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高三调研性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安徽高考最新信息
2016/2/25
关于发布《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的通知
皖教科研函〔2016〕4 号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所):
为加强对高考使用全国卷背景下普通高中的教学指导,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根据省教科院《关于发布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的通知》(皖教科研函〔2016〕1号)要求,现将《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发布在安徽教育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以及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上,供我省普通高中高三复习时自主参考或使用。
附件:《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6年2月25日
皖教科研函〔2016〕4 号
关于发布《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所):
为加强对高考使用全国卷背景下普通高中的教学指导,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根据省教科院《关于发布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的通知》(皖教科研函〔2016〕1号)要求,现将《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发布在安徽教育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以及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上,供我省普通高中高三复习时自主参考或使用。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6年2月25日
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语 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5分)
【参考答案】E D B(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和D级。
【试题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A项考查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从文本第10段看,瑞全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他一再坚持自己逃走的决心,“绝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下家人,尤其放不下与自己有着感情“无可分离的联系”的母亲。A项对瑞全“没有勇气进去”原因的解说完全错误,选A项不得分。B项侧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依据文本第8段的内容,在这紧要关头,李四爷明确表示“愿意帮忙”,老人的一番话也表现出其“为人豪爽,乐于助人,讲义气,有胆气”的性格特点,但从“实在不容易出去”“我到时候看,怎么合适怎么办”等信息看,说老人“认为自己完全有把握办好这件事”则不够准确,所以选B项只能给1分。C项考查对人物动作细节的鉴赏,相关信息在原文第11至16段。瑞宣“手微颤着拿出三十块钱的票子来,轻轻地放在床上”,这一动作是他当时“还有千言万语,要嘱告弟弟,可是他已经不能再说出什么来”的复杂心情的外化,并非出于维持家人生计的经济上的考虑,更谈不上不情愿。所以C项是错误选项,选C项不得分。D项选取文本最后一段,以人物为重点,联系内容和结构等方面作分析,侧重作品局部艺术效果的鉴赏。“多么长的天啊!太阳影儿仿佛随时地停止前进,钟上的针儿也像不会再动”着笔写时间的漫长,形象地表现了瑞宣焦虑不安的心理;“李四爷低声说:‘他们出了城!’”既是直接交代出城的结果,又和前文遥相呼应,讲究结构安排,D项的分析较为准确。不过,D项的分析虽然比较到位,但也只是本文艺术特色的一个方面,涵盖不了作品整体的艺术鉴赏,只能得2分。E项是对小说思想主题的概括与理解。“讲述了瑞宣支持并帮助弟弟瑞全逃出沦陷的北平城的故事”,是对情节的梳理把握,“再现了古都市民不愿做亡国奴、觉醒反抗的过程,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扣住人物活动,深入分析出城这一核心事件,挖掘作品表达的主旨,对本文作了准确的综述,因此选E项得3分。
(2)(6分)
【参考答案】①沉稳谨慎,如精心安排弟弟出城;②对家庭有责任感,如看重亲情,爱护家人;③有爱国情怀,如全力支持弟弟参加抗战。(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概括、分析人物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瑞宣是本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谋划出城这件事上,他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慌手忙脚”、“兴奋得不住地打嗝”的弟弟相比,瑞宣多了一份沉稳,处事非常谨慎,他“很兴奋,可是还保持着安详”,并告诫弟弟“有勇无谋可办不了事”;他已经想好了办法,还要征求弟弟的意见,充分估计困难,千叮咛万嘱咐。他想方设法送弟弟出城,为弟弟寻求真正的出路,一方面叮嘱弟弟要让自己放心,另一方面还“得想出言词去敷衍家里的人”,不想让家里人为这事操心、担心,他看重亲情,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弟弟出城,他主动谋划,勇于担当,处理细节很是周全,他想法设法支持弟弟参加抗战是基于“逃出去,不作亡国奴”的爱国情怀。
(3)(6分)
【参考答案】①这样安排便于集中笔墨描写人物出城前的言行和心理,使人物形象更为
饱满鲜明;②具体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有利于突出作品的主旨;③没有详写出城过程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点是对小说情节处理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如何安排作品的内容,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处理,这与作品所要表现的侧重点有关。本文主要写“出城”这一事件,对出城过程却作了简略处理,而将重点笔墨放在出城准备方面,这种安排与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有关,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记事是虚,写人是实;详述出城前不同人的言语行事、心理活动,瑞宣、瑞全等人的形象饱满鲜明,感染力强。其次,详写人物为出城做各种准备工作,具体展现他们觉醒并以实际行动反抗的心路历程,能够凸显特殊背景下浓郁的家国情怀,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旨。同时,没有详写出城过程体现了作家以“留白”方式处理内容的艺术,给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4)(8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是瑞宣。①出城的安排主要是由瑞宣完成的,他在整个事件中起决定性作用;②对瑞宣的描写更加充分、细腻,其形象更为鲜明、丰满;③瑞宣既爱国又顾家,忍辱负重,勇于担当,在表现主题方面分量更重。 示例二:主人公是瑞全。①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出城,而瑞全是出城人,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②小说用了很多篇幅描写瑞全出城前矛盾的心理;③小说主要通过写热血青年瑞全不甘于沦陷区的生活,决意出城参加抗日来突出主题。 (本题8分,选取以上任意一个观点即可。“理由”分析,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仅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并言之有据。判断谁是本文的主人公,需要考虑人物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所占的分量,作品给予人物的着墨程度、塑造形象的比重,以及对于表现主旨的力度等。
