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作文:2007年高三语文作文备考(2)

计划总结
2012/3/6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2006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Ⅰ)中所给的作文材料,(也就是我们河南所采用的题目),也可以用“由果找因”来审题。如果站在牧羊人的角度来分析,乌鸦最后被捉的结果是由于它没有认清自我,没有给自己找准定位的原因。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呀!”实际是对乌鸦的肯定,最佳的立意应是,认清自我,找准目标,找准定位,找准方向,在这个前提之下,要敢于模仿,敢于尝试,敢于拼搏。
对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如果你写的是议论文,材料是一定要用的,或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或者是当作论据,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如果你写的是议论文,材料可用可不用。
对于材料作文,如果你写成议论文时,特别是写作水平在中等左右的学生你可以按照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来写。引-引述材料,提出论点。“引”要简明。 议-针对材料,进行议论。“议”要准确。联-联系实际,深入阐发。“联”要恰如其分。结-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结”要画龙点睛。
2、找关系。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例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农夫,自己玉米地的收成总不如人。于是多方打听,终于在远处买来了种子。这一年,他在自己的一块地里试种,果然产量很高,邻人听说之后,希望他能卖些种子给他们。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第二年,农夫把自己家里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高产的种子,结果玉米棒很小,乡农技站的技术员听说此事后到现场看了看,对他说,这是接受邻地劣等花粉的原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的农夫和邻人的正常关系是什么?是相互帮助的关系。而他为了自己获得好收成拒绝把良种卖给邻人,其原因在于他私心太重,只记住和邻人的竞争(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而忘记了合作。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立意;也可以从竞争与合作上立意。
3、找关键。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匹老马跟随玄藏大师历尽艰辛从印度取经回来,它把自己的见闻告诉好友驴子,驴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路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大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始终如一地朝那个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中“我同大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始终如一的朝那个方向前进。”是关键句,你抓住了这个关键句,就可迅速确定“明确的目标”这个主题。我们写目标的作文题是太多了,对于这个题一定要注意前面的定语“明确的”,要围绕这个“明确的”来写。就是撇开作文来说,我们作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必须订立目标,订立目标要注意五点:一、这个目标必须是非常明确的。二、这个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三、这个目标是可以量化的。四、这个目标是注重结果的。五、实现这个目标是有日期限制的。大家要记住这五点,如果出这一类题,出题人不一定想从哪方面来出的,如果你仅从大的角度“目标”来谈,有可能切题不准。另外,可与目标构成思辨话题的词也很多,如“人生与目标”、“青春与目标”、“生活与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