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精选12篇)

综合文档
2023/3/26
《春天在哪里》(精选12篇)
《春天在哪里》 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哪、枝、柳、脸、醒、换、新、豆”8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了解“桃、换”的笔顺,理解“探”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带有“木字旁”和“提手旁”的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枝、豆、脸、换”四个字。
2. 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特别是轻声)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一些植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
重难点1.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一些植物的特点。
教学媒体录音机、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
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一、音乐引入,谈话揭题。
(播放乐曲《春天在哪里》)小朋友们,春姑娘已经迈着轻快的步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了,可你知道她在哪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春天在哪里!
(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读题。学生字:“哪”
交流:你认为春天会在哪里呢?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出示填空: 春天在( ),在( ),在( ),在( ) 。
听课文录音,交流完成填空:
春天在(枝头上),在(草地上),在(竹林里),在(田野里) 。
(1)学习生字“枝”(提醒字音: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2)指导读句(“上”和“里”读轻声)。
三、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我们一起找到了春天,仔细看,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和田野跟以前可大不一样啦!他们都有哪些变化呢?
2.交流并出示句子:
(1)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3)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4)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交流:(1)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a.学习生字:柳(巧记字形:中间的一撇和一竖多像柳条儿在跳舞呀)
b.学生字:“脸”,“醒”。
c.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看,在微风的吹拂下,嫩绿的柳条儿翩翩起舞,粉红的桃花开得正艳,真是“桃红柳绿”,美丽极了!(板书:微风 桃红柳绿)
d.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一小节。(2)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a.学习生字:换(提醒字音:三拼音;交流笔顺并闭上眼睛自己书空),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学习“新”: b. 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看,春天的雾轻轻的,细细的,在它的滋润下,草儿由黄变绿,仿佛换上了一件新衣裳!(板书:轻雾 草儿换衣)
c.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二小节。
(3)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a.指名读句子
b. 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春天的雨像细丝,像牛毛,飘洒向大地,在它的阵阵呼唤声中,竹笋宝宝就从地下探出头来啦!(板书:细雨 竹笋探头)
c.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三小节。
(4)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a. 学习生字:豆
b. 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春天的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在它的照耀下,麦子变青了,菜花变黄了,粉紫的蚕豆花儿也开了,还很香呢!(板书:暖阳 麦青 菜花黄 蚕豆花儿香)
c. 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三小节。
四、总结课文,熟读成诵。
1多种形式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赛一赛读——做动作读等)
2交流:我们一起找到了春天枝头上、草地上 、竹林里和田野里的变化,你们喜欢春天为我们带来的这些变化吗?为什么? (结合板书)
3尝试背诵。
五、学写小诗、复习巩固。
1.你们把春天的美读出来了,再请你做做小诗人,仿照课文,把春天的美说出来!
春天在那里?
春天在( ):
( ),
( )。
2.趣味识字——“花儿朵朵开”。
(1)瞧,春天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河边、果园、草地都开满了鲜花,只要你读出花儿上的字词,花儿就会开得更鲜艳美丽。
(2)学生自由读花儿上的字词:树枝、柳条、跳舞、桃花、轻轻细细、飘飘洒洒、换、探、暖、桃红柳绿。
(3)交流字词。
3.指导写字。
(1)观察“枝、脸、豆、换”的字体——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
4.师生共同评价书写情况。
板书设计
枝头上 微风 桃红柳绿
草地上 轻雾 草儿换衣
1.春天在哪里 竹林里 细雨 竹笋探头
原野里 暖阳 麦青 菜花黄 蚕豆花儿
教学效果反馈课文是一首小诗,也是一曲歌词。我用音乐引入,谈话揭题。在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时,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再轻松进入主题:春天会在哪里呢?从而进入课文春天在“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和“田野里” 四小节的学习。这首诗语言整齐中富有变化,节奏明快,非常适合朗读,教学时我对每一次的读要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最后再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春天在哪里》 篇2
重庆市南岸区2003—2004学年度小学音乐课竞赛课时计划
歌曲《嘀哩嘀哩》
课时计划
学科:音乐
授课教师:黄桷垭小学 王盈盈
授课时间:2004年4月13日 星期二 8 : 30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地点: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片、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寻找春天,使学生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二、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表达在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一、 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二、 引导学生用非连音唱法演唱歌曲,情绪轻快、节奏活泼。
三、 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享受到春天带来得喜悦,能通过学习掌握教学中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经过调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校园广播、以及一些VCD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17—24小节,所以教师把歌曲的第17—24小节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来设计,也就是模拟小黄鹂鸣叫的乐句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舌部运动灵活,声音有弹性,前句稍强,后句稍弱,模仿枝头黄鹂鸟一唱一和,互相对答。
教学用具:
一、 教师:钢琴、CD唱片、投影机、专用软件光盘、电脑等。
二、 学生:眼睛、黄鹂鸟、红花、绿草等头饰。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示范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材分析: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为大调式,采用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第一句由大调式主三和弦的三个音do、mi、sol构成,开始时作下行,在明亮的色彩中揉入了柔和的色调,给人以明朗、亲切之感,这一乐句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春天。第二乐句在前句的音调基础上略作发展,与之呼应。在第一乐句重复出现之后,第四乐不再像前面三乐句那样划分两个乐节,而是全句一气呵成。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以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和活泼的节奏,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四度模进。这一乐段的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乐段末句的变化重复及完全重复,以再现的手法既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加强了歌曲的统一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演示PowerPoint文稿1,随兔子舞的音乐跳进教室,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师生相互问好,安定学生情绪。
学生跳着兔子舞进教室排成六组,向老师问好后坐在原地。
积极营造轻松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新
课
教
学
导
入
新
课
I
(一)播放背景音乐:《春之声》,展示一幅画面(演示PowerPoint文稿2)。
(二)当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的意境是不是与我们听赏的这首乐曲吻合。诗《初春》(演示PowerPoint文稿3)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春天
学生细心地听赏音乐,看完后说出感受到了些什么?是优美的还是悲伤的?