首先看角色定位和作用,出城无疑是关键性事件,本文的重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出城人是瑞全,他是核心人物;换一个角度,整个事件的谋划与安排几乎均由瑞宣完成,他在文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次看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心理描写尤其充分和出色,小说很多篇幅落在刻画瑞全出城前的矛盾心理上,人物表现非常精彩;换一个角度,文中对瑞宣这一形象的描写更加细腻也更为全面,形象更为鲜明、丰满。最后看作者对本文主旨的呈现,始终洋溢着的浓郁的家国情怀是作品表现的主旋律,小说正是通过写热血青年瑞全不甘于沦陷区的生活,决意出城参加抗日来突出这一点的;换一个角度,出城一事并不简单,身为大哥的瑞宣在爱国与顾家之间竭心尽智,忍辱负重,其勇于担当的形象大大加重了突显主题的分量。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1)(5分)
【参考答案】C E B(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试题解析】A项错误,“他却一度失去了创作的方向”与原文不符。《人生》走红后,路遥在创作上遇到挑战,但他决意进行新的文学创造,一定要跨越《人生》这个横杆,所以并未失去创作的方向。B项“路遥对此信心不足”表述不当,路遥只是担心缺乏长篇小说创作经验,说他“信心不足”是夸大其词。C项正确,“毛乌素沙漠既是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更是其观照自己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在原文中可直接找到相关表述;路遥通过“沙漠誓师”,“从一无所有的毛乌素沙漠郑重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的地迈进”,最终超越了《人生》这座高峰,因此,毛乌素沙漠“也是路遥文学创作生涯的新起点”的表述在原文中有充分的依据。D项错误,“路遥每次到毛乌素沙漠,既是朝拜,也是宣誓”与原文不符。依据原文,“既是朝拜,也是宣誓”特指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之前的这次沙漠誓师,而非每次都是。E项基本正确,综合原文最后两段的相关表述即可得出。
(2)(6分)
【参考答案】①作为公众人物,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②社会上有一种论断,认为路遥的创作很难再超越《人生》的高度。③心性要强的路遥打算创作长篇小说,面临诸多挑战。(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试题解析】依据题干,本题的答题区间应在文章的前三段。路遥的“焦虑”,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人生》走红后,路遥成了公众人物,不单生活节奏被打乱,更进一步的创作能力也遭到质疑;主观上,路遥心性要强,想要创作一部能够超越《人生》的长篇小说,却面临经验不足等诸多挑战。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从前三段依次提炼出答案的要点。
(3)(6分)
【参考答案】①面对荣誉,头脑冷静,不愿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余生;②面对质疑,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不失信心和决心;③面对未来,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追求自我超越。
(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
【试题解析】本题的难度在于,要扣住“理性”这一关键词,统观材料,选准角度,做有针对性的概括和简明扼要的分析。联系材料看,路遥在面对荣誉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质疑时不妄自菲薄,面对未来能够明确方向坚定意志,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格外理性”的作家。
(4)(8分)
【参考答案】①选取作家文学创作的关键阶段为素材,选材具有典型性;②着力表现传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主题深刻;③较多引用传主的创作随笔,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与说服力;④语言表达富于文采和抒情意味,有文学性和感染力。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及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C、D。
【试题解析】选文作为一篇文学家的传记,既有传记文体的一般特征,又在写作上有其突出特色。解答时可兼顾内容与形式,从选材的典型性、主题的深刻性、手法的独特性、语言的文学性等角度入手,结合材料,抓住特色,分析评价,要言不烦。
数 学(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题思路】(I)由函数 的奇偶性确定零点,从而得到递推公式,根据递推公式可求通项公式;(Ⅱ)根据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考虑裂项相消求和.
解:(I)因为对 函数 是定义域为 的偶函数,又其有唯一零点,于是该零点是0,则 ,从而有 ,即 ,又 ,所以数列 是以 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 ,故 .
当 时, ,
由 知,若 ,则 , ,即函数 的唯一零点 ,满足题意.
(Ⅱ)因为 ,
.
故数列 的前 项和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函数的零点,函数的奇偶性,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等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题思路】(I)对函数 求导,问题转化为对含参方程 在 上根的讨论.(Ⅱ)先将问题等价转化为 然后构造函数 求导后利用 ( )放缩,结合实数a的取值范围,得到 的正负情况.
解:(I)∵ ,
.
①当 时, 令 得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故 有极小值点1,无极大值点.
②当 时,令 得 ,∵x>0,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故 有极小值点 ,无极大值点.
③当 时,考虑
(i)若 ,则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无极值点;
(ii)若 ,令 ,且 ,则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故 的极小值点为 ,极大值点为 .
综上,当 时, 有极小值点 ,无极大值点;
当 时, 有极小值点1,无极大值点;
当 时, 有一个极小值点 和一个极大值点 ;
当 时, 无极值点.
(Ⅱ)
要证当 时, 即证 即证 (*)
令 则
先证明 时,
事实上,记 ,则 ,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增,于是 ,即 .
于是 .
,
又 ,
恒成立, 在 上单调增.
(*)式获证,从而原不等式成立.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以及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难点在于第(Ⅱ)问构造新函数以及用放缩法研究其导函数的正负情况.本题涉及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推理论证和运算求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本小题满分10分)
【解题思路】(I)连接BE,要证 ,只需证明 ;(Ⅱ)根据切割线定理再进行变形.
证明:(I)连接 .由PE是圆O的切线知
,又AB是圆O的直径知 ,
因为 ,所以 ,
于是 ,又 ,
所以 ,故 .
(Ⅱ)由(I)知
,
展开得 ,
又 ,于是 ,
故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本小题满分10分)
【解题思路】(I)把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均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联立解方程;(Ⅱ)直线 与圆 相离,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答.
解:(I)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联立两方程解得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
(Ⅱ)由题意及(I)知曲线 ,
而曲线 的圆心为 ,半径为1.
