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2)

考察报告
2012/2/2
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对**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相关的文章。(三)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两省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中,紧密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两省普遍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抓好以**建设为主体、以各类服务和活动场所为支撑的阵地建设。南京市明确要求**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600平方米,并按照城市社区的相关规定,**办公服务用房三分之二用于开展服务。目前,全市584个社区**中,办公服务用房在6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309个,占总数的53%。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社区都建有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社区服务站、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和便民服务室。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在农村得到了拓展。两省学习借鉴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依托各类服务阵地和服务设施,就地就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南京市农村社区普遍建立了露天农民活动点、农民公园、农民健身点等,经常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娱乐健身活动。全市还建有109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供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特别是通过在**办公用房中设立公共服务站,推广“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推进了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的延伸和拓展。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发挥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两省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建立经济类、服务类、活动类、公益类等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作为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民间组织融入农村社区的工作平台。比如,以老干部、老党员为主体,建立了老年人协会;以经济能人为主体,成立了各类经济发展协会,等等。通过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将各类服务活动延伸到了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二、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充分感受到了两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创造的先进理念,特别是两省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精神状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鲜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考察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推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把农(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村社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只有建立起由各级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才能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与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农村社区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苏、山东两省相差比较大,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要结合省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多少财力、办多大事,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社区设置模式,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途径和功能,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三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摆在突出位置。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是党和政府赢得老百姓爱戴和拥护的主要途径,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农村社区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服务提供有效的载体,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