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改革方案2014年9月1日前出台(2)

海南高考最新信息
2014/3/18
(四)推进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录取机制
1.改革目标
推进本专科分类考试,逐步推行普通本科院校基于全国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2.改革内容、措施
(1)实行本专科分类考试。全国在我省招生的本科院校通过全国统考招收新生,全国在我省招生的高职院校使用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新生,本省的高职院校通过注册入学的方式录取新生。
(2)实现英语科一年多考。考生通过参加国家建立的一年多次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其成绩作为参加高校录取时依据之一,由高校对考生的英语等级提出录取要求,考生可以按照招生学校的要求参加相应等级的考试。
(3)高考科目不分文理设置。高考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等级证书+X。
(4)本科学校实施一档多投,多元录取的投档录取模式。
(5)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平台。
(6)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3.改革进度安排
(1)2014年改革事项及预期目标
①1-5月制定高考改革研制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开展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的研制工作。
②6月将拟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呈报省政府审定。
③7月将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核准备案。
④9月1前向社会正式公布,并进行集中宣传解读。
(2)2015年改革事项
①完善我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网络平台。
②研制英语一年多考的实施方案。
(3)2016-2018年改革事项
①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为多元化录取提供信息。
②实施新高考方案,建立高考多元化录取机制。
(五)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改革目标
2018年底前,全省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改革内容、措施
(1)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取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省级办学基本标准。
(2)按照省政府颁布的《“十二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布局调整和学校撤并方案的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坚持先规划后调整、先建校后撤校原则合理布局学校。
(3)强化省级统筹,督促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建立全省统筹一盘棋、城乡一体化推进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4)加大教育投入,整合各类有关教育建设项目,着力改善中小学校教学薄弱环节。
(5)加强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6)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整体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逐步推行学区化办学,继续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积极推广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
3.改革进度安排
(1)2014年改革事项及预期目标
①提请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或常务会议研究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②研究起草推广学区制(试点)的指导性意见,选取1-2个市县开展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试点工作。
③启动思源学校拓展项目2期工程,由第二期6所思源学校“1对1”模式托管一批农村薄弱学校。
④调整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我省课程方案。
⑤选取1-2个市县开展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试点工作。
⑥启动对海口市琼山区、三亚市、昌江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
⑦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4年底为全省1251所完全小学和647个教学点接通宽带网络(10M和6M)光纤,所有完全中学接通100M宽带网络,所有初级中学接通20M宽带网络。
⑧加快“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步伐,75%的中小学教学班级配备“班班通”设备。
⑨加快“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和应用,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研修活动的人数达50%。
⑩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各种应用功能,并接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各类数据完整、准确,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加快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争取20%的学校实现学校情况、教师档案、学生学籍等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2)2015年改革事项
①对海口市琼山区、三亚市、昌江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学校建设进行评估,完成省级评估验收。
②启动思源学校拓展项目3期工程,由第三期8所思源学校“1对1”模式托管一批农村薄弱学校。
③启动对海口市秀英区、五指山市、澄迈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
④基本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任务,同时配备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类信息技术终端设备,建成人人可享优质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⑤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研修活动的人数达70%。
⑥全省50%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基础数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3)2016-2018年改革事项
①对海口市秀英区、五指山市、澄迈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完成省级评估验收。
②启动对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
③对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完成省评估验收。
④启动对定安县、临高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
⑤对定安县、临高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评估,完成省级评估验收。
⑥启动儋州市、东方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标准化学校建设。
(六)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改革目标
统筹各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高职院校中的中职毕业生生源比例。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建设一批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之间相互贯通的、毕业生具有一定就业竞争力的重点和特色专业。
2.改革内容、措施
(1)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开展“3+2”分段、五年一贯制、“3+4”分段等多种类型的招生改革,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继续开展对口自主招生,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选拔方式和推荐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高职院校工作制度。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与衔接的职业人才一体化培养“立交桥”。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遴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专业带头人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成立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共同制订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构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支持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建立相互之间的教师互派和定期互访制度。
3.改革进度安排
(1)2014年改革事项及预期目标
①完善和适度扩大五年一贯制培养。
②试点中高职“3+2”连读。
③试点中高职“3+2”分段培养。
④试点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
⑤试点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
⑥试点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
⑦完善“3+x”分段培养模式。
(2)2015年改革事项
①进一步完善和适度扩大五年一贯制培养和“3+x”分段培养模式。
②继续试点中高职“3+2”连读、中高职“3+2”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和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
(3)2016-2018年改革事项
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和适度扩大五年一贯制培养、“3+x”分段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