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讲座总结

财务工作总结
2011/12/2
财政在西方的译文是“public finance”,实际上暗含着公共财政的意思(个人觉得可能是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比较久远而得名,于是就印证了张教授的观点)。在中国,财政和公共财政的定义始终没有一个权威而又清晰的定论,对我这样的小兵来说更是迷糊多多。上周,有幸能在厅里听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博士生导师张馨教授做的以“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为主题的讲座,受益多多。因此随意记下廖廖几笔,算是对讲座内容的消化和复习。
张教授知识渊博、思路严谨、表达清晰,他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ppt有四部分,最后改革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
一、为什么出现公共财政问题?
2011年3月xx总理率新一届政府出席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公共财政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到了所谓的公共财政,其实我很就纳闷公共财政和财政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在英文中都是public finance?以前的财政不是公共财政吗?张教授没有就这个问题首先给出答案,而是首先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1958年、1973年、1978年和1994年四次大幅度改革,其中1973年和1978年是打破计划的两次改革,1994年初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地,我国财政体制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在1994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表现为⑴税制改革⑵实行分税制。尽管和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相比,还存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基本方向还是在沿着西方财政体制的方向。财政的整个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在中国,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在学术界产生过激烈争论。直到1998年12月,国家才正式提出了“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公共财政才真正赋予了新的含义。那时中国的市场经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建立,可以说:“公共财政是随着整个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出现的。”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在未来五年,我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可以看出,公共财政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问题到了如何落实的问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