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 故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直线的参数方程和圆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求直线与圆交点坐标,利用点到直线距离求最值问题,考查转化与化归和数形结合思想.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本小题满分10分)
【解题思路】(I)比较大小可以考虑作差法; (Ⅱ)对 的图象和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作等价转化,从而求出 的取值范围.
解:(I)因为 ,于是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Ⅱ)①当 时, 满足题意,
②当 时,
由(I)可知 ,
此时函数 的图象和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等价于 ,
解得 ,
③当 时,
由(I)可知 ,
此时函数 的图象和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等价于 ,
解得 ,
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含绝对值代数式大小比较,绝对值函数图象特征等基础知识,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
数 学(文)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题思路】(I)根据 即可求出通项公式 ;(Ⅱ)根据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考虑裂项相消求和.
解:(I)当 时, ;
当 时,由 得 ,将两式相减得 ,于是 ,又 ,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故 ;
(Ⅱ)因 ,
.
故数列 的前 项和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等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题思路】(I)利用导函数 特征研究函数 的单调性,从而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Ⅱ)对欲证不等式作等价变形再构造函数解决问题.
解:(I) 的定义域为 ,且 ,
因为 在定义域内为单调递减函数,
所以 对一切 都成立,
即 对一切 都成立;
令 , ,
则 ,当 时, ;当 时,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于是 ,
所以 ,即实数 的范围是 ;
(Ⅱ)由于 ,
不妨设 的两个零点 满足 ,则 要证明 ,
又由 得 ,即 ,
所以原式等价为 ,即证明 ,
令 则要证明 .
令 则 由 知 .
因此, 即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函数导数与单调性、最值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本小题满分10分)
【解题思路】(I)连接BE,要证 ,只需证明 ;(Ⅱ)根据切割线定理再进行变形.
证明:(I)连接 .由PE是圆O的切线知
,
又AB是圆O的直径知 ,
因为 ,所以 ,
于是 又 ,
所以 ,故 .
(Ⅱ)由(I)知
展开得 ,
又 ,于是 ,
故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本小题满分10分)
【解题思路】(I)把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均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联立解方程;(Ⅱ)直线 与圆 相离,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答.
解:(I)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联立两方程解得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
(Ⅱ)由题意及(I)知曲线 ,而曲线 的圆心为 ,半径为1.
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 故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直线的参数方程和圆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求直线与圆交点坐标,利用点到直线距离求最值问题,考查转化与化归和数形结合思想.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本小题满分10分)
【解题思路】(I)比较大小可以考虑作差法; (Ⅱ)对 的图象和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作等价转化,从而求出 的取值范围.
解:(I)因为 ,于是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Ⅱ)①当 时, 满足题意,
②当 时,
由(I)可知 ,
此时函数 的图象和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等价于 ,
解得 ,
③当 时,
由(I)可知 ,
此时函数 的图象和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等价于 ,
解得 ,
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含绝对值代数式大小比较,绝对值函数图象特征等基础知识,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
英 语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短文大意】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简述心理学家Loftus进行的兔八哥(Bugs Bunny)虚假记忆实验,介绍了虚假记忆的定义、成因及危害。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是否可以信任自己的记忆?作为虚假记忆领域专家,理学家Loftus对此问题作出否定回答。虚假记忆指的是人们对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产生的记忆。Loftus指出人们产生虚假记忆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坚信确有此事。
在一次虚假记忆实验中,Loftus和参与实验的被试谈起童年。他们彼此并不相识,但36%的被试却拥有同样的记忆。什么记忆?他们都记得在迪士尼乐园拥抱过兔八哥。等一下,兔八哥并不是迪士尼的动画人物,他从未在迪士尼乐园出现过。被试的记忆出现了偏差。
那么互不相识的一组陌生人为什么会产生同样的记忆偏差?Loftus认为:人的大脑很容易被植入虚假记忆。虚假记忆是如何产生的?在兔八哥实验中,Loftus与小时候到过迪士尼乐园的被试谈起兔八哥,在询问了“兔八哥是否有软软的耳朵?是否是毛茸茸的?”问题后,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试错误认为拥抱过兔八哥。
当我们记忆某事时,我们的视、触、味、嗅、听觉会同时起作用,这就是Loftus在实验中使用“毛茸茸的”及“柔软的”的原因,这些字眼有助于帮助被试想象出拥抱兔八哥的经历。他们在想象中看到了兔八哥,他们摸到了兔八哥软软的皮毛。如此真实,被试坚信一切确实发生过。
兔八哥实验的意义何在?Loftus认为该实验显示了虚假记忆的危害。当然,兔八哥实验中的虚假记忆并不具有危险性,但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境:警察要求某一袭击事件的受害者回忆当时的犯罪场面。如果不谨慎判断,警察得到的只会是虚假记忆而非事实,真正的罪犯会因此而逃之夭夭。
36.【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辨别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的能力。
短文第一、二句话提到,虚假记忆领域专家Loftus对人类是否可以信任自己的记忆作出了否定回答。四、五两句指出人们产生虚假记忆并不是在说谎。所以,中间的第三句应该对虚假记忆作出相应解释。E选项 “A false memory is a memory of something that never happened.” 为虚假记忆的定义,符合上下文的逻辑。答案是E。
【参考答案】E
3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辨别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的能力。
本题出现在第二段,具体谈到兔八哥实验。在讲到参与实验的被试记得在迪士尼乐园拥抱过兔八哥后,用“But wait a minute.”转折,指出被试记忆出现了偏差。根据这一点,G选项“Bugs Bunny is not a Disney character, and he was never at Disneyland.”是虚假记忆的内容,符合上下文的逻辑。答案是G。
【参考答案】G
38.【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本题位于短文的第三段,既承接上文,又归纳下文主旨。考生在阅读本段空格后面的内容时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及关键词,并据此归纳本段的主旨大意。此处的关键信息为“easy to put a false memory into someone’s mind”,关键词为“how”,结合“in the Bugs Bunny experiment”等信息,可知本段主旨应为“实验中被试产生虚假记忆的原因”。因此,F选项“How could a group of strangers all have the same false memory?”最为恰当。答案是F。
【参考答案】F
39.【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辨别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的能力。
本题位于短文的第四段,进一步解释虚假记忆的成因。考生提取空格前信息“Those words helped people imagine the experience.”中的关键词“imagine”及空格后信息“It seemed so real.” 中的关键词“seemed”,可以确定选项B“They saw Bugs Bunny in their imagination.”最为恰当。答案是B。
【参考答案】B
40.【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本题位于短文的最后一段,空格后信息“Loftus says it shows the dangers of false memory.”的关键词“it”与“dangers”为解题关键。“it”指代“the Bugs Bunny experiment”,前后照应,语法衔接;“dangers” 与后面信息中的“dangerous”形成词汇衔接。因此,D选项“But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Bugs Bunny experiment?”最为恰当。答案是D。
