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作文:高三作文教学

高中三年级作文
2012/3/7
高三作文教学
写作历来被学生视为畏途,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成绩好坏,关键在作文。高三学习紧张,学生往往忽视写作训练,而学生的写作现状是两节课许多同学都达不到600字,而且错别字、病句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辛辛苦苦批改、讲评,发下去学生看一眼分数丢到垃圾桶去。平时作文能拖就拖,有的根本没有写过多少作文。作文的教法及效果都差强人意。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一、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情境中,要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一直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学生通过作文,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当然,有时也会遇到失败的教训。而这种新的认识、新的经验和教训则又会使他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显然,这种期望,这种满足感就成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一种重要的、稳定的推动力。心理学指出,这种动机是极为可贵的。它的可贵之处,是因为它指向作文本身。为了写好作文,获得满足的这种动机,是出于作文本身提供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动机,让学生不断对作文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让作文本身的兴趣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的老师”,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我的做法是多肯定,鼓励,巧妙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成功和进步,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自我提高的需要。每—次作文,把主要目光投向优点和成功的地方,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在90分以上,10%左右打满分,少数太差的写出翔实评语并注意列出优点,不打低分。多在课堂宣读学生作文,对比较差的作文读局部,如一个好的比喻,甚至一个好的词语。老师读,同学读,学生自己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成绩的取得,乃是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求知兴趣的源泉。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因此,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淡,甚至毫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总是让他们以取得成绩入手,开始取得小成绩,然后取得大成绩,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的成绩,从而逐步培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的评论家,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教师有所期待,期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性的评价。如果,学生的作文能不断地得到教师以至于同学的热情洋溢的赞许,这种赞许也会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有一位文学期刊的编辑,在谈自己是怎样爱上写作,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时,他非常感谢小学老师对他的教育。他说:“一次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表扬了我的作文。文章怎样开的头,如何结的尾,我已记不清了。但是真切地留在记忆深处的是老师的声音。正是老师的声音,饱含着激情,充满着希望,把我的心打动了。”教师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不但因获得赞许而受到鼓舞,而且会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作文所产生的感人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教师同学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从而真切地领悟到作文的作用与意义。这样必然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期望在下次作文中获得新的成功和进一步的满足。
二、循序渐进,要求要有层次,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大一统”。从篇幅字数要求,60(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0字,700字,800字,900字;从时量要求,90分钟,70分钟,50分钟,40分钟;从速度质量要求,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到文章中心,选材立意,构思表达,有“亮点”等等,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对每一关的“困难户”,注意铺台阶,搭梯子,个别督促,开小灶,课外辅导,帮助一一过关。为了防止拖欠或缺写,专门印刷作文稿纸,当堂发下,当堂写作,当堂收交,绝不迟交或拖欠。起初,有没有写完的强制交,甚至是空白卷的也要交。出于学生作文后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我及时组织讲评,一般当天发下,第二天讲评,趁热打铁。因为,时间拖长了,学生的期望感淡薄以致消失了,效果就要打折扣。通过一期有序有层次有目标的训练,在限时50分钟时间内,两班学生人人达到700字以上,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除了这样每星期一次训练外,还有周记写作,完全自由随意表达。两者结合,做到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