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挤“艺考”:上浙大,还是上美院?

2023艺考
2020/11/5
某天,一名艺术生去座古庙做调研,结果被忽悠到一个高僧面前去算命,听说这个学生的专业后,高僧就立刻很神秘地说你高考没有考好吧。哈哈,这个梗艺考生秒懂。
江湖一直存在传言:考美术的都是文化课很差的,或者说,高中里的差等生才会去美术。但如今江湖已变,如从去年开始各大美院依次取消英语、语文的单科分数限制,再如,国美近年来重点高中生源的明显增加(增加人数在10%以上),在今年早前进行的“三位一体”考试中,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为20%。甚至在国美有种说法:能考上建筑系的学生文化课都是可以考上浙大的。
雅昌艺术网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变化:“学霸挤‘艺考’”这一趋势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文化领域某种转变的微妙发酵:全社会综合素质在提升,它直接决定了考生报考艺术院校的动机与最基本的群众基础。
“我认识的画的好的孩子,百**勤奋,九成头脑好,七成气质好三观正,至于学习成绩,优等生也有三到四成,剩下的就算成绩不突出也是一般人常识范围之内的,从没见过学习烂成一锅粥的绘画大神。学习这种事道理是一样的,有能力把画儿学好的人至少头脑、方法、习惯、态度是过关的,文化课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是知乎上名为“Lea Liu”的作者说的一段话,挺好。
“我是主动放弃去浙大而考国美的”
“我是主动放弃去‘浙大’而考国美的。当然‘浙大’只是一个虚指,杭二中我的那些同学们大部分都考到了北大清华之类的一线类综合性大学。”杭州本地人毛小悲自小成绩优异,初中时就已经是年级前几名,高中时顺利地进入了浙江省重点高中杭二中(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她认为艺考并不是成绩差的备选方案,而是本身成绩就优异的学生的主动选择之一:“我是到高三的时候才决定考美院的,因为我一直在想今后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虽然我没有系统学习过艺术,但一直很喜欢,也一直在学校里负责画黑板报。” 她喜欢创意类的事,“创造的过程可以让我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我知道自己喜欢这样的状态,所以我选择就读美院。”个人做决定很容易,但作为一名学生,首先需要说服家里人,“我的家庭是从事金融业的,完全不了解艺术圈,所以我做了一些调研工作来努力说服他们,最终他们选择理解并相信我。同时,当年杭二中只有我一个人考了美院,但老师们都很支持,他们认为学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好事,加上他们也觉得我有很好的创意思维,对我考上美院比较有信心。”但直到高三才决定考美院很冒险,“很多人都认为太晚了,肯定来不及,但我觉得,学习是有某种技巧与共性的,这种巧力可以用在绘画上。”没有太长时间准备专业课的毛小悲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与勤奋刻苦的精神,全力以赴地奔赴艺考,“每天六点到画室画画,快速寻找适合自己的画法,考试时发挥最佳状态。”最终,2010年她以专业课全国第12、文化课538分、总分全国第3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五年,大三时休学前往纽约Parsons学习时尚营销,在纽约边学习边工作,在全球顶级奢侈品集团LVMH总部担任销售助教,在营销公关公司OSR担任品牌形象策划,作品参展米兰设计周,参与Behance 99U年度论坛和纽约时装周。
“觅处|Meet-True”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新锐设计师经纪平台,目前已有签约设计师4000多名,已作为阿里巴巴官方认可的设计师经纪平台,入驻国内最大的版权交易平台“阿里鱼”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一同作为艺术IP推进文创与商业品牌的结合共赢,如今已进入A轮融资阶段。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家才成立两年企业的创始人和CEO是一位今年才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女孩,她就是毛小悲。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排除那些自启蒙时期就被精心规划了技艺与素养双拳培养的少数人,大多数考生往往不是陷于文化课的艰苦跋涉中,就是沉溺于艺考培训的魔鬼训练中。在各项竞争都日趋强化的今天,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已在考前透支了所有,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清醒自己,清晰行业,都是关键前提。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上浙大,还是上美院?
个人觉得,还是先成为学霸再纠结吧。
文化课不好才学美术?