在教师的解读下解释诗的大意,并得出结论乐曲和诗都是写的:春天。
确立大艺术教育,实现艺术、人文学科互渗互补,淡化学科边界。在学生的听赏和教师的引导下,开门见山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春天。
导
入
新
课
II
教师: “刚刚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让我带你们去森林里春游吧!”(演示PowerPoint文稿4)“出发”,随着乐曲《春之声圆舞曲》,带学生绕教室律动。音乐停止告诉大家目的地已到。
学生跟着老师绕教室小跑步律动,用心去感受歌曲,随着歌曲旋律摆动身体。
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以及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三)
难
点
分
析
1. 出示黄鹂鸟图片(大屏幕),(演示PowerPoint文稿6)黄鹂鸟自我介绍。教师:“黄鹂鸟不但有礼貌而且歌也唱得非常好,我们跟它一起唱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旋律来唱。
2. 分黄鹂先生和黄鹂小姐,小姐用mf唱前四小节,先生用mp唱后四小节。教师注意为两组加入舞蹈动作。
1. 学生观看大屏幕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解决本曲的难点,随教师练唱。
2. 学生听教师讲解并随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同时跟着做舞蹈动作练习。
让小鸟教孩子们唱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点通过黄鹂展示出来,在小黄鹂一问一答的对唱中,学生兴趣高涨、精神专注,不知不觉中歌曲的难点就解决了。
(四)
歌
曲
学
习
演示FlashPla文稿7画面。
哗!小鸟、小草、花儿、小鹿都来欢迎我们呢!咦,他们唱的是什么歌?(作倾听状)哦!原来这是我们这次音乐会的主题歌??《嘀哩嘀哩》。
复听后,请小朋友们加入到中间来唱,注意黄鹂鸟唱时的节奏。
学生观看FlashPla画面,边看边拍手打节奏,在这时已经有很多学生在哼唱了。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教师如果再教唱歌词就显多余了,就让学生看着MTV的动画轻唱歌曲,他们学习时就不会觉得枯燥。
三、
巩
固
新
课
1.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绪呢?那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对,应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唱后,学生演唱。
2. 请部分戴上头饰的小朋友们模仿春天各种事物的动作。
3. 请个别学生用身边的事物充当打击乐器,让他们为歌曲伴奏。
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懂得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2. 学生根据了解的春天的景物来自编动作。
3. 学生能用身边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在艺术处理上是用的引导的方法,这样改变了以前教师只教,学生被动的局面。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歌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打击乐器。
四、
教学延伸
创
编
歌
词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演示PowerPoint文稿8展示多张春光图让学生观赏)。每小组讨论后,教师用节奏朗读举一次例,让每一组的学生象这样填词。教师手拿手鼓打拍子问: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
学生通过讨论,用“春天在那···里”这样的模式回答老师的问。部分同学还可以唱出自己创编的歌词。
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
五、
小结、
布置
课外
作业
(演示PowerPoint文稿9)音乐会快要结束了,黄鹂鸟告诉大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我的朋友也是你们大家的朋友,如果你们不爱护他们,今后就永远也看不到这样美丽的风光了,小朋友从现在起用你的爱心去保护大自然吧。”
森林里的朋友们都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和他们说再见吧!(播放音乐围教室反跑一圈回到原来的队形)演示PowerPoint文稿9。
教师:同学们这次春游我们不知不觉地欣赏了好多有关春天的音乐和图画,你们觉得春天美吗?那让我们走出教室,去拥抱春天,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吧!随音乐离开教室!
学生通过小黄鹂的话知道了要爱护大自然。
两个排成一排,围教室跑一圈,结束本节课。
用小黄鹂说话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启示他们应当有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留一定的知识给大家课外自学,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六、
教学后体会
特别鸣谢: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杨丽苏老师、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学区书记、黄桷垭小学校长刘在平老师、黄桷垭学区副书记、黄桷垭小学副校长陈瑜红老师、黄桷垭小学教导主任周玲老师、黄桷垭小学大队辅导员刘羽老师、渝西学院音乐系邹渊老师等给予指导。
《春天在哪里》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到大自然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以及把自己所见所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向大家展示自己找到的春天。
教学难点:
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以及把自己所见所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春天的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引入。
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春天的歌,你们还记得吗?(记得)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春天的歌吧。
学生唱歌。
二、我看到的春天。
1、师: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能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吗?
