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三信教育,三信教育学习

事迹材料
2012/4/9
2月初,沂源县总投资134.4亿元的85个工业重点项目纷纷开工建设,而信访部门却是门庭冷落,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5%。一“热”一“冷”,彰显的是沂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景象。
嬗变的背后,是该县创造性地开展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科学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为主要内容的“三信”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红色文化”引导人——固化“信仰”。作为革命老区的沂源县深挖红色资源宝库,将“红魂”融入“三信”教育活动中,激发创先争优的新动力。投资50万元修复县委旧址,建立党史展览馆,全力打造“革命传统教育中心”;录制了《沂源先锋之歌》,选树了一批“身边典型”,编制“群英谱”,建设“先锋长廊”;成立理论宣讲团,举行各类讲座178场,2万余人接受了教育。“如今党员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村委来;读书看报取真经,富了脑袋富口袋。”这首农民自创的顺口溜,印证了“三信”教育在沂源大地落地生根的成果。
“内涵发展”凝聚人——增强“信念”。沂源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内涵发展,全力做大经济“蛋糕”。工业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富财政,全力打造创新基地和产业高地,积极推动医药、新材料、高分子、新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今年,仅医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就可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利税2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8%,保持全省最高。农业上,实施“品牌惠农”战略富百姓,大力发展有机品牌农业和都市农业,据统计,品牌效应带动农产品增值30%以上。经济“蛋糕”的做大,不仅让群众的小日子殷实起来,更使全县56万人民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改善民生”鼓舞人——树立“信心”。为把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沂源推行了“领导联点、组织联村、干部联户”的“三联”机制,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目前,全县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共结成帮扶对子1万余对,解决生产生活难题3000多件,帮扶资金300余万元,新上增收项目130多个。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推行了“周接待、月走访、季公示、半年评”群众工作“四步法”,了解群众诉求和疾苦,把群众反映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走访群众5万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9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