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XX一中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9)

计划总结
2011/2/10
(2)加强教研组教学研讨交流和档案管理。教研组每三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分析、案例交流,组织说课、听课和评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做好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工作要有重点、有典型、有抓手、有宣传。教研活动重视抓案例、抓研讨/、抓课题、抓学习。按教务处要求定期组织检查交流集体备课组活动和教师教学个案,加强教研组档案、教学资料管理和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制定完成时间表、质量标准,有计划有组织地不断充实校园网上本学科教学资源。
(3)明确教研组长职责。教研组长对集体备课组工作和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教学的宏观把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努力保证本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教师教学个案和精品案管理。积极参加组内研究课和学校公开课,努力争取区、市公开课,形成教学精品集。认真做好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有关内容,教研组要加强检查交流,及时整理归档。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提交五份精品电子教案(包括课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汇编成册,互相交流学习,并做资料存档。
开展“聚焦课堂”活动。各教研组要在教务处、教研室的领导下,有计划地开展“研究课”、“教学示范周”活动,共同探讨课堂教学艺术和新课程精神的实施办法。这样既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好形式,又能形成一批好课,还是教学骨干对新教师的教学示范。
(四)加强教育科研的组织,汇编学校阶段性的教科研成果。
实施“和谐教育”研究,从“和谐德育”、“和谐教学”和“和谐管理”等方面体现人文管理理念,丰富学校文化底蕴,优化管理过程,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为创建学校“和谐教育”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落实学校“和谐教育整体改革方案”。各级职能部门根据“和谐教育”思想,具体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并开展交流活动,及时总结汇编阶段性成果。
2、重视中小学、初高中衔接工作研究。通过开展座谈交流、调研活动,在中小学学法指导、学习方式变更、学习心理适应等方面深入/进行探讨,把个案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初高中衔接工作,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
3、做好学校第26届教育科学研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展示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努力创设教科研浓厚氛围。4、组织教师参加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组织参加第21届省科技创新大赛。
(五)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成立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实施小组,认真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1、各学科教研组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操作性强、规范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和手段。
2、学校要把学科教学评价纳入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支持鼓励教师按照新的评价理念,开展对学生的系统评价。评价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结果等,有效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3、结合《厦门市中学生素质发展手册》,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有关材料和成果要及时充实到学生成长档案袋中。成长记录务必要始终体现诚信原则,使其将来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