【参考答案】D
第三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短文大意】在这篇短文中,作者主要讲述了Kyle和Josh两位年轻人把自己所做善事拍成视频传上网络,以此Ji励人们参与其中的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捐款200美元给患病的孩子,为老人家免费修车,这些仅是Kyle和Josh为他们在YouTube上的视频频道GiveBackFilms所拍摄的所做善事中的几例。Kyle是一名来自亚特兰大的高中生,他常说,“我们只能帮助很少一部分人,但我们希望这些视频能够引发一次运动,大家一起做善事。”
在第一段视频中,Josh拍摄了Kyle给盐湖城八位流浪者100美元的场景,此视频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万的浏览量。一位观众在在线留言栏写下了自己受Kyle和Josh感染后所做的善事,“我没有捐钱给那些无家可归之人,而是给他们买了食物。”另一位留言,“回馈社会一直是我的梦想。”
Kyle和Josh每个星期发布一段新视频,展现那些既简单又贴心的善行——给别人支付油费,给流浪者购买新衣服。
Kyle说,“我们希望人们意识到给予的感觉要远胜于接受。”
61.【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能力。
在文中,他们做善事行为被拍摄下来放到他们的视频频道,定语从句中缺少主语,所以应使用关系代词“that”或“which”。
【参考答案】that/which
6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副词的能力。
在文中,我们个人只能帮助一小部分人,所以应使用“personal”的副词形式“personally”修饰动词“help”。
【参考答案】personally
63.【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名词的能力。
在文中,我们希望这些视频能够引发一次运动,大家一起做善事。“引发运动”中的“运动”为名词,文中给出了动词形式“move”,应使用其名词形式“movement”。
【参考答案】movement
6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能力。
在文中,此视频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万的浏览量,所以应使用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has been viewed”。
【参考答案】has been viewed
6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冠词的能力。
在文中,我没有捐钱给那些无家可归之人,而是给他们买了食物。形容词“homeless”前应使用定冠词“the”表达“流浪者们”。
【参考答案】the
66.【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动词过去分词的能力。
在文中,一位观看者在在线留言栏写下了他受到Kyle和JoshJi励和感染后所做的善事,所以应使用“inspire”的过去分词形式表达被动的逻辑关系,即“inspired”。
【参考答案】inspired
6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名词复数形式的能力。
文中提及“我的梦想之一”,所以应使用“dream”的复数形式“dreams”。
【参考答案】dreams
68.【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连词的能力。
文中提及“既简单又贴心的善行”,所以应使用并列连词“and”。
【参考答案】and
69.【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动名词的能力。
在文中,给别人支付油费、给流浪者购买新衣服,与“paying”并列,所以应使用所给动词“buy”的动名词形式,即“buying”。
【参考答案】buying
70.【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意义正确使用形容词比较级的能力。
在文中,我们希望人们意识到给予的感觉要远胜于接受,所以应使用所给形容词“good”的比较级形式“better”。
【参考答案】better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满分35)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短文大意】短文描写了作者作为交换生在异国他乡的一段生活经历,内容大致如下:
你曾想像与一个英国家庭共同生活在国外的情景吗?很幸运,上学期作为交换生,我应邀前往英国海丁顿中学学习。因是第一次去英国,我一开始对自己在那儿的生活忧心忡忡。但当看到怀特先生一家人脸上带着暖暖的笑容等候我时,我知道一切将会顺利无阻。他们一家人非常友善,经常开车带我去很多有趣的地方。我特别喜欢和他们一家在幽静的乡间骑车。多么美好的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天的经历。
【试题解析】本短文共8个句子。第一句无错误。
第二句:此句有两处错误,分别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动词语态和正确选用冠词的能力。被动语态中的动词应使用过去分词,而非现在分词。“inviting”改为“invited”;在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前应使用不定冠词“an”,将“a”改为“an”。
【参考答案】把inviting 改为invited;把a改为an。
第三句:考查考生对系表结构的认识和正确使用形容词的能力。应使用形容词充当“felt”的表语,将“worry”改为“worried”。
【参考答案】把worry改为worried。
第四句:此句有两处错误,分别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择连词和正确使用介词的能力。此句和前一句在逻辑上存在转折关系,应使用表示转折的连词“but”,而非并列连词“and”;“等待某人”为固定词组“wait for sb.”,应在“wait”和“me”中间加上介词“for”。
【参考答案】把So改为But;在wait和me中间加介词for。
第五句:此句有两处错误,分别考查考生掌握固定句型和根据上下文逻辑正确使用代词的能力。“如此••••••以致于••••••”的固定结构为“so…that…”,应将“too”改成“so”;根据上下文“他们一家人非常友善,经常开车带我去很多有趣的地方”,可以判断出应将“them”改成“me”。
【参考答案】把too改为so;把them改为me。
第六句: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形容词的能力。此处“幽静的乡间”,应该用形容词修饰名词,“peacefully”应改为“peaceful”。
【参考答案】把peacefully改为peaceful。
第七句:考查考生正确运用感叹词的能力。根据句意“多么美好的时光!”可知此处是感叹句,“a wonderful time”为名词短语,所以应用“what”引导感叹句。
【参考答案】把How改为What。
第八句: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动词时态的能力。从时间状语“in those days”可知此句是对过去经历的描述,应使用一般过去时,将“have”删除。
【参考答案】删除have。
思想政治
38.(26分)
(1)布置脱贫攻坚任务,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科学指导扶贫,提高扶贫实效。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道路。
(2)具体做法: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并补贴电价,增加了贫困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建立村级光伏电站,增加了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稳定增收,增强了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提高了扶贫效果。
经济意义:通过开发式扶贫,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帮扶方式,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光伏产业,利用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背景,以“十三五规划建议”与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导考生关注现阶段重大时事政治和重要社会现实生活,以解决问题为思维导向,综合考查考生的概括与分析、阐述与论证能力。试题情境材料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贴近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思路与方向,设问及答案设置体现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风格与特点。
第(1)问,“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设问指向明确,突出考查考生分层思考问题的思维深度。解答本问,要求考生围绕“中国共产党”这个主体,对材料一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梳理和解读,从中分别概括总结出党在领导脱贫攻坚过程中所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的执政方式,最后从总体上得出党的执政实质。
第(2)问,以A省“首创光伏产业扶贫”的具体案例为情境,包含两个问题,突出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广度。第一个问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可以从“贫困户”和“贫困村”及其扶贫效果等角度分别阐述A省在实施光伏产业项目中能够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做法;第二个问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可以从“扶贫”、“帮扶”和“节能减排”等角度分别阐述发展光伏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意义。
39.(26分)
(1)历经几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医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运用现代科技、借鉴西医,通过继承创新,造福人类。
