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2012/1/6
缺乏专业知识,难觅实践单位
记者调查发现,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力军几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广州,有部分农业高校在寒暑假时会布置学生去做“科技入户工程”,但对于低年级还没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甚至是非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困难了。
“很多同学不是农村的,不是很好开展。”本地一位大学生表示。有一些高校要求学生以向家乡推广学校的研究成果,或者以做一些调查的方式进行“科技入户工程”。但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寻找一个实践单位实在不是易事,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特地跑去农村做一个调研。所以,一部分人选择放弃,就算做了,写论文还得依靠网络。
高校教师说法
奖励实践有利有弊
某高校一名辅导员透露,开学以来的确听说学生中存在实践论文造假现象,但由于这种行为比较隐蔽,具体有多少,无法统计。“社会实践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学生社会实践没有达到目的,也可以理解,但弄虚作假根本没有意义。”一名高校辅导员表示。更多老师表示,寒暑假的社会实践都是自愿参加的,部分高校推行的奖励制度当然是有利有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但另一方面的确是存在一定的盲点,就像是为了加分不去“实践”,只编纂实践报告、找个章来盖。而工作存在的局限性,学校也无法一一核实。
一位曾协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村委书记表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不能浮于形式,应该真正地深入下去,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农户解决问题。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2012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