2、小组交流。
把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的春天说出来。(提示:要说出什么时间,和什么人,到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还可以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师出示春景图,学生欣赏图片。
三、我画春天。
1、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选择一处印象最深的景点,画一幅春景图。
2、小组交流。
出示自己画的春景图,根据画面的内容,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春天。或者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拿出来展示、介绍。
3、全班交流。
评一评谁的画构图新颖,谁说得具体、生动。
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谈一谈
画一画
评一评
教学后记:
这个语文园地重点是巩固学生的识字方法,学会积累。我指导学生观察、归纳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积累。进一步体验几种常见的识字方法。
口语交际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谈话的好习惯。并通过展示评比学生的画,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春天在哪里》 篇4
年 级:三年级
课 型:综合课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学习难点: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乐段的一、二句)。
学习准备:钢琴、彩色大歌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学生情况:
经过调查,歌曲《春天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校园广播、校园艺术节、以及一些VCD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五、六句,所以教师把歌曲的第五、六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来设计。
设计思路:
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本着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游戏《照镜子》
(设计说明:1、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综合训练(7分钟)
(一)、解决难点: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看:屏幕显示风景,两只小黄鹂飞入,向学生问好并作自我介绍。
2、师:小黄鹂不仅有礼貌,它还会唱歌呢,你听:(屏幕显示两只小黄鹂唱歌,并随唱在小黄鹂的一侧出现节奏和歌词。即歌曲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这两句。要求声音轻巧、有弹性,咬字吐字清晰,两句在力度上形成对比。
(设计说明:动画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尤其让小鸟教孩子们唱歌,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教师把歌曲的难点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小黄鹂一问一答的对唱中,学生兴趣高涨、精神专注,不知不觉中歌曲的难点就解决了。)
(二)、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五、六句做发声练习。
(设计说明:既进行了发声练习,又巩固了刚刚学习的内容。)
三、学习歌曲(20分钟)
师:小黄鹂教会了大家唱歌,它还有问题要问大家呢?你听:(屏幕显示:小黄鹂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发现的?”)
1、欣赏范唱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小草变绿了,花儿开了,说明春天来到了。春天还有哪些景色呢?春天还在哪里呢?请认真看看,仔细听。(多媒体展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MTV)
2、演唱第一段
师: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映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刚才我们在欣赏范唱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一些同学忍不住唱了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教师出示大歌片)。
(设计说明:在这里教师没有按照常规先学谱后学词,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这首歌曲较为熟悉,加之在欣赏MTV时很多学生已经忍不住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的欲望非常强烈,教师强行压制这种欲望也就是压制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这里干脆让孩子们唱起来,一则顺应他们的心理,二则便于教师从孩子们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3、提出要求,进一步巩固。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绪呢?那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对,应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师范唱后,学生演唱。(设计说明:在第一遍演唱的时候,依然有几个学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后十六分音符。所以在这里教师再进一步的范唱提示,同时也通过此句范唱来引导学生如何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揭示歌名
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你能为它起个名字吗?
学生讨论:(在这里教师应尽量的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我们经常在一些光盘和磁带上看到如:《嘀哩哩》《嘀里嘀哩 》《春天在哪里》这样的歌名,它们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还有刚才同学们起的一些很好听的名字都可以作为这首歌曲的名字,我们课本上把这首歌的名字定为《春天在哪里》。(教师把“花形”的歌名贴在大歌片上)
(设计说明:因为这首歌的版本很多,而且歌名也不少,所以在这里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为歌曲取名字,既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
5、学习歌谱
师:这首歌曲的歌谱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太一样,区别在哪里?对,高音谱号后面多了一个降记号,这首歌曲的调号就成了F大调,do在第一间,请同学们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其他的各音。(学生找出F 大调各音的位置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并唱一唱。)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心里默唱前四句歌谱,同时找出哪两句是完全一样的呀?
学生分小组自己学唱前四句歌谱。
师:老师来唱后面这一部分,请你找出哪一句刚才我们已经唱过了?学生找出后,分组学唱后半部分歌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谱。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较好的演唱了歌曲的第一段,旋律线比较明晰,这为学生学习歌谱降低了难度;加之在大歌片上,每两小节教师在歌谱上标记上第一个音的唱名,便于学生快速的识谱。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F 大调的音阶后,鼓励学生自己识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6、完整演唱歌曲
请同学打开课本第25页,自读第二、三段歌词,找找哪些地方和第一段不同。教师提问后,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背过这几句歌词。
完整演唱歌曲。老师提两个小小的要求:①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②用什么样的表情?