(2)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科学解释中医药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对中医药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
(3)示例:中西医各有所长,借鉴现代西医发展中医药;发掘中医药典籍宝藏,创新新的药品和治疗方法。
【试题解析】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创设情境,在考查考生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注重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解答此题既要有政治学科知识的支撑,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
第(1)问,旨在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本问,要求考生理解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设问强调的是中医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联系,直接对应的知识点是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分析,得出中医药“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医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的结论;青蒿素对世界的贡献是基于对中医药的创新,调动和运用文化创新途径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即可。
第(2)问,围绕“中医药尽管有一些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那只是还没找到科学的钥匙而已”这个话题,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解答本问,审题是关键。首先,要求考生结合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现代科学不能解释中医药某些方面的原因,考生可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说明这种认识的合理性;其次,还要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角度,来进一步阐明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体现辩证的思维品质。
第(3)问,设问没有具体明确的知识限定范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探究性,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这是全国新课标卷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解答本问时要注意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和“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相关建议。
历 史
45.【参考答案】(1)国家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吏治改革初见成效。(6分)
(2)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简化了征税手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减弱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9分)
【试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上重大改革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状况相关,经济改革更具有较强的被迫性。要求考生通过材料阅读,把握明朝中期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总结出改革必要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题从经济角度设问,而万历新政从政治改革入手,其吏治改革的成效为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查出大量被豪强地主隐匿的土地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改革的背景相呼应;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减少了官吏从中舞弊的机会,广大人民特别是无地、少地的农民负担有所减轻;赋、役都折银征收的做法迫使农民将实物换成银两,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不再亲身服役的规定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走向松弛。
46.【参考答案】(1)《民报》: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推行民生主义。
《新民丛报》:保留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派的民生主义。(6分)
(2)日俄战争结局的影响;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改良派的主张和活动仍有一定社会基础。(9分)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乃至民国初年政局变动都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息息相关。考生一方面要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又需要对材料进行解读,通过比较鉴别出《民报》与《新民丛报》观点的不同。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归纳20世纪初改良派依旧活跃的原因时,考生需要认真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认识到改良派活跃与时代各因素间内在关联,并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47.【参考答案】(1)波及范围广;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以游击战为主;得到人民支持。(8分)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军事行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壮大了人民力量,对战后欧洲格局产生了影响;增强了相关国家的民族意识。(7分)
【试题解析】本题以二战期间欧洲抵抗运动为主线,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欧洲抵抗运动的特点。考生充分利用所给的材料,从多个角度即涉及的地域,组织领导,群众基础,抵抗方式等方面概括即可。第(2)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被占领区的抵抗运动的历史意义。旨在考查考生对所给的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意义可以从直接意义、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方面去分析。
48.【参考答案】(1)变化:由排斥到学习利用。原因:外交实践的经历;对西方的了解;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7分)
(2)作为洋务派的中央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支持地方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促进地方官员了解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但无法消除保守势力对洋务运动的阻挠。(8分)
【试题解析】本题旨在检测考生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作用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所给的“反对长江通商”、“捕拿外国交涉代表”和“确立了以夷器和夷法对付夷人”等信息点,不难概括奕䜣态度的变化;通过解读“议和”、“发现”的内容和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信息点,分析总结出变化的原因。
第(2)问要求从这几个方面概括奕䜣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考查考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全面性。认识指导实践。奕䜣等人对西方态度的变化,在中央和地方的开明官员中形成了“洋务派”,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开始后,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渐增多,了解西方通行的国际法势在必行。但是,顽固派势力强大,他们指斥洋务为“奇技淫巧”,这是奕䜣等洋务派官员所无法消除的,也是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目的的重要原因。
地 理
42.(10分)旅游地理
【参考答案】区位优势:几千年古文化积淀,旅游资源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高;多种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良好;铁路和航空等运输发达,区域可达性强;景区位于特大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大;特色酒店多,地区接待能力强;距欧美旅游客源市场较近。
制约因素:该地民族和宗教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社会不稳定,水资源较短缺,都制约着该地旅游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课程标准》中的“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同时涉及了“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等内容。
