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名师点评2016年全国1卷高考试卷难度

青海高考最新信息
2016/6/10
青海名师点评2016年高考试卷
语文
西宁市第二中学訾赟(西宁市教学能手)
2016年高考已经结束,作为开场考试的语文,在此次考试中体现出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首先,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相对去年难度变化不大。只是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了一个较难的通假字“矢”,大多数考生很难想到,可能会被迷惑。
古代诗歌阅读难度有所提高,本次选取的虽然是唐诗,诗人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杜甫,而且篇幅也不是很长,但是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题画诗,属于杜甫七言古体节选的四句,考生对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可能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概括。而且在设问形式上较之去年难度也有所提升,尤其第8题的问法在训练过程中很少遇到,虽然回答的内容比较单一,只是对画技的赞美,但考生的语言表达可能会不准确。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延续了去年的考查方式。在这道选考题上,大部分考生仍然选择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去年相比,这道题的难度有所下降。
语言文字运用题是变化最大的,难度增加。成语题在形式上就有变动,六个成语中选出三个正确的,相对去年结合题干所给的语境比较容易选出答案的题型,今年六个成语的选择在难度上有所提高。病句题没有变化,难度适中。后一道排列语序题换成选填关联词,要求结合语段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做题时间有所延长,难度提升。最后一题变化不大,属于图表文字转换题,只要将表中的内容转换成文字,概括完整、简洁即可满分。
作文是历年大家关注的重点,今年的全国2卷作文总体来说结合现实,有所创新。同样是材料作文,今年的材料通过结合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提出了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来联系现实写作。往年的题目大多都是根据材料多角度分析等方法提炼观点,今年的题目简洁明了,并且与学生和社会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文体方面来说,一定是议论文,但是写出精彩高分的作文还需要精巧的构思,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
数学
(文科)西宁市第二中学杨文魁
从今年数学文科试题特点来看,与往年基本一致,突出基本知识及技能的考查、强调知识的灵活交叉应用、集中体现了重要内容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反复考查的原则。例如:17题(数列)、18题(概率与统计),19题(立体几何)、20题(导数的应用)、21题(解析几何)以及22至24(选考题)这些未发生变化,解答题考查内容稳定,题序和考查角度较前一年略有变化,只是在排列顺序上,从难易程度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圆锥曲线和函数导数依然作为压轴题出现。
试题仍然体现了考点不变、考法变化的思想,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运算能力的考查。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高考试题中理应受到重视和考查,既符合考生的学情,也符合考试说明和大纲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高考数学试题虽力求平稳,但也不断创新,如17题数列第二问,“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属于数学中的“即时定义”,课本中不做专门研究,但各类复习资料中有少许出现。
试题特别强调学生在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8“某人等红绿灯问题”,选择题9“秦九韶算法”,填空16题“三张卡片取法”,18题概率统计中“续保人买保险”;面对复杂问题强调分类与整合的能力,如20题导数,24题“绝对值不等式解法”等;立体几何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全国2卷首次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重视利用基本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能力;利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进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考查,在中高档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今后教学中,要继续注意研究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等,遵循“稳中求新,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继续关注“探究”与“开放”等问题,特别关注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和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新课程基本理念。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要把数学思想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内容里面,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数学思想方法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渗透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
西宁市第二中学范春玲(中学高级职称)
2016年英语高考试卷由四大部分组成:听力(30分)、阅读(60分)、七选五(10分),完形填空30分。英语知识应用(45分)其中语法填空15分;写作(35分),包括短文改错10分和信件写作25分两小节。
听力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往年难度没有变化,形式略有改变。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阅读理解包括两小节,第一节有4个阅读篇目,其中应用文1篇、记叙文2篇、说明文1篇。选材设计贴近生活,考查范围既包括对内容细节、词义、句义的理解,也包括一定的逻辑推理、判断和概括能力。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除了获取细节或事实性信息外,还关注到了逻辑推理、概括总结和辨别文体特征等能力。七选五更注重对语篇整体意义、逻辑关系和内在连贯等综合阅读能力的把握,体现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平时要多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英文文章,特别注意根据所读内容,从不同角度理解社会文化。
英语知识运用主要考查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能力
