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艺术类招生简章(2)

浙江高考招生简章
2014/5/13
(六)录取原则
1、遵照2014年教育部及各省(市、区)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根据我校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录取。
2、考生须达到各省(市、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成绩合格且参加我校美术类专业校考成绩合格(浙江省考生采用专业省统考成绩,不需要专业校考)。
3、凡一志愿报考并进档的考生,对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均上线的,专业校考成绩排名全校前30名的(专业校考成绩公布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同期公布符合条件的考生名单),直接按考生一志愿专业(专业类或方向)录取;其他不分文理按综合分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考生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分”的原则依次择优录取。综合分(满分750分)计算方法为:(专业总成绩折百分制×50%+文化总成绩折百分制×50%)×7.5。
4、英语单科高考成绩要求70分及以上(满分不是150分的按比例折算)。
四、附则
(一)考生考试期间费用自理。
(二)新生入学三个月内,我校将进行全面复查,若复查发现专业复试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三)学费、住宿费按浙江省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执行,实行学分制收费办法,入学时按学年制学费标准预收取,按年度实际修读学分情况结算。
(四)此招生简章同时在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站上公布。
上述内容如与教育部或相关省份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教育部或省级招生政策为准。
学校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占地面积2100亩,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15亿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近300万册、中外期刊4000余种,是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下沙高教园区分中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700余人。
百年学府 底蕴深厚
学校前身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64年由国务院命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定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84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210余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省“千人计划”3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5人,博士生导师53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8人、第一、二层次入选者5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9人;另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90余人为兼职教授。
学科科研 成就显著
学校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8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工程硕士领域,拥有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重点学科,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近几年学校获各类科研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奖励120余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中,我校名列第87位;2010、2011中国大学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中,我校分别位居第12位和第15位。
人才培养 硕果累累
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8个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项目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0个省“十二五”优势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含建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一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单位”。学生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200余项。
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录取分数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居省属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浙江省教育厅“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光华基金会“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的“2009、2010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中,我校4名学生进入百强。
国际交流 走向世界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师生互派、合作研究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6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程度不断提高。每年除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讲学、合作科研及参加其它学术活动外,学校还专门设立“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基金”,用以资助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
学校同时具有外国留学生、华侨及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被列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奖助学金 体系完善
学校奖助学体系完善,按有关规定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还设有纺织之光奖学金、香港桑麻基金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及单位或个人设立的社会奖、助学金20余种。在校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比例超过50%。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建立“六位一体”的助困帮扶体系,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补助、学费减免等方式做到及时帮扶、应助尽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开展自强自立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等,鼓励学生自助助人、自强自立。
l 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专业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设计与营销方向)。该项目学生均可按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学习,其中,赴美方院校学习一年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除可获得我校授予的学士学位外还可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授予的副学士学位。
艺术类招生学院及专业介绍
服装学院
服装学院是浙江理工大学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办的服装高等教育机构。1979年学校创办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1982年创办服装设计专业,1985年成立服装系,1993年成立服装分院,1999年更名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00年开始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FIT,SUNY)合作办学,2004年经学科整合后,定名为服装学院。
学院现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各1个,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艺术硕士和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下的一个方向,设计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设计与营销)、产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表演(时装表演艺术、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及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和原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学院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基金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年科研经费1千万元以上,位居全国同类学院的前列。学院是浙江省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核心成员单位、杭州市丝绸及其制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牵头单位,与国内著名企业共同建立了11家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009年,服装学院被评为杭州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校院系,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高级职称、国外学成归国师资以及“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获得者等近70人。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2300余人。学院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日本杉野学园、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服装人才为目标,建立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内教学与国际合作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院教学成果曾获国家二等奖、优秀奖各1次,浙江省一等奖4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2次,被誉为“中国著名时装学府”。已有8名毕业生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在校学生连续多年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新人奖”,学院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服装教育“育人奖”,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及相关行业的欢迎。杭州女装产业60%以上的服装品牌由我院毕业生创办或担任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大批毕业生成为服装行业的技术骨干。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较强艺术素养、综合艺术创新创造设计能力和设计研究分析能力,具有市场意识和眼光,较强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服装设计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服装艺术创新设计、女装系列产品设计、男装系列产品设计、针织服装设计、服装品牌商品设计与企划、服装品牌形象设计策划、服装终端陈列与推广、服装品牌营销及推广、流行时尚传播及推广、流行信息及市场信息情报分析、流行市场的调研与分析、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培训、服装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饰品设计)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较强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意识、综合艺术创新创造设计能力,掌握相关服饰设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市场意识和眼光,较强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服饰设计人才。毕业生能从事服饰品牌策划与服饰产品设计企划、时尚鞋类产品创新设计、时尚包类产品创新设计、创新性饰品设计、服饰贸易、服饰品市场调研及服饰流行资讯分析、服饰品陈列与展示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