试题以叙利亚古城阿勒颇为背景,通过图文资料呈现了特定时空旅游地理事物的特征信息,考查考生全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综合调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评价特定时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能力。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能够立足图文信息,多角度地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本题材料一提供了阿勒颇周边地区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图中蕴含位置、地形、河湖等自然要素和聚落、交通等社会要素的信息;材料二的文字则着重从时间角度介绍了阿勒颇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材料图文紧密结合,蕴含着阿勒颇旅游业多方面的发展条件。
本题问题指向“评价阿勒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局限”,解答问题并不要求考生了解阿勒颇具体旅游景点的状况,而是先整体把握图文信息,总结出“阿勒颇旅游资源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高,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良好”。然后逐一展开,从材料一图中的铁路和飞机场分布,得出“交通便捷,可达性强”;从材料一图中的城市分布和材料二文字介绍阿勒颇多特色酒店,推断出 “环境承载力大”,“地区接待能力强”;根据材料一图中的位置信息,结合区域分布知识,得出阿勒颇地处中东,再结合材料二的暗示信息“吸引着大量的欧美游客”,得出“距欧美客源市场近”;最后联系中东地区因水资源短缺和**矛盾等引起的战争频繁、社会不稳等现状,提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参考答案】 阿勒颇地处地中海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棉花生长期受副高控制,气温高,蒸发强,土壤干燥疏松,造成收获期内前两个月容易受到沙尘危害,例如棉花叶片受损,棉絮夹带沙尘(损害棉花加工设备)等;收获期后两个月可能受到(暖湿西风带来的)阴雨天气困扰,影响棉花采摘,还可能导致棉花烂桃增多,产量减少,棉絮品质下降。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课程标准中的“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同时涉及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等内容。
本题以地理环境对棉花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为题材,通过图文信息呈现农业自然环境特点,聚焦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地关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地理技能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进而调动地理知识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波动,产生突变从而诱发各种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连阴雨、沙尘暴、寒潮、浓雾、龙卷风、干热风等。
在分析自然灾害试题过程中,要从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以及受灾体三个方面去考虑。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取其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关键信息,便可以正确分析出阿勒颇附近地区棉花收获期可能遭遇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成因。
考生通过阅读和分析阿勒颇地理位置图,可以获得大量与气象灾害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相关的信息。主要体现在,阿勒颇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西距地中海约100公里。其气候资料统计图则进一步交代了该地降水量的大小及其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气温的月变化状况。考生综合这两幅图进行推理,可以得出阿勒颇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晴天多,气温高,蒸发强,天气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因其远离大西洋,来自地中海的水汽也受到地形阻挡,降水较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少,处于地中海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等信息。
材料一的文字信息简单介绍了受灾体-阿勒颇棉花的生长周期。四到五月为种植期,六、七、八月为生长期,九到十二月是收获期。考生审题需要抓住三点,其一是棉花收获期气象灾害。其二是收获期分为两段,这是本题的难点所在。其三是分析成因。抓住收获期这一关键信息,就可以避免回答干旱和干热风灾害。这两种灾害多发生在高温干燥的播种期和生长期。九到十二月收获期内,根据降水和气温的差异,可明显分为两个时段。九至十月降水较少,加之在生长期气温高,蒸发强,地表干燥,土壤疏松。此时处于冬夏季环流的过渡时期,大气不稳定,易产生大风,将沙尘吹起,由上升气流将其输送到较高的空中,再由中低空的急流将沙尘“运输”到其它地区,造成沙尘危害,如棉絮夹带沙尘,棉花叶片损伤等。棉花是纤维类植物,收获期干燥的气候有利于采摘,故收获期主要的气象灾害不能答成旱灾。在棉花收获后两个月,该地气温降低,蒸发减弱,受西风带影响增强,阴雨天气增多,不仅不利于棉花采摘,而且会造成棉花烂桃增多,产量减少,棉絮品质下降。
44.(10分)环境保护
【参考答案】 必要性:沿海山地阻挡了湿润的西风气流,拉卡位于盛行西风的雨影区,气候干旱;拉卡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农业灌溉需水量多;建设水库可兼具发电、旅游、养殖、防洪之便。
影响:阿奈附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来水来沙减少,土地肥力下降;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课程标准》中“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同时还涉及到“列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的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等课标内容。
试题主要通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及成因分析,并着重突出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层层递进,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时空观,也能很好的反映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试题考核的能力目标主要为“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随着区域内部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需要修建水库,而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水库”的出现,势必引起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进而影响其他地理环境因素,甚至影响到了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并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试题以阿萨德水库的修建为契机,进而考查了该地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农业生产水分条件、该流域综合治理方向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等,试题涉及面较广,知识跨度较大,但图文材料完整,难度适中。因此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有关知识内容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物 理
33.[物理── 选修3-3](15分)
(1)【参考答案】A B E
【试题解析】
ab过程,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压强不变,故气体对外做功,即 ,内能增大,即 ,根据 ,可以判断, ,且 。故A正确;
bc过程,体积减小,温度不变,故外界对气体做功,即 , ;根据 ,可以判断, ,且 。故B正确;
ca过程,体积不变,故 ,温度降低,故 ,根据 ,可以判断, ,故气体放出热量。故C错误。
bc过程为等温变化,故bc两个状态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状态的压强大于b状态的压强,b、c状态分子的温度相等,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故c状态的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比b状态多。
(2)【参考答案】(i)12cm;(ii)9cm
【试题解析】
(i)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开始时管中气体的体积 ①
温度 ,压强 ;温度升高后, ,设气柱长度增大h,则气体的体积 ②
温度压强 ③
根据 , ④
代入数据解得 ⑤
得 ⑥
评分参考:①到④共4分,⑤⑥各1分,共6分
(ii)设倒入水银的高度为h,两次温度情况下气体的体积相同
由查理定律,即 ⑦ 其中 ⑧
代入数据解得 ⑨
评分参考:⑦⑧⑨各1分,共3分
34. 【物理—选修3-4】(15分)
(1)【参考答案】ADE
【试题解析】小球的运动可等效成摆长为R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由单摆周期公式得 ,故A正确;
在t1 时刻小球处在最大位移处,因而受到的回复力最大,于是加速度最大,故B错;
在t2时刻小球过最低点,由向心力公式得 ,又 易得 ,故C错;
t3时刻小球处在最大位移处,此处速度为零,其在沿轨道半径方向的合力为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小球重力沿该方向上的分力大小 ,故D正确;
在t4时刻小球过轨道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得 ,故E正确。
(2)【参考答案】(i) (ii)
【试题解析】
(i)如图S点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SP射到P点,对应的入射角为 .
