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彦淖尔市肉羊产业及肉羊育种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2)

考察报告
2012/2/2
巴美肉羊采用群选群育、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的育种模式,边杂交、边选育、边生产、边推广,符合农村牧区生产实际。
在育种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健全完善巴美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工作。重点抓好乌前旗青松草业种羊场、乌中旗巴美肉羊育种园区,五原县肉羊良种繁育中心,巴彦淖尔肉羊种羊场4处育种核心场的建设。二是抓好育种成果巩固工作,主要是保持核心群优质母羊数量的相对稳定,通过严把种羊的培育、选留、调配使用关,进行严格的选留和淘汰。三是抓好新品种的品质提高工作,主要是通过优化选种选配技术,严格选择,提高个体综合肉用性能,扩大优质种羊的遗传优势,提高基础母羊的繁殖性能,提高繁育群和生产群特一级母羊的比例。同时,采取“抓大户,建专业村,发展育种户”的办法,继续走以育种核心场为龙头,繁育群为骨干,生产群为基地的“以场代户,统分结合,整村推进,集中育种”的路子。
他们在开展巴美肉羊育种过程中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加快巴美肉羊的培育,扩大种群数量和经济杂交规模。在良种推广体系建设上,全面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杂交改良。按照“旗县区有中心,乡镇有站,村(社)有点,户有纯繁户”四级体系建设要求,确保原种场、良种繁育场和人工授精站三级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一处达到“四有”(有种羊、有房舍、有配种器材、有技术人员)标准的人工授精站,并带动80%的村社建起人工授精点。二是加快肉羊商品杂交体系建设。加大以德美、道赛特、萨福克为主的优质肉羊的引进,利用国外优良肉用品种与优良地方品种开展二元及三元杂交,通过多元投入和多种经营机制,培养一批机制活、效益高、示范性强的规模养殖场、专业大户为主的种畜纯繁场和扩繁场,逐步形成种畜纯繁场-扩繁场一商品场逐级扩大的良繁体系。
(二)集中财力物力发展肉羊产业
为加快全市肉羊产业发展,巴彦淖尔市实行多元化筹资办法,通过群众集资、银行贷款、企业垫资、社会引资、项目争取、财政补贴等多种途径筹集肉羊发展资金。重点是:一是金融部门将肉羊生产贷款列入支持农村牧区发展信贷的重点,加大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力度;二是充分利用项目资金中的政策性补贴部分,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三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引导市内外企业和个人向羊肉生产投融资;充分引导和发挥农牧民发展肉羊的积极性;四是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生态建设以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专项资金都结合专项推进向农村牧区畜牧业倾斜;五是地方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列入预算并按时足额到位,主要用于良种繁育体系、杂交生产体系、疫病防治体系和科研示范推广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六是积极从国家财政部争取现代肉羊养殖项目,该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连续三年国家投资6000万元,每年投资XX万元进行集中建设,并要求各地配套或资金整合不低于项目1:1.5进行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巴彦淖尔市肉羊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巴彦淖尔肉羊品牌,加快肉羊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巴彦淖尔市肉羊产业及肉羊育种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相关的文章。(三)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肉羊产业发展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针对巴市肉羊加工企业群龙无首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小肥羊产业龙头,形成打造巴美肉羊品牌合力。
按照现代肉羊产业发展要求,抓住国内外市场对高端羊肉产品需求旺盛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契机,按照“饲料生产—繁育—育肥—屠宰加工—精深加工”的现代肉羊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合作、合资强强联合,发展战略联盟,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形成打造巴美肉羊名牌的合力。发挥政府中介作用,引导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推行定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按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推广肉羊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综合增产配套技术,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养殖)示范基地(园区)。
(四)实施工厂化规模育肥,推动肉羊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