(设计说明: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歌词,歌谱也掌握的不错的情况下,教师再教唱第二、三段歌词已显多余,所以在这里教师要求学生快速背过二、三段与第一段歌词中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实际上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比一比谁最聪明,记得快,唱得好。)
四、教学延伸:创编歌词(9分钟)
1、师:春天在……,下面让我们走进春天,找一找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多媒体演示春天的配乐风光片)
2、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或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编成歌词唱一唱。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动听。
3、分组表演,展示成果。
请部分同学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4、学生讨论,选出三组比较好的歌词,用他们创编的歌词替换下原来的三段歌词。请三个同学分别来演唱创编的部分,其它部分由同学们齐唱。
(设计说明: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这首歌曲中三段歌词类比性的写法,便于学生对歌词的创编,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教师更是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以及优点卡的发放,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教师小结(1分钟)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下面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随音乐出教室。
(设计说明: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
《春天在哪里》 篇5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课 题:春天在哪里 教 材:一年级艺术第二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春天在哪里》是本单元第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春天、表现春天、歌颂春天,引发学生对春天美好的向往。《春姑娘》是其中的一首欣赏歌曲。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三拍子歌曲,基本节奏是“|||×- -|”。三拍子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春天的美丽。这首歌曲借助春姑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妙,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寻。 教学内容:1、学习三拍子舞步 2、节奏训练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说、唱、思、舞蹈等活动进行感受、表现与创造,使学生通过艺术体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在对大自然的追寻中,了解、喜爱春天,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理念:依据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设计从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出发,以“美”为突破口。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完成审美教育。 教学方法:探索式、合作式、启发式教学法、联想法,观察法,游戏法。 切 入 点:舞蹈、戏剧、音乐 教学重点:三拍子舞步的学习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
织
教
学
教师扮演春姑娘跳着三拍子舞步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头戴花环,身着绿衣,猜猜看我是谁呀?学生在《春姑娘》的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 本课在导入的部分通过教师扮演春姑娘跳着优美的舞步进入课堂,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种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感
受
春
的
脚
步
师:春姑娘给大家带来了两段歌曲,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春姑娘》,使学生感受歌曲的变化 师:谁能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师:春天来了,柳树渐渐变绿了,小草一点一点的拱出了地面,河水也慢慢的融化了,你们感受到了吗?春姑娘是踏着怎样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的?学生欣赏两种速度的同一首歌曲,感受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情绪。 学生思考作答 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春天是慢慢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的。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用轻轻地脚步来引导学生联想春天的脚步是慢慢的、轻轻。
三
与
“春”
共
舞
师:那你们就和春姑娘一起踏着轻轻的脚步跳起来吧! 教师示范三拍子舞步律。 学习三拍子舞步:前进步、后退步、横追步。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跟不上春姑娘的脚步了。其实呀春姑娘的脚步很简单,只有三种舞步:前进步、后退步、横追步。快来和春姑娘一起学习吧!我们先来学习前进步。 ①学习前进步 师:谁能说一说舞步的节奏是怎样的? 生:哒 哒 哒 | 哒 哒 哒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个舞步左右脚的顺序是怎样的? ②学习后退步 ③学习横追步 ④分角色表演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轻轻的跳起来。 初步感受舞步的韵律 学生通过对舞步的观察,了解三拍子歌曲的韵律 学生讨论舞步的顺序 学生用优美的舞姿表演 三拍子舞步:前进步、后退步、横追步 学生通过《春姑娘》歌曲中的歌词,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感受舞步的优美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通过分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四
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1、聆听“春姑娘”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奇妙的声音,学一学并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 师:春姑娘还给大自然带来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呢!大家听! 利用cai课件播放春天大自然的声音。 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师:春天有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模仿吧! a出示多声部节奏 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布.谷 布.谷 布.谷 布.谷b分组练习 2、欣赏“春姑娘”给大自然带来的美景,并用肢体进行模仿。 3、学生分组表演春天里的其他事物 (故事梗概:春姑娘来到了田野上,小动物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终于苏醒了,它申了一个懒腰,大狗熊揉了揉眼睛,慢慢地从树洞里爬了出来。小蛇也吐着芯子从洞里钻出来,小青蛙也欢快的跳了起来。春姑娘来到了小河旁,小植物也慢慢的长了出来,小柳条发芽了,它随着温暖的春风拂动着。春姑娘又来到了我们的身旁,我们脱掉了厚重的棉衣,到室外放风筝、做游戏,小朋友们真高兴。)聆听春天带给大自然奇妙的声音,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生思考做答。 学生用声音模仿雨声、雷声、青蛙的叫声。 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分组、分声部练习。 欣赏春天的美景并用肢体模仿。 学生表演春天里的动物、植物和人物。学生通过听春天的声音,模仿春天的声音,体会声音的高、低、长、短,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敏锐的听辨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效果,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
欣赏春天的歌
欣赏有关春天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沙》、《滴哩滴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旋律。通过欣赏多首欢快的歌曲,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春天的旋律,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六、