在 中,有
故 ①
当 时,即沿SP2射向球面时入射角 最大.
也即沿垂直于x轴向上的光线对应的入射角最大 ②
当 时, ,令对应的折射角为β,则
③
解得
故 ④
(ii)要使光源S沿图示截面射向球面的光均不发生全反射,沿SQ射向球面时入射角 小于临界角,即 ⑤
又 ⑥
联立⑤⑥得 ⑦
评分参考:②、③、④、⑥、⑦每式各1分,①、⑤式各2分。
35.【物理—选修3-5】(15分)
(1)【参考答案】 BDE
【试题解析】氢原子从n=3、4、5、6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光子能量是依次增大的,故氢原子从n=6或n=5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是紫色光,从n=4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是蓝色光,从n=3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是红色光,故A错误,B正确。
从n=6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大于从n=6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紫色光子能量,故不可能是红外线,故C错误。
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可以发生光电效应,n=6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光子的频率小于n=6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子的频率,故D正确。
大量处于n=6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部分氢原子先从n=6能级分别跃迁到n=3、4、5能级,再从这些能级跃迁到n=2能级,故能在光谱中观察到这4条谱线,E正确。
(2)【参考答案】 (i) 1m/s (ii)0.6m
【试题解析】
(i)小球A到达滑块B的顶点时两者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同,设此时共同速度为 ,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mv_0=(m+M)v_x^' ①
解得v_x^'=1m/s ②
(ii)小球A滑离滑块B后,两者在水平方向均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小球A达到最高点时,两者速度相同,为v_x^'=1m/s ③
设最大高度为h,由能量转化和守恒有
④
解得:h=0.6m ⑤
评分参考:②式1分,①、③、④、⑤每式各2分。
化 学
36.(15分)
【参考答案】
(1)相同条件下,PbCO3的溶解度较PbSO4的小(或PbCO3的Ksp较PbSO4 的小)(共2分)
(2)PbO2 + H2O2 + 2 H+ = Pb2+ + 2H2O + O2↑(共3分)
(3)A、C(共2分)
(4)Al C CO (共3分)
(5) 蒸发结晶、离心分离(共2分,合理答案均给分)
(6) 0.239/W×**(共3分)
【试题解析】化学与技术是《课程标准》选修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大纲》的选考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工艺中的基本规律和工业操作方法,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本题属于工艺流程图题。铅蓄电池的广泛使用使得回收利用铅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试题以铅膏(主要由PbSO4、PbO、PbO2和Pb等组成)样品转化为Pb的工艺为问题情境,通过简明直观的工艺流程图,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工业操作、化学计算以及元素化合物等内容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述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试题设计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引导考生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资源的回收利用,从经济环保的角度探讨绿色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有关问题,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提升绿色化学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作用。
第(1)小题,考查对化学平衡移动实质的理解,相同条件下,化学平衡会向溶解度较小的方向移动,PbCO3的溶解度较PbSO4的小(或PbCO3的Ksp较PbSO4 的小),所以PbSO4与(NH4)2CO3反应生成溶解度更小的PbCO3。
第(2)小题,考查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以及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利用H2O2在酸性条件下还原PbO2与生成Pb2+,得出离子方程式:PbO2 + H2O2 + 2 H+ = Pb2+ + 2H2O + O2↑。
第(3)小题,考查工业操作焙烧的常用工业设备的选择。回转窑是用于对固体物料进行机械、物理或化学处理的设备,包括焙烧处理等;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设备;沸腾炉是用于处理固体颗粒较小物质,使其在流体作用下上下翻动来处理物料的热工设备;蒸馏塔是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的设备。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为A、C。
第(4)小题,考查对金属冶炼方法的理解,可选择金属Al、非金属单质C或者CO气体。
第(5)小题,考查工业上对溶液转变为固体的操作方法和分离方法。第②步过滤操作得到的滤液是 (NH4)2SO4溶液,需要经过蒸结晶得到(NH4)2SO4固体后,再进行离心分离。
第(6)小题,考查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关系式进行计算。根据题意可得出:
PbO2 ~ I2 ~ 2 S2O32-,利用参加反应的S2O32-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可以计算出W g铅膏中PbO2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PbO2的质量分数。
由n(S2O32-)=0.1000 mol/L×20.00 mL×10-3 L / mL =2×10-3 mol
可知W(PbO2)=239 g/ mol×2×10-3 mol×1/2=0.239g
则样品中PbO2的质量分数为0.239/W×**。
(37) 15分
【参考答案】
(1)1s22s22p5或[He] 2s22p5 (1分) 3(1分)
(2) 氟元素在同主族中具有最小的原子半径,而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具有最多的价电子,原子核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最大 (2分) σ键和π键(1分)
(3)高(1分) CaF2与CaCl2相比,阳离子相同,阴离子所带电荷也相同,但F-的半径比Cl-的小,所以CaF2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1分) HF>HCl (1分) HF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HF的沸点比HCl高(1分)
(4)平面正三角形(1分) sp2(1分)
(5)4(1分) 8(1分) ρ=(4×78)/ [NA ×(546.3×10-10)3](2分)
【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围绕氟元素来命制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试题。总体上分析,本题的命制依据选修3的知识内容,考察点全面覆盖了高考考试说明中相应的要求,难度不大,也接近近几年全国卷中该题的难度系数。
第(1)小题考察了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电子在轨道中的排布和自旋情况,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并且考察学生对价电子的认识,体现了考试说明中了解常见元素的价电子排布;
第(2)小题考察了学生对电负性概念的了解,是符合考试说明要求的。同时考察了学生对晶格能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影响的了解;其中CaF2的熔点是1402℃,而CaCl2的熔点是782℃;