过去,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会被建议通过艺考上大学,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案似乎是某种普遍认识。中国美术学党委副书记刘正也认为这种现象前几年的确普遍存在,“但最近几年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文化课非常好的学生报考中国美术学院,我们的文化课录取平均分越来越高,最早320分,然后到420分、470分。现在我们建筑系文化课平均分在500多分。但是,专业的竞争并没有因为文化课分数的提高而降低。我们每年的评卷仍然是保持在高水平上面,文化课的录取平均分也是每年都在提高。”这种上升趋势也得到了国美招生办主任李都金的进一步确认,“这几年基本上升到470、480这个分数,虽然文化课最低录取线是350分,但如果想进美院要至少比最低线高出100分左右,太低是录取不了。所以整个文化课上升的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去年取消了语文、英语的单科限制分,因为总录取线已经较高了。”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类考生有2500名左右,录取65名;史论类考生近1000名,招60名,整体生源结构有变化:来自重点高中的优质生源明显增加。“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录取标准是专业合格后通过文化课的排名来录取,那么文化课就成为是否能录取的关键,这对于文化课优异的考生其实是占优势的。”刘正觉得这个现象的发生也是大家对美术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解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大社会背景下全民综合素质条件的改变也是一个基础原因。”
不过在他看来,这批考生参加艺考时是有针对性的:“以前文化课优异的考生不是不对艺术兴趣,相反很感兴趣,但没有门径,因为学艺术专业门槛很高,如果去美术培训班会发现差不多是封闭式的魔鬼训练,对于很多文化课优秀的学生来说这个轨道进不去,因为他在文化课轨道上已经是魔鬼训练了,他们要想转过来不容易,但现在他们有了一个机遇,知道还有这样一条路可以走,这类考生人数每年都将会增长。”
对于“学习不好才走艺考”的观念,来自济南的张燕(化名)同样不认同,已从北京一所全国知名美术院校毕业的她当年的高考分数超过山东一本线近40分。“我参加艺考主要是因为喜欢绘画,加上本来文化课成绩也还不错,能冲好一点的学校。”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从小学习就好的她中考时还考了所在初中的全校第一名,高中也一直在实验班就读。“高三上学期我到北京的一家画室集训了半年,后来又回校复习的文化课。”她说,跟她在一个画室的好几个同学,文化课成绩都超过了所在省份的一本线。
学霸缘何被吸引?
那么,这种变化为何发生?就中国美术学院而言,李都金认为主要在于考试内容与录取规则的改变,“我们以文化课的分数来排名,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利好,说白了,他们只要花一部分时间认真学习绘画,说不定专业分就很不错了,加上文化课的优势,那么录取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这对优质考生的吸引很有帮助。”
考试与录取方法的改变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这个行业认知的深刻改变,这种上升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普及性艺术教育已渐渐在脱离昔日只重视艺术技巧的批判标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愈发被重视。“我想这种认识实际上引导了招生方法的改变,处在高中阶段的考生,考大学一方面是兴趣,另外一方面是机遇,这两方面能够结合的话对考生来说就是一个利好的信息。”刘正说。
另外,相关宣传工作的加强也功不可没,“现在传播工具很多,这几年我们也在努力扩大宣传。”李都金切身感受到了取得的有效成果,“比如某位以前从来不会主动联系我的中学校长今年主动给我打电话,他意识到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把100个学生送到浙大,真正有出息或出来之后自己有所发展的可能也就一、二十个,但如果把100个学生中的5、10个送到美院,他们绝对比在浙大走的更远,现在这些校长本身已经开始有意引导学生往一些特色化发展,美术是一个方面,音乐、体育也会有。”就杭州本地而言,某些重点高中本身的艺术特色教育已卓有成效,现在则是把这部分与大学教育、就业直接、主动地联系起来。去年学军中学(杭州一所顶级高中)邀请李都金做了场报告,会后他和家长们聊了起来,“他们觉得自己的小孩以前美术功底很好,但当时会觉得考美院太可惜,但家长的观念也在改变,只是目前这些改变只发生在那部分认知度稍高的家长身上。这次报告会之后发现到我们这里来考的学生多了。”
杭州市教育局也曾在2016年组织过一场全国各省级市招办主任会议,李都金在会议上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那些参会的招生主任们说国美挺好,但之前都不了解,其实我们的建筑、艺术理论这类专业只要专业过关,按照文化课录取,文化课高有优势,文化课好的学生可以直接来。”
