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作文:2007年高三语文作文备考(3)

计划总结
2012/3/6
4、找是非。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思想或情感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例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或缺陷也是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5、同中找异。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例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 有人说,高三是痛苦的。(2)有人说,高三是无奈的。
(3) 有人说,高三是紧张的。(4)有人说,高三是幸福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四种说法都是反映高三生活的,这是材料的共性。如果对高三的生活议论一番,文章就缺乏深度。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1)—(3)对高三生活的认识是被动的、消极的,(4)是积极的。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叫《幸福的高三》,全家五口人,只有他上了高三。他的爷爷、奶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高三,他的爸爸和妈妈赶上上山下乡,当了知青,没有上高三,他在文中写道,别人读一本书,他要读五本,写出了我为全家上高三的幸福,写出了自己的兴奋,写出了自己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6、异中找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在分析作文之前,咱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大脑”和“牛仔裤”,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同”的地方?(越用越棒)“语言”和“钞票”,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同”之处?(在流通过程中被使用得肮脏不堪)下面三副对联中,每一副上下联的相“同”之处是什么?“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马猴过雪地两行佛手仙桃”;“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遮挡物;足迹;声音)
例8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就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是,把自己当别人。第二句是,把别人当自己。第三句是,把别人当别人。第四句是,把自己当自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人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这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从自我本位向他人本位深刻转移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最主要的条件就是换位思考,也就是超越自我的局限,从各种不同的坐标系统来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人无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厚度、强度、还是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也就是站在什么样的观察位置,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考量。我们通过对这四句话分析就会找到材料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角度”,也就是你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自我,看待别人。或者说是“位置”,你站在什么样的位置来看待自我,看待别人。
下面以“把别人当自己”为话题分析一下:《换位思考之我见》
1、换位思考,是一种高明的营销哲学,它经营的实际上是人心。
2、换位思考,是一种“予人方便,也予己方便”的人生道理。
3、换位思考,是一种善解人意(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的人生态度。
4、换位思考,这是一种伟大的宽容,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美德。
5、拥有换位思考,更是一种境界。
开头以这五句话进行排比,中间部分举例分述各个分论点,结尾点题,我们在生活中要换位思考。
例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06江苏)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这是个发人深省的具有辩证思想的题目。对在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高中考生来说,都可以有话说。利用异中找同的方法,我们一分析就会发现,没有路的时候,需要有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去走出一条路;有路的时候,走的人多了,造成堵塞,我们或需排“堵”或需另辟蹊径,也就是说不能“随大流”,同样需要有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在堵塞的路上找到新路。我们经过异中找同的分析,就可以断定整个题意是强调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扣住这点来写,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可以写得出彩。但是,话题是两层内容,如果只就一方面去写“人与路”就偏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