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简介(2)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2/7/11
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999人,其中本科生11074人,硕士研究生7527人,博士生3317人,外国留学生总人数1648人,其他全日制学生433人。外国留学生中攻读学位的有1400人,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此外,学校还有在职“单证”硕士生3603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0412人,网络教育注册生46533人。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20多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声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11位教师受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辅导报告或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专题讲座,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8000余项,共获得经费9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2000年居全国高校第三,2001、2002、2003年均居全国第二,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截至2010年12月底,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暑期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10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等67位知名学者专家为名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389.6万册(包括线装古籍40余万册),电子图书17809GB,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48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2001-2005年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先进集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北京奥运培训优秀组织奖”和“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亲手缔造了中国人民大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给予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次生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赋予了中国人民大学“与时俱进”的新品质、新灵魂,并期待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世纪创造新的成就,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悉心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并寄予厚望,高度肯定学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对学校做出“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示,为人民大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指引了航向。
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十年基础”、“固本强基、重塑形象”的阶段性目标已圆满实现,并已成功开启“十年腾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阶段。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贯彻“人民、人本、人文”,“大师、大楼、大气”,“真情、真想、真干”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行动纲领,不断完善并实施学校“十年腾飞”战略规划,为把学校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多中国人民大学高考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录取查询相关信息请点击中国人民大学专题页:/gaokao/Special/zhongguorenmin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