学生比较这两句,哪句最能表达感情?(第1句)这句是反问句,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学生再读反问句。
②学生看板书回答: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无理是怎么说的?
4.学生讨论:铁罐看不起陶罐,对吗?为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师提问: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被氧化,早已无影无踪了。)
6.当人们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时,它的心情怎样?(兴奋)它说什么了?从它的话里你觉得陶罐怎样?(很懂理知礼,并对铁罐很友好。)
四、前后对比,揭示寓意
1.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对别人要知礼懂理,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3.学生说寓意。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讲这个小寓言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继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具体、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 谦虚 争辩 兴奋 和睦相处
(2)提问:你们发现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3)你们能抓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借用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相提并论”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讲述导入
1、从前,过往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另一个是铁罐。(板书:课题)出示图片
2、读课题,陶罐和铁罐都是什么用的?
3、教学多音字:盛当表示放东西的时候,读chéng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
1、陶罐和铁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大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铁罐瞧不起陶罐,后来陶罐被当成宝贝,铁罐却消失了)
三、朗读对话,体会神态
1、写铁罐看不起陶罐的是哪几段?
2、读1~9段,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3、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好课文、读好对话的秘诀,就是找到提示语,找到表示表情、态度的词语。表示表情和态度的词语叫“神态”的词语。
4、赶快度1~9段,找出神态的词语。
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交流(板书)傲慢、轻蔑、恼怒
5、表演:这些神态谁表演的最像。
6、这3个神态的词语能不能互换顺序?为什么?
7、读出越来越生气、越来越蛮不讲理的语气。
8、陶罐呢?他是什么神态?(谦虚、争辩、理会)__板书
9、陶罐争辩什么?他懦弱吗?
10、读出谦虚但并不懦弱、坚定的语气。
11、你们看,找对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对话就读好了。只要根据提示语,找到感觉,带上表情,课文一定能读好。
12、读了对话,奚落这个词语意思知道了吗?(用很尖刻、很难听的话,去嘲笑、讽刺别人)相提并论呢?(两样东西好坏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体会性格
从这些对话和神态中,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板书:盛气凌人、傲慢无理、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谦虚有礼、坚定、有志气、据理力争)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10段,感受事物的变化
1、时间飞逝,时代起了什么变化?读第10段。
2、覆灭是什么意思?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正是我们上一课学的道理)
二、朗读对话,体会不同的结果
1、一只骄傲的、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的铁罐和一只谦虚有礼但并不懦弱的陶罐,结果一样吗?读11~17段。
2、用自己的话说他们两个的结果:陶罐被人发现,仍然光洁、美观、朴素,很有价值,被当成了宝贝;铁罐却不见了。
3、铁罐哪里去了?(生锈腐烂了)
4、上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读好对话的秘诀,怎样才能读好对话?
5、马上边读边找到神态的词语(惊讶、兴奋、高兴)
6、表演
7、读好对话。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五、作业
1、积累表示神态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耐心、语重心长、亲切……)
3、看图,编写童话。
4、基础练习。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争辩、理会
铁罐:骄傲、奚落、傲慢、轻蔑、恼怒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7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一、导入
1、巩固词语:
2、 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师: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出示: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师: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呢?让时间倒流,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车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宫,来到国王的御厨。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奚落”是什么意思?奚落,近义词就是(讽刺、挖苦、讥笑)
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读第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力图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4、交流(预设)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谁来读?
(1)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你们听出铁罐傲慢的语气了吗?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指名读,你突出哪个字?)
师:突出“你”字,让我们听出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这是一只傲慢的铁罐吗?(你们听出铁罐的傲慢了吗?)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上铁罐的动作神态
加上你的神态、动作好吗?(生读)
师;真是一只傲慢的铁罐。(生再读)
师:一个“碰”(你、我)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意思就是(学生说:料你也不敢。你肯定不敢碰我。)
师:“料你也不敢”谁用这种语气再读读。
师(评):你为什么把“陶罐子”读得比较轻,没有前面那么重。
师:铁罐瞧不起陶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仔细看标点符号,前面是?,后面是!,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读的: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出示练读要求)
生:(同桌交换读)
三、朗读表演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恼怒了?(铁罐兄弟,你为什么如此恼怒?)
生:因为我听陶罐说:“我确实……,但不是懦弱。”让我很生气。
师:就这已经让你很恼怒了吗?
师:同学们,陶罐说它确实不敢碰铁罐,这是不是懦弱?
师:是的,这并不是懦弱,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陶罐的反驳让铁罐恼怒了。
谁来读出铁罐恼怒?请读第六自然段。
陶罐是怎样回答?而陶罐回答让铁罐更恼怒?谁再来读读第八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中心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
4、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生:谦虚 、宽容、友好、沉默……)
5、分角色朗读:
6、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
8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同学中,你发现谁有什么长处值得你学习?
过渡语:是呀,孩子们,铁罐就好像蛮横无理的人,二陶罐就像一位宽容大度的、智慧的长者,
四、学习后面部分
1、许多年后的今天,陶罐是这样对待铁罐的。
再次出示,再齐读: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2、现在,读了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想老师一样深有感触,你有什么想法?
宽容就是不计前嫌
陶罐懂得人无完人,……,正是因为陶罐宽容,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他本可以以牙还牙,但他懂得尺有所短……,因为陶罐心胸宽阔,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五、扩展
同学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很多名人也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出示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