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2)

广西考研报考
2013/9/28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内容的新兴学科,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式、应用型,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单位、高等院校从业的高级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本学科拥有一支由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与优越的研究环境。本学科在信息产业经营与管理、高新技术产业经济、产业投融资研究、教育经济管理等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一定的成果。近三年来,本学科教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2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完成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获广西级科研成果奖4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科研经费101万元。
工业工程(085236) (专业学位)
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复合型工程领域,该领域覆盖面和行业适用面较广,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融入,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服务行业、公用事业甚至政府部门。
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某—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内实际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8名,博士12名,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梯队;拥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实践基地,在生产和服务方面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广西高等学校首批立项建设的特色学科。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发表相关学术论210多篇,SCI、EI、ISTP收录和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6部;编写教材6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科技成果转让5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0多项,科研经费180万元。
项目管理(085239) (专业学位)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主席Paur Grace断言: “在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目前席卷全球的项目管理热潮代表着现代管理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项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项目管理硕士(MPM)是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成为当今世界上令人垂青的学位证书。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把项目管理评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经理这一职业在许多国家炙手可热, 现已成为各行各业高级白领追求的至高目标。快速发展的项目管理,将成为全球最通用的政府及企业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是集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领域,它采用方法论、系统论、组织论的思想和方法,根据项目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顺利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收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学位研究生,主要为其讲授项目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结合进行国际项目管理师(IPMP)资质认证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独立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工程项目、企业项目管理、金融投资项目、技术项目管理等各类项目的管理及运作能力,同时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最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及方法,适应我国向国际化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和博士15名,IPMP 认证的国际项目经理2名,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拥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实践基地。
物流工程(085240) 专业学位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主要培养掌握物流工程项目策划与设计、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系统运作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物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急需要大量的物流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满足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所需的物流工程专业中高级人才迫在眉睫。
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本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博士6名,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梯队;拥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实践基地,在物流系统仿真优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电子废弃物物流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发表相关学术论120多篇,SCI、EI、ISTP收录和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3部;完成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2项,科研经费300多万元。
数学(070100)
数学学科2010年获得硕士点一级学科,含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五个二级学科,其中应用数学学科是广西重点学科。 拥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具有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人员2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生导师35人。设有基础数学研究室、计算数学研究室、应用数学研究室、运筹与控制研究室和概率统计研究室等,在优化与决策、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科学与工程计算和信息安全与应用密码学等形成了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5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其中有200余篇被SCI收录。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发表专著6部,获得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9项。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硕士点为国家硕士点一级学科,含精密仪器与机械(080401)、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两个二级学科。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设有CAT研究室、复杂系统集成研究室、TCR研究室、光电测量研究室等,拥有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虚拟仪器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具有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其中VXI自动测试总线与系统、边界扫描测试技术研究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科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精密度的测量系统,主要研究方向为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精密测量与智能控制、光电测量技术与仪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主要从事自动测试总线与系统、虚拟仪器技术、信号处理与信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测试、集成电路测试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电子系统等诸方面的研究。
生物传感与仪器(0804Z1★)
生物传感与仪器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结合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等研究医学信息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仪器中关键技术问题的一门学科,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向社区医疗服务以及生态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该学科是我校在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生物传感与仪器也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要学科方向之一。
该学科现拥有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特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20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才1人,拥有广西“医学检测与神经信息”八桂学者岗位、广西“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广西“数字化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学科围绕生物医学信息检测、生物传感与环境监测、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医学成像等领域展开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总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2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发表的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为国家硕士点一级学科,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及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该学科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展开系统建模、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及控制与决策行为的研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积累,该学科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主要展开:1)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智能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新能汽车电子与安全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智能信息处理与软测量理论研究;2)总线控制系统、精益制造管控系统、精密制造系统中微/纳级控制、直接驱动控制及玻璃、橡胶等化工流程自动化工程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研究。该学科是原信息产业部和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智能综合自动化》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光学工程(080300)
光学工程硕士点是一级学科硕士点,是一个以光学为主,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测试计量技术及其仪器、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是现代光电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光学图像处理科学与技术、光通信与网络技术及光电信息材料技术等。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型光学工程教师队伍,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7名(其中博导2名),副高职称人员1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0名。本学科承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协作项目、国家973协作项目、国防927及920协作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开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科研项目,在研总经费超过1100万元,为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研究开发平台。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60余篇。
仪器仪表工程(085203)(专业学位)
仪器仪表工程是提供检测、计量、监测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领域。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测试总线与系统、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辅助测试(CAT)、信号处理与信息集成统、集成电路测试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电子系统、精密测量与智能控制、光电信息技术及仪器。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博导4人,教授21人,副教授7人,博士18人,博士后2人。设有CAT研究室、复杂系统集成研究室、TCR研究室、光电测量研究室,拥有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虚拟仪器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具有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其中VXI自动测试总线与系统、边界扫描测试技术研究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控制工程(085210)(专业学位)
控制工程硕士点是培养独立从事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高级管理与控制技术人才的摇篮。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与信号处理、离散事件系统理论及应用、工业智能控制及其应用、智能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嵌入式应用、医学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跨世纪人才基金、“九五”、“十五”国防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青年基金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该学科注重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依托广西区重点学科,拥有部属综合智能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与国际著名企业共建了研华-华晟过程控制实验室,智能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西门子PCS7 、ABB Freelance 2000 现场总线系统、日本山武智能调节器等先进的控制装备。拥有包括国际一流的IEEE,ACM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内的数字化图书和信息资源。为硕士研究生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三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其中,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广西重点学科。与该学科相关的“电子封装材料”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一级学科建有广西“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拥有广西区“稀土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创新研究团队和广西高校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和“新能源材料设计和应用”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和2个区教育厅批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3人,35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 广西“八桂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名,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 3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2人。已形成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新能源材料热化学、电子材料与器件、材料加工新技术等4个优势突出的学科方向及科研团队。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49项,其它项目34项,到位科研经费4300多万元,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Chemical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Chemistry of Materials,Phys. Rev.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5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科技成果转让6项,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6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15项。
材料工程(085204)(专业学位)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材料加工制备新技术、材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调制、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电源技术、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该学科注重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支学术造诣高、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导师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高级技术人员50多名,博导10人,并有7名外聘企业导师。该学科建有广西“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拥有广西区“稀土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创新研究团队和广西高校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和“新能源材料设计和应用”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级研究生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防预研项目、国家“973”、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经费合计4000余万元。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0多篇,获授权国家专利35项,组织和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15项。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学门类中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设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为基础,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学科方向,使本学科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专业以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与教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新闻宣传和网络传播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本学科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90%的专业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近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招标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重大招标课题、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9项,撰写专著和主编、参编教材2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6篇,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6项,我院负责建设广西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中心,拥有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附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专业简介.doc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考研成绩查询,2014考研分数线,考研调剂,研究生招生简章等考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