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留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精选4篇)

综合文档
2023/3/26
永远留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精选4篇)
永远留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篇1
教师用心语记录得到的是情感、精神的镌刻,即使非常微小,也会成为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胶片
盛新凤是我首师大培训班的同学,是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
2001初冬,我们培训班学员一起游览卢沟桥。我发现盛新凤一边抚摸着石狮子,一边念念有词。我走到她的身边侧耳一听:她竟在跟石头狮子说话,好像在逗一群可爱的小孩子!
后来,我有幸观摩了盛老师执教的《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她以精妙的课堂语言、娴熟的教学设计,使这一课成为公认的经典。
在指导朗读“有的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时,学生一开始没有读出安静详和的语气来,盛老师就在一旁轻轻渲染:“它们都睡着了,可别去吵醒它们呀!谁再来读读?”这一指导如行云流水,自然就水到渠成。
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时,盛老师这样启发:“狮子在做什么游戏?会怎么说?多可爱,我们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学生迅速主动地和文本进行对话,很快转换角色进行快乐的体验和感受。
同样是游览卢沟桥,有的人举着照相机不停地对着卢沟桥拍照,指望以后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做课件用得上。这不能不是说有着较强的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是一晃又是几年,也许他们拍摄的石狮子照片仍然躺在相册里,没有制成课件。而盛老师却将它们永远地留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投影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
或许,拍摄图片满足了视觉上的感观享受,用心语记录得到的却是情感、精神的镌刻,即使非常微小,也会成为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胶片。
永远留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篇2
开始学的第一篇课文是《卢沟桥的狮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着重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教学中,注重从空白处着手,引导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在学生初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卢沟桥狮子的那些形态?在学生找到后再结合“好像……”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自读中想象,在引读中想象,深入读文后,课文中还没有写出的好多狮子的形态,你能不能想象着写出来。
永远留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篇3
开学初,我及时了解了学生预习的情况。发现学生预习课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于是在上第一课《卢沟桥的狮子》时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预习。
一、第一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笔画出生字词,再把生字连词连读两遍。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先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推测出词语的意思,拿不准的再查字典对照。鼓励学生理解课文中除生字词以外的较重要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读熟。
四、深入感知,在自己印象深的地方做标记,写读后体会,也可质疑。
五、结合课后思考题再读文,解疑也可质疑。
永远留在自己心灵的底片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篇4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从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图文紧密结合这一“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除了课文中的两副插图外,还从网上收集补充了反映石狮子其它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说图意,层层深入,把语言的理解和积累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品读感悟,将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完本课,反思整个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想象,对课文进行更深的挖掘与理解。本课的重点在第二自然段,描写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在这一部分,我在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找出文中几种形态的狮子后,结合“好像……”后面的联想部分展开想象。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具体表达出来。如有的学生想到了“水声淙淙,好象美妙的音乐,小狮子陶醉了。”有的想到了“大狮子好象太用力了,小狮子疼的直叫唤。”接着让学生看第二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明白还有好多狮子的形态没有写出来,鼓励、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外的狮子的形态,这时,有的学生想了有发怒的狮子,奔跑中的狮子,酣睡中的狮子…….,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二、朗读形式多样,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边看边朗读,边朗读边想象,主要采用永了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和老师范读、引读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体会出欣赏、赞美之情,再采用比赛读、表演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恰当地引导,从而把读、议、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课堂上采用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卢沟桥上大大小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作者通过想象将石狮子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学生喜爱的表演方式,通过个别的,集体的表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以上就是我从这节语文课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深入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