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踏着春姑娘的脚步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吧!随音乐迈着三拍子舞步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更是爱唱、爱跳,所以我选择了以舞蹈教学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说、唱、思、舞蹈等活动进行感受、表现与创造,使学生通过艺术体验,感受春天的美妙。本课我把三拍子舞步的学习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感受3|4拍旋律和强弱变化。 在本课开始时我头戴花环身着绿衣扮演春姑娘跳着优美的舞步进入课堂,学生感到十分的新奇,马上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来,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示范每一个舞蹈动作,力求做到优美、到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学生们则情绪高涨,快乐地和我跳起舞来,一同感受春天的旋律。在舞蹈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春天,我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听、看、模仿创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悦耳的音乐和形象的刺激,学生的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良好倾听习惯。敏锐的听辩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尤其在多声部的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多种声音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点评 本节课是小学艺术“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中的一节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的艺术课,“同课异构”是艺术课中一种新的体验和尝试,从不同的切入点给孩子以艺术的熏陶、审美的体验。这节课教师以对学生进行感受春天的美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生活的情感。整节课的设计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从教师头戴花环,身着绿衣扮演春姑娘让学生感受“春的脚步”,到发挥教师个人舞蹈特长引导学生学习前进步、后退步、横追步“与春共舞”,再到启迪学生来到田野、山间“倾听春天的声音”,“欣赏春天的歌曲”,步步相连、环环相扣。既有人文教育,又有相关的技能教学,且融合性紧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向人们展示了富有春天气息的美丽画卷。
《春天在哪里》 篇6
重庆市南岸区2003—2004学年度小学音乐课竞赛课时计划
歌曲《嘀哩嘀哩》
课时计划
学科:音乐
授课教师:黄桷垭小学 王盈盈
授课时间:2004年4月13日 星期二 8 : 30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地点: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片、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寻找春天,使学生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二、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表达在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一、 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二、 引导学生用非连音唱法演唱歌曲,情绪轻快、节奏活泼。
三、 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享受到春天带来得喜悦,能通过学习掌握教学中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经过调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校园广播、以及一些VCD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17—24小节,所以教师把歌曲的第17—24小节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来设计,也就是模拟小黄鹂鸣叫的乐句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舌部运动灵活,声音有弹性,前句稍强,后句稍弱,模仿枝头黄鹂鸟一唱一和,互相对答。
教学用具:
一、 教师:钢琴、CD唱片、投影机、专用软件光盘、电脑等。
二、 学生:眼睛、黄鹂鸟、红花、绿草等头饰。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示范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材分析: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为大调式,采用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第一句由大调式主三和弦的三个音do、mi、sol构成,开始时作下行,在明亮的色彩中揉入了柔和的色调,给人以明朗、亲切之感,这一乐句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春天。第二乐句在前句的音调基础上略作发展,与之呼应。在第一乐句重复出现之后,第四乐不再像前面三乐句那样划分两个乐节,而是全句一气呵成。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以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和活泼的节奏,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四度模进。这一乐段的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乐段末句的变化重复及完全重复,以再现的手法既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加强了歌曲的统一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演示PowerPoint文稿1,随兔子舞的音乐跳进教室,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师生相互问好,安定学生情绪。
学生跳着兔子舞进教室排成六组,向老师问好后坐在原地。
积极营造轻松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新
课
教
学
导
入
新
课
I
(一)播放背景音乐:《春之声》,展示一幅画面(演示PowerPoint文稿2)。
(二)当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的意境是不是与我们听赏的这首乐曲吻合。诗《初春》(演示PowerPoint文稿3)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春天
学生细心地听赏音乐,看完后说出感受到了些什么?是优美的还是悲伤的?
在教师的解读下解释诗的大意,并得出结论乐曲和诗都是写的:春天。
确立大艺术教育,实现艺术、人文学科互渗互补,淡化学科边界。在学生的听赏和教师的引导下,开门见山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春天。
导
入
新
课
II
教师: “刚刚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让我带你们去森林里春游吧!”(演示PowerPoint文稿4)“出发”,随着乐曲《春之声圆舞曲》,带学生绕教室律动。音乐停止告诉大家目的地已到。
学生跟着老师绕教室小跑步律动,用心去感受歌曲,随着歌曲旋律摆动身体。
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以及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三)
难
点
分
析
1. 出示黄鹂鸟图片(大屏幕),(演示PowerPoint文稿6)黄鹂鸟自我介绍。教师:“黄鹂鸟不但有礼貌而且歌也唱得非常好,我们跟它一起唱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旋律来唱。
2. 分黄鹂先生和黄鹂小姐,小姐用mf唱前四小节,先生用mp唱后四小节。教师注意为两组加入舞蹈动作。
1. 学生观看大屏幕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解决本曲的难点,随教师练唱。
2. 学生听教师讲解并随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同时跟着做舞蹈动作练习。
让小鸟教孩子们唱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点通过黄鹂展示出来,在小黄鹂一问一答的对唱中,学生兴趣高涨、精神专注,不知不觉中歌曲的难点就解决了。
(四)
歌
曲
学
习
演示FlashPla文稿7画面。
哗!小鸟、小草、花儿、小鹿都来欢迎我们呢!咦,他们唱的是什么歌?(作倾听状)哦!原来这是我们这次音乐会的主题歌??《嘀哩嘀哩》。
复听后,请小朋友们加入到中间来唱,注意黄鹂鸟唱时的节奏。
学生观看FlashPla画面,边看边拍手打节奏,在这时已经有很多学生在哼唱了。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教师如果再教唱歌词就显多余了,就让学生看着MTV的动画轻唱歌曲,他们学习时就不会觉得枯燥。
三、
巩
固
新
课
1.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绪呢?那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对,应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唱后,学生演唱。
2. 请部分戴上头饰的小朋友们模仿春天各种事物的动作。
3. 请个别学生用身边的事物充当打击乐器,让他们为歌曲伴奏。
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懂得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2. 学生根据了解的春天的景物来自编动作。
3. 学生能用身边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在艺术处理上是用的引导的方法,这样改变了以前教师只教,学生被动的局面。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歌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打击乐器。
四、
教学延伸
创
编
歌
词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演示PowerPoint文稿8展示多张春光图让学生观赏)。每小组讨论后,教师用节奏朗读举一次例,让每一组的学生象这样填词。教师手拿手鼓打拍子问: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
学生通过讨论,用“春天在那···里”这样的模式回答老师的问。部分同学还可以唱出自己创编的歌词。
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
五、
小结、
布置
课外
作业
(演示PowerPoint文稿9)音乐会快要结束了,黄鹂鸟告诉大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我的朋友也是你们大家的朋友,如果你们不爱护他们,今后就永远也看不到这样美丽的风光了,小朋友从现在起用你的爱心去保护大自然吧。”
森林里的朋友们都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和他们说再见吧!(播放音乐围教室反跑一圈回到原来的队形)演示PowerPoint文稿9。
教师:同学们这次春游我们不知不觉地欣赏了好多有关春天的音乐和图画,你们觉得春天美吗?那让我们走出教室,去拥抱春天,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吧!随音乐离开教室!
