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招生简章

陕西美术招生简章
2016/3/3
2016年西安体育学院招生简章
学院概况
西安体育学院创建于1954 年,坐落在古城西安小雁塔西侧,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6所体育院校之一,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
学院现有本部、沣峪口两个校区。教职工797人,专职教师 513人:其中教授66人,副教授 164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392人;具有博士学位61人;具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的专家学者7人;硕士生导师89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668人,本科生8042人,硕士研究生626人。现有8个系(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系、社会体育系、健康科学系、体育传媒系、体育艺术系、体育管理系),2部(研究生部、思政部),1院(继续教育学院), 1 校(附属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学院1957年开始招收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现有 18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类专业在校生占到80%),涵盖了经、理、教、文、管、艺 6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新闻实验中心、语音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60余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贯通两个校区,布设了7000多个信息点。学院在国际和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328枚,为国家争光添彩。
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批硕士培养单位,现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点,2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软科学科研项目3项,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82项,其中,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48项,备战奥运会科研攻关课题11项,省科技厅科研攻关课题。
学院重视对外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 20 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等 30 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关系和协作关系,加快了学院办学的国际化进程,扩大了国际影响。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
体育类本科专业
一、 专业介绍
(一)体育教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胜任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健康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计算机二级的等级要求;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具备良好的执裁能力,达到专项二级以上裁判员等级。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具备良好审美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田径、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小球等课程)、体操、武术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控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健身运动指导、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胜任社会体育方面的工作。
主干学科:体育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健身健美。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体育科研机构、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工会、疗养院、社区和健身俱乐部等)从事运动人体机能监控、运动伤病救护、运动健康指导(顾问)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康指导,运动伤病救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从事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能较熟练地应用;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大学公共外语要求的水平。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体育学、医学等学科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运动康复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康复职业能力和康复服务能力,能在卫生、残联、民政、体育系统下属的各级医院及康复部门从事康复治疗健康指导、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医学和康复医学,特别是物理治疗和康复评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重点掌握物理治疗范畴的各种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物理治疗的各项工作。具有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健康促进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能较熟练地应用;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大学本科公共外语要求的水平。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基础医学、体育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休闲体育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控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户外运动指导与管理、体育旅游推广与经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休闲体育策划与组织,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以及体育旅游推广与经营、户外运动指导与管理的能力,能胜任休闲体育方面的工作。
主干学科:体育学、休闲学
核心课程:休闲体育概论、体育旅游概论、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户外运动理论与实践。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特殊教育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特殊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及相关机构从事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医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编制和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方案的初步能力;具备促进普通学校班级内“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具备与特殊教育儿童沟通的技能。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技能;掌握评估判断特殊教育儿童、康复与训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残疾人训练与竞赛的组织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学校教育、特殊教育及残疾人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服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具备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达到国家证书二级水平;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心理学、教育学、残疾人体育概论、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与规则、田径、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小球等课程)、体操、武术等构成课程主体框架。
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二、招生办法
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专业、休闲体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面向全国实行统一招生,文化课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上专业的考生必须在文化课统考前参加所在省(市、区)组织的体育专业考试。
1、报考条件: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机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同等学力者应由本人写出说明,县、区教育部门审核同意),身体健康,热爱体育事业,男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厘米,女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0厘米,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低于4.3。
2、报名办法:考生按户口所在省(市、区)招生办规定的时间到户口所在县区招生办办理报名手续。
3、考试:体育考试项目由各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确定并于考试前公布。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具体实施办法详见考生所在省(市、区)招生办的规定。
4、录取原则:在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的情况下,对进档考生,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均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按体育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体育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特殊教育专业在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均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文化成绩相同时,按体育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三、学费标准:
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专业、休闲体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学费均为45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