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时礼仪(2)

其他礼仪
2012/4/27
第五种,双掌合抱、高举者是祈祷、感激的示意,两肘举起,则是激愤、悲戚、怨恨情感的自然流露。
第六种,手掌向外伸展,与小臂成一定角度,随着手腕的变化,表示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手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要挟、请求、欢迎、坦白、许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赞赏等意思。
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回绝、反对、不快等意思。
第七种,紧握拳头,或高举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一般表示演讲者的愤怒、决断、警告等强烈情感。
第八种,肩部以上的动作手势表示理想、拼搏、张扬、向上的内容和情感;动作在肩部至腹部,多表示平静的记述事物和说明事理,腰腹部以下的动作表示憎恶、鄙夷、不屑、厌烦等内容和情感。手势动作要和演讲内容一致,和演讲者的身份、职业、年龄一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举起双手招呼记者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 ;还有一次用手指着听众,嘴上却说“我“ ,然后又指着自己说:“你们” ,都留下了笑柄。因为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既特殊又很重要,所以很多成功的演讲家都非常重视手势的作用,邱吉尔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手势的动作,闻一多演讲前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手势。
(5)眼睛不能总看讲稿、照本宣科地念讲稿。
(6)不能靠在桌子或椅子上。
(7)演讲时要头部端庄,举止自然大方,仪态符合站、坐、行的礼仪。
(8)演讲者声音发出的方向应该沿着嘴部的水平线而稍微向上,注意声音的力度、发音的规范、语音的正确、音色的考究。
(9)演讲中对听众的称呼有泛称和类称两种,泛称是具有较大的广泛性,能普遍使用的称呼,如“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等;类称是指具体适用于某一类别的称呼,如“领导们”“同学们”“战友们”等。使用泛称还是类称应灵活掌握。如曲啸在对劳改犯演讲时用“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一下子拉近了与劳改犯的心理距离,使演讲效力大大增强。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演讲时礼仪》相关的文章。(10)注意克服以下不美的演讲语言:
无意义的杂音、鼻音;
语调矫揉造作;
过多方言、外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