学生通过小黄鹂的话知道了要爱护大自然。
两个排成一排,围教室跑一圈,结束本节课。
用小黄鹂说话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启示他们应当有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留一定的知识给大家课外自学,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六、
教学后体会
特别鸣谢: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杨丽苏老师、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学区书记、黄桷垭小学校长刘在平老师、黄桷垭学区副书记、黄桷垭小学副校长陈瑜红老师、黄桷垭小学教导主任周玲老师、黄桷垭小学大队辅导员刘羽老师、渝西学院音乐系邹渊老师等给予指导。
《春天在哪里》 篇7
教学目的:
1.学会16个生字,其中会写“哪、脸、原、轻、巾、阵、探、野”8个字,认识“舞、雾、柔、纱、翠、笋、秧、蚕”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用“那么那么”仿写句子。 3.激发学生喜爱春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春天的风、雾、雨和太阳的特点,以及给大地带来的新景象。
2.感受语言的美,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收集春天的有关资料:图片、诗歌、词句、影象等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教师在学生发言中及时点拨,进行语言训练。)
2.有一位的诗人他也很喜欢春天,他为春天写了一首优美的小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课文中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回忆以前的学习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样做?
3.检查、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师相机指导:“翠、笋、蚕”是平舌音;“纱、阵”是翘舌音;“阵、探、蚕”是前鼻音;“轻、秧”是后鼻音;“舞”是第三声;“雾”是第四声。
(2)你们能给生字宝宝组词吗?看谁组得又快又多
(3)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师指导:“哪、巾、阵、探”可与“那、中、陈、深”作比较 (尊重学生的个性,识字方法不强求一致。)
(4)巩固练习:赛读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
(5)练写生字
(6)实践检查:把生字朋友放回到课文你们还能读准吗?
(7)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自由读课文,思考:春天在哪里?你在那些地方找到了春天,用横线把这些地方划出来。
2.指名回答,老师板书:枝头、草原、竹林、田野。 真不错,你们把文中的春天找到了!真会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美丽的春天无处不在,她在枝头上、在草原上、在竹林里 、在田野里。 自由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春天?
二、品读感悟
1.找到你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什么?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欣赏。
2.师生共同研讨学生所说所读。(通过课件演示、图片展示、文字说明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充、评议、朗读。)
第一节:
A:课件演示“微微吹”、“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指导朗读。
B:出示文字: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柳条儿摆动,桃花儿红了。
请学生自读、讨论: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读出感情。
第二节:
A:启发谈话:草儿睡了多久?如果是你换上新的衣服,你会是什么心情?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第三节:
A:引导学生质疑:“雨”与“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感叹号?(感受雨后土壤的疏松、探出地面的惊喜。)怎样读?
B:出示文字:
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竹笋从地下长出头来了。 对比异同,感情朗读。
第四节:学生自学,分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此处设计没有固定教学顺序,顺学而导) 4.师生合作,以问答形式朗读全文。
3.背诵课文。(根据板书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春天在哪里?说一说。
四、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仿照课文写一段。 提示:春天在小河里
五、布置作业
选择:找春天,写春天、画春天、唱春天、读春天
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篇8
教学要求:
1.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并注意说出春天的特点。
2.抓住春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清楚。
3.说话时要大胆,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语句要完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用完整句回答问题)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电脑跟老师读一读,然后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大家看电脑,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欢的。(学生看电脑,边读边记)
现在你们看完了,就让我们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美,好吗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电脑里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学生看电脑,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
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教师随时纠正。)说完后,再次看电脑,让学生互说。最后指名说。
春天来了,在我们身边,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给学生看一两张画面,让学生准备说话。)学生开始说话,教师随时指导。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电脑上看的以外,你还看到了哪些变化吗(蝴蝶、青蛙、蝌蚪……)
小朋友,你们把春天说得真好,那谁能给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看谁说的题目最好(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
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说,好吗(再看一看电脑上的要求,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从中选择自己想说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顺序说出特点。)学生开始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名说,师生评议。
刚才的几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但电脑里也有三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跟他比一比,看谁的好,好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篇9
日期活动名称诗歌《春天在哪里》执教者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的特征,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学习简单的诗歌创编。环境创设图片、背景音乐重点与
难点能仿照诗歌的句式创编诗歌《春天在哪里》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春天已经来了,你们找到了吗?
