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志愿梯度技巧 提高录取成功率

艺术高考
2010/2/2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即,填报志愿的问题又摆在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面前。在以往的高考中,第一志愿没被录取,第二、第三志愿又没有与第一志愿拉开适当梯度,因此造成录取批次次第下滑,甚至高分落榜的考生在历年高考中数不胜数。因此,人们认识到,高考考场是关键,考后志愿填报也是一门学问。
近年来,说到填报志愿,专家都会提到“梯度”这个词,所谓填报志愿的“梯度”,是指同批志愿中高低不同的院校层次,以及同一院校中的专业层次。填报志愿的真正“门道”便是,考生在填报同批志愿时,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要处理好志愿之间的院校、专业间的梯度和层次。
院校:“降幂式”排列避免“撞车”
招生院校在招生过程中设置了20分、30分或者50分不等的志愿极差,考生在确保所填报第一志愿是与自己实际相符的录取层次较高的院校外,为了不失掉中间院校和出于保底的需要,其他志愿的填报应由高到低,呈“降幂式”排列,同一层次院校不能填写成“并列式”或“波浪式”,更不能是“升幂式”。
目前各院校基本采取的方式是,二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减去“一二志愿极差”,三志愿考生的原始成绩在减去了“一二志愿极差”后,再减去“二三志愿极差”。然后再按照考生“处理”后的成绩和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考生的高考原始成绩进行排队。
如,省内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属于同一层次院校,如果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大,而第二、三志愿却填报了华南理工大学,那么该批次的除中大之外的志愿等于是无效的。此外,在填报第二志愿的时候,需要选择冷门一些的学校来保底。
专业:拉开层级填报避免付代价
除了填报的院校之间要有梯度,填报同一院校中的几个专业间也要适当形成梯度。
不要同时填报该校的热门专业,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往往忽视了专业的梯度和层次,很多人的成绩高于他所填报院校志愿的最低分数线,但由于所填的专业之间要求都比较高,从而造成全部专业都没有达到录取线的后果,这就是常见的“填报志愿偏高而且没有梯度”现象,但只要考生在填报时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专家建议,如果出于对就业的考虑,那么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一类院校要强调其档次,对二类院校则要强调其专业。
第二志愿如何填报
第一志愿十分重要,但第二志愿也不能掉以轻心。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仔细阅读第二志愿学校的招生章程或录取顺序,如这所学校第二志愿的招生计划为多少,分数极差是多大,可以从网上或者通过电话做进一步的详细咨询。
一般来讲,重点大学第二志愿招生录取,极差在30-50分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以第二志愿填报某重点大学,你就必须比第一志愿填报这所大学的考生要高出30-50分。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