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2)

调研报告
2012/2/1
a. 同意(7.8%) b. 不清楚(4.4%) c. 有点反对(20%) d. 非常反对(67.2%)
9. 在网上,使用者可以不考虑法律后果,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你的观点?
a. 同意(4.7%) b. 说不清(4.7%) c. 有点反对(22.4%) d. 完全反对(68.2%)
10.关于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你有什么好的看法?从学校、教育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青少年正不知不觉得将网络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经常上网占23.3%,偶尔上网的占63.3%,只有13.3%的青少年很少上网。每次上网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占6.7%,1~3小时之内在青少年中占82.2%,说明青少年在上网时间控制有比较强的自制离,还有11.1%的青少年每次上网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25.2%的人上网主要是聊天,44.7%的人是浏览资讯,18.4%的人是玩游戏,也有10.7%的人是上网学习。可见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青少年的上网行为,面对网络文化的种种反应以及网络道德却呈现多元化。
从问卷调查分析可知,82%的青少年不理会网络上(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一些言行过激的帖子,只有少部分的人留言支持、留言反驳或参加讨论。当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时,61.1%的青少年表示不予理睬,12.1%的青少年会因为好奇电击察看,也有25.6%的青少年立即删除,只有1.1%的青少年会主动举报,这说明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在网上聊天时,用假的个人资料是很平常的,是自我保护的方法,对此7.9%的青少年非常同意,44.9%的青少年基本同意,还有41.65的青少年认为说不清。因此,如果网上有人需要帮忙,71.4%的青少年要看情况而定,只有少部分的青少年表示帮助、出一点力或拒绝。在分析可以看出,67.8%的青少年反对“在网络中可以不经允许,闯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更有68.2%的青少年完全反对“在网上,使用者可以不考虑法律后果,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说法。这反映出,作为社会文明使者,践行社会道德、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青少年,在网络还是具有相当高的思想道德。但部分沉溺网络的青少年,也折射出网络道德的失衡。
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力度,寻求多种途径解决大中小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盲目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成长的问题。现在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提上了日程。网络文化的纷繁复杂,考验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即不是虚拟的伊甸园,也不是潘多拉的盒子,点击网络,文明与污染随着鼠标的移动,也有黑暗的角落。作为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的分辨力,自觉规范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在学习网络提供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其实际运用意义,将网络作为自身腾飞的翅膀。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带来的挑战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抢占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对策有如下几点:
1、正本清源,净化信息环境。
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必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学校开创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予以打击。对“黑网吧”、“黄网吧”、“地下网吧”要坚决取缔,特别是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各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侵蚀青少年思想。
2、大力建设校园网,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努力拓展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大力建设校园网,使之成为网络上的“学生之家”,通过网络虚拟社区满足学生的学习、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这是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把握的新方向。近年来,学校的校园网络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网上(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校园,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网站可以开辟学习生活、就业技巧、考研须知、心理咨询、实践指导、信息发布、就业辅导等栏目,开设校园网“思想论坛”,给青少年们一个既可评论时事又可评论校事、畅谈人生、理想、价值的天地,了解青少年道德动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要开发网络道德建设课件,把深奥的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开发思想政治电子教材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达到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的目的。要把传统的校园文化与虚拟社区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两促进。如,目前学校学报、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教育媒体,可以通过网络整合起来,丰富校园网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加大信息传播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增强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加快规范网络新闻的进程,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净化网络环境。如在青少年广为喜爱的校园bbs里,挑选有责任心又有网络技术特长的同学担任版主,对校园bbs进行管理,删除有不良思想的言论和文章。在校园网上安装有关过滤软件,过滤网上的有害信息,净化校园网络。
3、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改变以往信息道德教育只在信息技术课中介绍,而内容倾向于信息安全的尴尬局面。
网络道德建设课程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进行无缝整合,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贴近青少年的实际,网络道德的内容的讲授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4、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的平台,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网络触角的不断延伸,网络能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也使得一部分青少年热衷于“昏天黑地”的“网络生存”,较少与社会(他人)联系,疏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仅靠谈心、电话心理咨询已不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随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各大学校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咨询机构。但青少年们常常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因为害怕周围同学的误解,而羞于启齿。网络的交互功能恰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向青年青少年们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也突出了引导塑造功能。通过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使青年青少年们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5、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成为当(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