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4)

规章制度
2012/3/30
与患儿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进行医学检疫,并用药物进行预防。 5、加强小儿常见疾病的防治。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营养、锻炼、疾病预防、治护理等)来降低发病率。注意做好体弱儿童(经常反复发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早产儿、小样儿、哮喘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专案管理,加强个体重点保健。 6、开展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传授传染病的防治常识,增进儿童教养人员对卫生科学的了解,提高卫生育儿水平。还要加强家园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疾病。 七、##市托幼机构五官保健制度 (一)眼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 对4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眼位的检查,使用国家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给予积极的矫治。 2、保持视力有关措施 室内光线要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照明符合要求:儿童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画;连续看书、写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写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成30-40度角;看电视时,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其距离大于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教育儿童不用手揉眼睛,注意用眼卫生;杜绝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相关的文章。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二)口腔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口腔检查制度 每半年对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2、保健措施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高氟地区除外);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量与摄入次数;局部用氟防龋。 (三)听力保健制度 1、建立听力检查制度 可在儿童入园时,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每年对有听力高危因素和客观反应不良的儿童进行复查。 (1)听力高危因素 脑膜炎、乙脑、猩红热、白喉、伤寒、风疹、腮腺炎、麻疹、疟疾病史; 患有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并反复发作; 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寻霉素、小诺霉素、奎宁等; 有癫痫、抽搐或不明原因的高热史; 头部外伤史:摔伤、砸伤、碰伤; 长期居住或生活在噪声环境中。 (2)客观反应不良儿 开始学习说话年龄晚于11个月者; 精神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者; 口齿不清,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落后者除外)。 2、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可致后天耳聋的危险因素。 八、##市幼托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 幼儿园、托儿所是婴幼儿童集中的场所,相互接触极为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很容易扩散蔓延。因此严格做好幼托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基本卫生要求: 1、应设置保健室,有专人负责卫生保健工作,保健老师必须接受市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资格证书。 2、建立隔离室(70人以下作观察等)作为传染病患者临时隔离观察之用。 3、幼儿园、托(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儿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不宜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食具和婴幼儿的工作。痊愈后,持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4、新进儿童在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所),在园、所儿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持有《浙江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接种者方可入园、所。 6、必须建立严格的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缺席儿童家访制度以及家长联系制度等。 7、班级内发生传染病时,应作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及时向托幼单位所在地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并及时隔离病人。对患儿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不得并班和接受新生。 8、工作人员或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所)领导,必要时暂时调离接触食品和儿童的工作。 二、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1、保健教师要负责做好本园(所)消毒隔离工作,并负责班级、营养室的消毒技术指导。 2、要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和卫生工作,在发生传染病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附表要求进行,并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监测与业务指导。 3、幼托机构内餐具、毛巾、玩具、室内空气等必须按规定定期消毒处理,要达到有关卫生要求。 4、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经常性监督和监测(2次/年)。 三、营养室消毒卫生工作要求: 1、食堂布局应合理、整洁、无害。揩布与清洁工作要专用。桌面、餐具、橱保持清洁,食餐要一餐一消毒,非食堂人员及用品不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相关的文章。得入内和存放。 2、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认真做到三白(工作服、帽子、口罩),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要洗手。 3、食品进货要有验收制度,做好食品保质、保鲜工作,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食品要烧熟煮透,现烧现吃,隔餐的食物要回锅,不吃隔夜的剩菜剩饭;食虎盛器(如菜刀、砧饭等)必须生熟分开,熟食盛器使用前需要消毒放妥。不得供应生冷拌菜。 4、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和新建、扩建的单位应设立熟食间。小型托幼机构要有熟食橱。 四、隔离观察室消毒要求: 1、隔离观察室不得设在紧靠教室或食堂的房内和儿童易到达的场所/。 2、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病种,患儿离室后须彻底消毒。 3、隔离室必须配备下列物品:隔离衣(或以专用工作服代替)、体温表、压舌板、注射器、面盆、毛巾、肥皂、手电筒、便器、消毒药物、清洁用具、病情记录本等。 4、室内一场物品用具必须专用,并按要求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室外。 5、隔离观察室应有专人负责,做好观察护理及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6、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出室时脱下挂在固定处,并做好手的消毒。 五、发生传染病的消毒要求: 1、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发病班级应进行终末消毒,同班儿童、保教人员要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如有新病例出现应从最后一例算起重新给予观察至期满。在医学观察期间对各种物品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消毒要按附表要求进行严格消毒。 2、发生肠道传染病班级的餐具应与其他班级分开消毒和存放,并做好保洁工作(食具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 附:1、常见肠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3、托幼机构各种物品消毒方法一览表 4、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 附1 常见肠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病种 潜伏期 医学 观察期 医学观察内容 返所条件 病毒性 肝 炎 15-50天 45天 精神、食欲和小便颜色等有无异常,并做好记录 1、保教人员在临床痊愈后再观察半年,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然后每隔三个月一次连续三个次肝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