2、你们找到的春天真美呀!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你们能找到春天藏在哪儿吗?(出示五张图片)
——例图一:幼:我发现柳树变绿了。
师:(用诗歌里的话小结)翠柳说:“春
天在我的衣服上,瞧吧,绿叶飘荡!”
(每幅图片都用诗歌里的话小结)
二、欣赏诗歌
1、我们把这些好听的话放在一起就可以变成一首优美的诗歌。
2、播放背景音乐,欣赏诗歌。
3、听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怎么样?
4、小结:春天百花齐放、万物苏醒,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季节。
三、创编诗歌
1、我们都找到了春天,那么你能像诗里那样谈谈你看到的春天吗?
2、引导幼儿仿照诗歌的句式创编诗歌。
——说到叶子:绿叶飘荡
说到花:艳丽芬芳
说到小鸟:万里飞翔
听到声音:哗哗唱歌
四、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用了好听的话谈了自己看到的春天,我们也可以把看到的春天画下来变成一本好看的书,好吗?价值分析:
仔细解读每张图片不仅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征,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用诗歌里的话小结每张图片,并让幼儿自己尝试学着诗歌里的话小结,掌握诗歌的句式。
利用背景音乐烘托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幼儿的词汇贫乏,当幼儿编不出完整的句子时老师可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话,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而且也丰富幼儿的词汇,并学习使用它们。反思与调整:
。
《春天在哪里》 篇10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生字12个,会写2个。了解课文内容。
2、练习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能做到逗句分明,停顿自然。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本课的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唱一首歌曲,好吗?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2.师板书课题生跟写
3.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春天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教师范背课文。(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二、自主读文,认读生字词
学生利用“四读法”自己完成生字词的自学认读及课文的练读。
三、熟读课文。
(一) 学生独立读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 同桌对读。
(三) 小组分段读文。
(四) 指名分段读文。
四、充分诵读,感悟解疑
(一)学生再次诵读课文,将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例如:学生会说“我知道春天来了,柳树绿了,阳光非常温暖;“秋天的风很柔和,很舒服”;“春雨又轻又细又长”;“我还知道春天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
学生在自己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图片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并就读懂的内容能与同学进行交流,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二)学生将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帮忙解答,如果解答不出来,可以一会儿提出来。
(三) 小组长总结汇报小组读懂的课文内容,并将刚才学生提出来的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教师相机板书。例如,字词方面,有的学生会问:什么是“吐绿、甘美、兴奋、稚嫩等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句子理解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也许会提出:“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醒目、稚嫩的绿色?,桃花为什么说春天是希望、热情的红色?油菜花又说春天是兴奋、活泼的金色?”重点体会这几个重点词句,多朗读、注重在读中感悟。
五、整体回味,熟练诵读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弄懂了不明白的问题后再次进行朗读,整体把握,达到熟练诵读,从而又进一步巩固课文的生字词。
六、学写五个字。
(一) 学生认读“奋”、“泼”、“流”、“柔”、“皱”。
(二) 学生交流这几个字的记法及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三) 师板书师范,生仿写。
七、 作业:
必做:熟读课文。
选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画出图画。
《春天在哪里》 篇11
教学要求:
1、借助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微,轻,新,笋,探,暖,麦,蚕”;掌握“斤字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微微、新衣、竹笋、蚕豆、探出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
3、继续学习在词语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
4、发挥想象尝试仿写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
2、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
教学难点:
1、理解“轻轻细细、瓢飘洒洒”等词语的意思。
2、读好儿化音:柳条儿、桃花儿、草儿。
教具准备:录音带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理解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
2、学会本课有关生字:微、轻、新、笋、探
3、初步认识句式:(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
教学过程:
更多请浏览金辉教育资源网
一、谈话,揭示课题
1、你喜欢春天吗?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三四五月是春天。再过些日子,春天就要来了。到那时,春光明媚,百花齐放,一切会变得十分美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
2、出示课题、齐读
3、“春天在哪里”是一篇“读短文学词句”的课文。它要求我们多读课文,要读得熟、读得好;还要注意学习字词,学习句子。
4、“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标点符号?