本部分试题中完形填空重点考查词汇运用。所设的词汇选项不拘泥于考查考生对词汇本身的理解,侧重考查考生的语篇层面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选项中形式和词性无误,只有词义差异,考生须在理解语篇意义和把握逻辑连贯的基础上,选择最得体的词义。
语法填空题,采用语篇填空形式,文章的内容和语言都不难,侧重考查学生对语篇深层信息的理解,以及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填空形式不同于过去的单选,而是要求学生或根据所给选项写出正确的词性或词形,或根据上下文自己补充完整,这样的语法考查方式,考生仅靠记忆或孤立的语法知识学习是无法完成的。每个语法知识都有其特定的表意功能,只有将语法知识运用到所表达的语言意义中,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运用语法知识,这体现了学习语法知识的目的,反映了课标提出的对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脱离语境学习语言知识是无法有效表达意义的。
英语写作主要考查有效书面表达能力
本部分第一节为短文改错,重点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第二节为控制性写作,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有效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能否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真实思想的能力。
短文改错要求学生为同学的作文进行修改。任务设计具有真实性,特别是对于在平时课堂中体验过类似话题的学生来说会比较熟悉。
书面表达沿用了多年的书信应用文,要求学生写一封邀请信。大部分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有类似的写作练习。从题材上看,写作任务有一定的真实性,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利于学生展示其语言运用能力。
数学
(理科)西宁市第二中学兰鹏
纵观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I卷试题,试卷结构与往年保持不变,却在题目设置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既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创新。这种安排符合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兼顾公平和中学教学实际,同时也注重学生对于数学在生活中具体的应用。
试题的稳定性
从试卷的总体来看,考查内容注重基础考查,知识覆盖全面且重点突出。例如:“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六大板块依旧是考查重点。大部分题目属于常规题型,难度适中,是学生在高三时训练的常见题型。第5、15、18题继续注重考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第8题则与我国古代“秦九韶算法”相联系,出题形式别具一格。这些题目的设计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既体现了题目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又保证学生在考场上能够尽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试题的变化点
相比于2015年,此次高考试卷中“简易逻辑”“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并没有被纳入,而“条件概率”则以大题形式出现。难度方面,选择题第10、12题,填空第16题对学生会造成较大困扰,解答题第20、21题第一问难度适中,第二问难度系数较高。今年的考题更注重了知识的广度而简化试题的深度,对我们青海的学生而言适用性更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2016年新课标卷以知识为载体,在考查基础的过程中,适度创新。同时对于历年高考中学生掌握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了重点考查。在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及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同时,又兼顾了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合理地区分了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体现了高考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有利于科学地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政 治
西宁市第二中学政治教研组长 李 军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政治与2015年较总体仍然呈现非常稳定的趋势,分值的分布总体比较稳定,尽管有一些细节的变化,但这些细节变化没有改变命题的思路、命题的风格。设问及情景材料语言简洁、明确、清楚,但是角度和答案设置要求高,真正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化素质。●体现育人本质,贴近学生生活,立足基础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体现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突出检验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如选择题第12、19、23题,分别以“洛阳纸贵”“传统杂技”“老马识途”传统文化为考查背景,突出育人理念,既教育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又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学科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在选择题中有所涉及,而在主观题中又考查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哲学命题范围广,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主观题考查了“民主党派”的知识、“发展新能源汽车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题型不偏、不陈、不怪,使学生有话可写,可答完整却很难。●关注时事动态,注重综合能力2016年高考主要试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政治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体现了政治学科的课程目标。如涉及的热点有新能源汽车、精准扶贫、北斗导航、中国足球改革、人民币入篮等。贴近现实、紧扣时代、反映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成就,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宣扬国家意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不仅能够体现学科特色,传播正能量,而且将最新的时政内容与德育功能相结合,突出试题的思想性与时代性。总之,2016年政治全国新课标Ⅱ卷试题,突出了课改理念,生活化、时政化倾向明显,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难度略有提升,充分发挥了高考的选拔性考试功能。但试题没有直接涉及“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工匠精神”等突出热点,给我们后期复习与备考提供一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