此外,还有一个主动选择的问题,文化课好的学生,以往参加高考更多的是选择文化课考试,现在一方面家长及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人兴趣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也在于大社会环境对艺术的重视在提升,再加上普通大学就业压力加大,艺术专业反而在就业及创业等方面对比优势更突出,一些优质考生主动选择考艺术类院校的愿望因此更主动。
这些走上艺考路的学霸们可是奔着名校去的。2016年高考中,山师附中有考生文化课成绩高达641分,比山东大学理科投档线还高1分,最后该考生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而据山师附中某班主任向媒体介绍,自己带过的班级里几乎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一名去年毕业的学生,平时在班里经常考第一,专业集训半年后还考了五百七八十分,高出一本线三四十分,最终被央美录取。”
艺考是一条更难的路
2017年2月7日,杭州小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考场大门外,来自河南的考生小雨(化名)的家长王女士正焦虑地盯着考场大门。考场内,她的女儿正在参加考试。小雨从小学习绘画,表现出色,“我对油画比较感兴趣,一直梦想成为艺术家。”而在王女士眼里,一般人都觉得考艺术就是走捷径,但追求顶尖院校的学生并非如此。“小雨从小喜欢画画,也特别喜欢杭州,初中的时候就把中国美术学院定为目标了,上过专业培训班,知道国美对文化课要求很高,也从来不敢放松文化课,两手都要抓,花费的功夫其实更大。”小雨的成绩一向拔尖,“按她的成绩,考重点高校是没问题的,很多老师同学都觉得她参加艺考有些可惜,班主任还特意跟她谈过好几次话,我支持她艺考不是为了捷径,而是因为她的梦想。”
艺术,原不应急功近利,艺考,本是执着梦想的学生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整个社会浮躁情绪的影响下,执着于艺术理想的学生越来越少,艺考逐渐沦为大家退而求其次的权宜之计,不少人都怀揣投机心理,更有不少学习成绩不佳的考生,将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的艺考当成获得高校录取通知书的一条捷径,即所谓“文化少了分,艺考来充数”,他们往往花几个月突击训练,以纯粹“应试教育”的手段掌握某一门特长的皮毛,然后广撒网多捞鱼,以求最终在其中谋取到一两所高校的减分政策,或许能够误打误撞入艺术院校,却因能力和水平不足,大多最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毫无疑问,在具备同等艺术技能水平的学生中,文化课底子厚的学生自律能力较高,学习习惯较好,这样的学生更有发展潜力,在综合发展方面可能后劲更足。此外,艺术类学生越往高层次发展,要求的文化素养就越高,尤其是理论研究,没有相应的文化基础就无法达到更高的高度。真正高素质的艺考生,要做到专业课和文化课共同进步,才是日后与社会充分接轨的前提条件。同时,当前现实社会中,艺术行业在逐渐细化,技术性较强的新专业不断出现,人才需求更加多元化,具备宽视野的大口径人才更受欢迎。
教育部近日也公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纠正当前部分特殊类型招生中对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偏低的问题。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要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和提高质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合理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文化课分数线,不得低于合并批次前的相应要求。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早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艺术类早已告别小众时代,虽然招生量也在增加,但报名人数更多,水涨船高,教育部提高文化要求首先顺应了人才筛选的自然要求。另外,艺术类、体育类考试主观性比较强,可能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文化课成绩作为一个门槛,也能够起到客观上的甄别作用。
“艺术”是一项独特的“职业”,光环耀眼,但天赋、情商、素质与机遇一个都不能少。众多考生前仆后继,即便顺利考上美院,能否真正进入艺术行业仍需经过多年艰苦跋涉。“当年毕业之时,同学们一个个都踌躇满志,摩拳擦掌,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其中有的人选择自己创业开工作室,但几年下来,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有的求职屡遭碰壁,终于发现这个行业竞争的残酷,选择放弃改行。还有的经历了多年社会历练之后,终于明白‘艺术之路未必都如表面看上去那么风光’的道理,脚踏实地地当起了默默无闻的普通艺术工作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后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李盈曾经的感慨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