5、练读,注意语调往上扬。
6、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四次,都表示提问,句末语调都要上扬。不过,在课题中,并没有标点,也不表示提问,就不必把语调往上扬。(再读课题)
二、范读,了解大意
1、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把说春天在哪里的句子划出来。
听课文录音后,学生回答。板书: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2、看插图,理解词语“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3、学说话:春天在枝头,在草地,在竹林,在田野里。
三、自读,读准字音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不加字漏字。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首诗有几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边评议边正音。
3、自读课文
四、读短文,理解词句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女生读。思考:春天的枝头是怎样的?哪两行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示: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柳条儿跳舞”是什么意思?动作演示柳条来回摆动,好象在跳舞。)
3、朗读指导,语气中有欢快的感觉。
4、“桃花儿脸红”是什么意思?桃花开出粉红色的花朵,像涨红了脸。)
5、表情朗读。
6、柳条儿为什么会跳舞?桃花儿为什么会脸红?(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7、理解“微微”(动作)
8、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非常柔和,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摩着我们的脸。
9、小结:这节主要说了春天的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是用一问一答两句话写的。我们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读。
(二)学习第二、三节课文。
春天在草地上和竹林里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按“读读课文,找找句子,理解词句”意思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几行诗告诉我们春天的草地和竹林是怎样的?
男女分别读草地和竹林的内容
2、看插图,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春天来了,小草重新长出嫩叶,像刚睡过一觉刚刚醒来,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3、师述:理解“轻轻细细”雾是由小水滴组成的。这些小水滴很轻很轻,很细很细,漂浮在空中,形成了雾
4、指导朗读,注意声音稍轻。
5、指导动作演示,理解“探出头”。探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钻露长)
6、句式训练:竹笋探出头来
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从地下)
什么时候,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春天)
小草也是从地下长出来的,用这个句式怎么说?
用小草和竹笋合起来,一起说行吗?
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7、用问答的形式朗读第二三节课文。
8、小结:让我们来做春天的使者,把春天的气息带进教室,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写字,掌握字形
学习“斤字旁”分析“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继续理解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句。
2、学会生字:暖春蚕
3、会根据问题,用“(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写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是怎么样的?
2、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3、句式训练。(课后练习3)
二、读短文学词句
1、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让我们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第四节。
2、教学暖。”理解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朗读体会。
4、配上动作,朗读全文。
5、春天里,柳条儿、桃花儿、小草儿,许许多多的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自然现象同春天的自然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书上怎么写春天的自然现象?读有关的四句话。
6、读句:春天来了,威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三、总结朗读全文
四、写字:指导:暖蚕
五、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2
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春天还在哪里?(小河里、树林中)那里怎么样?
板书:
1、春天在哪里
枝头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草地 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竹林 竹笋探出头来
田野 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春天在哪里》 篇12
教材分析
《春天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针对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方式,口语交际设计也是围绕此单元的主题“多彩的春天”设计的,让学生在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言语交际中提高语言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且逐步适应课程标准中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但一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较小,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且好动,好玩。对此,教师可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说,在趣中说,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教学目标中指出: “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激发每一个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和体会。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首先必须当好引导者和倾听者,让课堂成为学习的天地。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因为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看看、读读、唱唱、说说、画画、”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能力训练目标:留心观察春天,在充分多方面了解春天的基础上与同学大方交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能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表达的兴趣与自信,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所观察的景象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一面,能说得具体些。
学习难点:会聆听同学的发言,能把话说完整。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春姑娘早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像调皮的娃娃,正和我们捉迷藏呢!小朋友,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
2、 揭题。
二、 感悟春天
师:春天在哪里呢?同学们都去寻找过,赶快把你找到的春天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说完整话,其他同学会聆听同学的发言。)
1、 师:你们不仅看到了春天的景物,还听到了春天的声音,春天还有什么声音呢?
交流后组织唱一唱。
5 3 ︳5 3 ︳11 1 ︱11 1︱
青 蛙 青 蛙 呱呱 呱 呱呱呱
春 雷 春 雷 轰隆 隆 轰隆隆
春 风 春 风 呼呼 呼 呼呼呼
山 泉 山 泉 叮咚 叮咚 叮咚 叮咚
2、引:老师还在网上找到了几组春天的图画呢!
看光盘选段,边看边思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说说看了后的想法。
师归纳:1、说话要完整。2、仔细聆听同学发言。3、可以提问题。
三、 描绘春天
1、 根据要求小小组合作进行口语交际。
2、 个别反馈。
3、 小结:春天就像个大画家,只要它一来,世界就会变得五彩缤纷。我国古代就有诗人用诗歌描绘了美丽的春景,我们一起来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感怀吧。
四、 赞美春天
1、 背背古诗
2、 小结:春姑娘不仅让诗人见景抒情,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动听的歌曲。你会唱哪些关于春天的歌曲?
五、歌唱春天
1、指名唱。
2、欣赏《嘀哩嘀哩》
(1)唱这首歌时心情怎样?(高兴、欢快)
歌曲中的“嘀哩哩”是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呢?
(像小雨的声音,像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像百灵鸟在歌唱。)
(2)想一想春天还在哪儿呢?齐唱
春天在那小鸟的歌声里。
春天在那轰隆隆的雷声里。
春天在那淅淅沥沥的小雨里。
春天在那红艳艳的杜鹃花里。
……
六、珍惜春天
师:从刚才的欢唱中,老师在小朋友的笑脸上也找到了春天。面对这么美的春天,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好好学习 珍惜时间 爱护花草树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