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区2012年中考模试卷(语文)(2)

浦东
2012/8/27
D.陈胜、吴广“并杀两尉”是因为将尉要杀吴广。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宗世林为人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①,总揽朝政,从容问宗曰: “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②,位不配德③。文帝兄弟每造④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注释】①司空:官名,曹操在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为司空。②疏:疏远。这里是指曹操后来只是在礼节上厚待宗世林,但是压低他的官职。③位不配德:地位和德行不相配。④文帝兄弟:指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等。造:前往;到。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4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及魏武作司空 及: (2分)
(2)下列“见”与“世林既以忤旨见疏” 中的“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C.吾不 得而见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3分)
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14.“其见礼如此”是作者对宗世林的肯定,肯定的内容是 (2分)
15.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宗世林不愿和曹操交往,是因为他们都是同时代杰出的人物。
B.曹操做了官后,央求宗世林和他交往,说明曹操的谦虚大度。
C.文中曹操与文帝兄弟的行为形成对比,以突出宗世林的为人德行。
D.宗世林是一个孤傲、固执和不可一世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多点“求异”思维
①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这样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
②但是,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应像季羡林先生所说:“求异存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曾说到:学问之道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这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更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