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读书的四字成语大全(6)

描写类
2013/11/18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无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五行俱下
指读书敏捷神速。—— 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无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出处:无
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描写读书的成语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李贺《南园》诗
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出处:无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出处:无
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音,~。★清·归庄《静观楼讲义序》
摇头摆脑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出处:无
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描写读书的成语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臧穀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出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穀虽殊竟两亡。”
凿壁偷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描写读书的成语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摘句寻章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老夫少年虽曾~,推敲一道,从未谙之,这些壁间之作都是小女代为,不过初学涂鸦,有何好处。★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四回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这里有个~好汉柴大官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