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节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3)

发言稿
2011/10/25
一是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要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以满足人民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加快提升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提升工业层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生产项目和设备。三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区域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同时要加快水电、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三)坚持节能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节能降耗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我区节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除了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以外,关键要看我们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以科技创新促节能。
(四)坚持节能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强化管理促节能。节能降耗除了具有市场推动的性质以外,还具有公共事业的性质,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管理不善是当前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加强管理节约能源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着力构建与市场机制有效互补的节能调控和管理体系。
一是要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我区51户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能否有所突破,将直接决定20%降耗目标能否实现。从今年起,要逐步推行能源审计,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公布。各地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指导、监督和服务。重
(欢迎访问零二七范文网/,范文大全)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二是要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地区统计局、地区经贸局、地区发改局要联合建立相应的公报制度。通过透明化的公报制度,对完不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地方和单位,要加强督促,并采取约束性措施。三是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积极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对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招商引资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我区节能降耗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节能降耗工作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贯穿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形成上下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考核目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节能工作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地区决定成立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县(市、特区)也要参照地区做法,加紧成立相应机构,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规定,从今年起,gdp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会后,行署将与各县签订责任状,实行能耗目标考核责任制度,由各地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县(市、特区)政府要按照地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分解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部门要按照条块结合原则,把各行业节能降耗总体目标和分年度具体目标分解到各相关责任部门,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纳入部门年终考核,确保全区“十一五”能耗降低总体目标顺利完成。
(二)强化政策引导,着力创新机制。用能单位是节约降耗的主体,推进节能降耗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要是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
会后,行署将印发《关于做好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区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的财税政策,对节能科研和技术开发,节能示范项目和节能新技术的推广,节能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标准标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监测监察体系的建设和维持等节能降耗工作。财税部门要深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节能降耗激励政策,建立长效节能促进机制。
(三)加强宣传发动,形成良好氛围。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要求我们深入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共同推动节能降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