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读书的四字成语大全(5)

描写类
2013/11/18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出处:无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描写读书的成语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士农工商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下面密密层层,有亿万人来来往往,都想争夺此物。细细看去,~,三教九流,无一不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跟你谈起郑家的事,你就满口~,家学渊源。★巴金《秋》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出处:无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全是纸上谈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描写读书的成语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出处: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陈宗阮]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她每天一想到自己出身于~,哥哥是个举人,却落入贼人之手,已够丢尽了祖宗的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你看,全是这样的子弟,诗礼人家,~,还有什么希望?★巴金《秋》三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描写读书的成语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宿学旧儒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括~,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描写读书的成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