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报考指南(7)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4/4/18
我是北京印刷学院八七级电子工程系应用电子专业(现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时光荏苒,转眼间二十三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已届不惑之年,但大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仍然清晰地留在记忆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工程类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试验物理等等,虽然这些课程让人感到枯燥,但正是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了我严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识别事物表象和本质的方法,这些训练使我受益终生。
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印刷和出版领域的应用也和二十年前有着天壤之别。回想起在学校时所学的专业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电机拖动、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等,正是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我能够掌握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思路,让我迈进入了信息工程的大门,这些对我未来的工作乃至人生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印刷行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获得知识、资讯以及娱乐的习惯。印刷的内涵也早已不是铅与火和光与电的概念,人们通过网络、电子阅读器、移动通信设备获得信息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娱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将会超越物质层面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印刷以及文化的结合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和产业,衷心希望有志向、有作为的年轻人通过选择这个专业,投身到这个宏伟的事业中,实现你的人生梦想。
电子87级 潘剑平
北京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计算机工程与信息技术方向,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科素养,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知识面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印刷出版以及相关领域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网络系统的技术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注重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培养方案,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突出工程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了“3+1”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满足IT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开设了软件开发和网络应用等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以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就业的需要。
[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技术、JAVA程序设计、网络规划与设计。
[就业去向]
近些年计算机专业学生一直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学生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如软件开发公司、网络通信公司、政府、学校、电信、银行、证券等企事业单位。既可从事软件项目策划、文档编写、程序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推广、咨询或维护、教育培训;也可从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研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还可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特别是可以利用行业背景的优势到新闻出版行业和印刷包装领域从事软硬件设计、研发或信息化工作,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同时,近年来,有一批学生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获得国外院校的认可。
专家谈专业
北京印刷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同时,本专业贴近印刷出版行业,学生还具有数字出版、印刷和传播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因此,毕业生除了能从事计算机领域的工作之外,还在印刷出版行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
长期以来,计算机专业保持着教学质量高,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近5年完成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30多项。
解凯 教授
学生谈专业
一晃已经离校十多年了,在印院求学的点滴仍时常浮上心头:班主任付永礼老师的严肃和关爱,何薇老师的认真与耐心、杨潮老师对专业的真知灼见,……不仅将我带入了电子出版的殿堂,也成为我人生中的指路明灯。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学校和老师对我的付出与栽培。
叶晓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97届毕业生
北京方正国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第二事业部产品总监
在北京印刷学院求学的4年是愉快而充实的,这里有勤奋钻研的青年教师,有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同学间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专业安排上,形成了与出版传播相结合的特色,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成长空间。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
徐辉 94届毕业生
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处长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灵创班)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服务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传媒信息技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出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型、技能型行业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
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同,本专业主要强调文化创意作品的技术实现,要求学生更加侧重于传媒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课程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游戏/移动传媒应用开发、非线性编辑技术、3D建模、多媒体与数字出版技术、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动画程序设计与制作、电脑美术设计、互动媒体制作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以“灵创班”作为教学改革平台,以“卓越工程师模式”为基础,采取“联姻名校”(与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建立对口共建关系)、“携手企业”(与灵创团队深度合作)的培养模式,面向自2012级开始的所有学生,以工作室的模式,组织师生进行实践创新教学活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解决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契合度不够的问题,引导学生尽早完成职业规划。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游戏及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及服务类公司,以及电视台、出版社、网站等文化创意或传播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包括:虚拟现实与动漫游戏开发、3D建模、影视后期处理、数字出版物制作、网站页面设计、传媒应用UI制作、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等。
专家谈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础扎实,实力雄厚。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大的特色是以“灵创班”为载体,采取“联姻名校”、“携手企业”、“争创一流”的策略,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行业领军人才。学生培养成效显著,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考入重点高校就读研究生及出国留学深造,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信息技术服务于文化创意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何薇 教授
学生谈专业
我是北京印刷学院09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现在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负责其中部分栏目包装工作。现在想起来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一转眼离开母校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在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一些编程技术相关的课程,如:游戏脚本及编程技术、Java语言及多脚本语言的撰写等;而且还有一些与艺术相关的基础课程,比如:绘画基础、数字作品赏析及3D建模基础等,更有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积极开设的多门选修课程,诸如: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传媒应用开发、多媒体及数字出版技术等。在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一些数字媒体作品开发中所需要的软件,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作品。
遥想当初我自己是通过三个多月的多轮面试才得到现在的工作的机会,因此,我想对学弟和学妹们说:只要是能按照学校针对于咱们专业的各项专业学习和实践培训,我们就可以和其他的一本院校出来的学生一样可以做出一些自己的成绩。在近半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更加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具有更好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沟通能力;与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我们则更好地体现了理工科学生的特点,具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具有了较强计算机编程的技术能力。
相比较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我更羡慕于我们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他们现在有“名企定制”的雅昌班和“名校合作”的“灵创班”。说实话,我非常羡慕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按照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积极准备,认真学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春天。
彭高旻 2009级学生
新闻出版学院
新闻出版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18日,现有编辑出版学专业、广告学专业、英语专业、数字出版专业、新闻学专业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编辑出版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招收一本学生。数字出版专业是全国第一个开设的此类专业。从2012年起,新闻出版学院响应国家培养新闻传播行业卓越人才的需要,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以“韬奋班”命名的教学试验班。
新闻出版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和传播学、新闻学、出版学三个二级学科,其中传播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另有出版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建有两个市级重点科研平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跨媒体出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此外还设有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期刊研究所、数字出版传播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
新闻传播学是北京印刷学院文、管学科群的龙头学科。其中传播学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四个传播学学位点之一。北京印刷学院是中国传播学会五个发起理事单位之一,是全国高校出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2010年取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授权资格,2012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获得并列第九名的好成绩。作为国内惟一以出版传播为核心学科的教学科研单位,新闻出版学院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面向首都、服务出版业,突出应用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新闻出版学院聘请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教授担任院长。现有教师61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13人为博士学历,37人为硕士学历,教授9人,副教授25人。有北京市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市“拔尖创新人才”2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学科队伍规模适中、结构合理、潜力巨大,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年来科研经费总额超过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