第(3)小题考察了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且能分析出HF中存在氢键,使得在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HF的沸点反常的高,而HBr和HCl则符合正常规律;其中HF的沸点是19.54℃,HCl的沸点是-85℃,HBr的沸点是-66.8℃;
第(4)小题考察了BF3的分子构型和其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符合考试说明中能用价层电子对理论或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性,并考察了学生对常见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杂化轨道类型的了解;
第(5)小题考察学生能否利用晶胞结构确定晶体的组成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学生根据晶胞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很容易得出萤石晶胞中F-配位数为4,含有8个 。并根据题给信息计算其密度,而且从知识层面上来说,萤石的晶胞结构在人教版教材选修3中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4节离子晶体中也是已经给出的。
38.(15分)
【参考答案】
(1) 2-氯甲苯 羧基、氯原子(1分, 2分,共3分)
(2)取代反应 (1分, 1分,共2分)
(3) bcd (2分)
(4)13 9种 (1分,1分,1分,共 3分)
(5) (2分)
(6) (3分)
(本题部分答案具有开放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试题解析】以有机反应为基础的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本题以一种强效消炎镇痛药二氯芬酸钠的合成路线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Ji发考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试题设计中以合成路线框图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中学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1)同分异构体;(2)官能团;(3)有机物命名;(4)核磁共振氢谱;(5)取代、加成、氧化等基本反应类型;(6)芳烃、烷烃、烯烃、卤代烃、羧酸、氨基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7)相关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规范书写;(8)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本题要求考生利用题给信息,结合逆合成分析法(逆推法)推断有机中间体结构及相关反应类型。着重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如反应类型的判断;结构简式的规范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有机物命名;官能团的识别、命名及性质的运用迁移能力;测试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本题采用最常见的有机物甲苯等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展示了芳香烃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第(1)小题要求考生运用简单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给出B的名称:2-氯甲苯,并根据E的结构简式判断E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氯原子。本小题难度较低,让选做此题的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稳定考生心理。
第(2)小题要求考生利用有机合成路线,判断出B→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根据逆合成分析法(逆推法)推断F的结构简式为 。
第(3)小题要求考生根据二氯芬酸钠(G)的结构简式及所含有的官能团,判断其所属物质的类别、化学性质及能发生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本小题体现了有机化学学习中“结构决定性质”学科思想,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第(4)小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的空间几何结构,并以同分异构体的推断为载体,考查考生提取、利用题给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预计本小题有一定难度,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较好的区分度。
第(4)题考查考生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正确写出反应物、产物的结构简式,并配平化学方程式)。要求考生采取逆推法推导出C分子中的两个氯原子何者发生了取代反应。
第(6)小题要求考生参考题给的有机合成路线和已知信息,仿照题给有机合成路线的表达方式,综合应用获取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设计一条合成目标分子的反应路线。本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 物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参考答案】(1)分解者(1分)(2)淀粉(2分) 50(1分) 碘液(2分) 透明圈(2分) 酒精灯火焰附近(或超净工作台或无菌条件下)(2分)
(3)液体发酵(1分) 固体发酵(1分) 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3分)
【试题解析】本题以分离筛选能分解淀粉的产淀粉酶芽孢杆菌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制备培养基、无菌技术、微生物分离纯化等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验与探究、综合运用能力。
(1)微生物种类多,代谢类型多样。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是特殊的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芽孢杆菌是最早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益生菌,进入养殖池后,把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植物残骸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CO2、硝酸盐、磷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溶解氧。这样构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养殖池里的菌藻趋于平衡,维持和营造良好的水质条件。由芽孢杆菌的作用可以判断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通过选择培养可以使产淀粉酶芽孢杆菌增殖,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或某一类群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一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本实验配制培养基时,应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这样可以找到淀粉分解菌,同时筛掉不需要的微生物。
制备培养基时,倒平板是基本操作步骤之一。应将灭菌后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无论采用涂布平板接种还是平板划线接种,实验操作均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在超净工作台)进行,避免杂菌污染。
细菌分泌到胞外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双糖和单糖等,含有淀粉的培养基在加入碘液后呈蓝色。当培养基中淀粉被淀粉分解菌分泌的淀粉酶分解后,培养基就出现以淀粉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淀粉分解菌。
(3)纤维素酶包含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通过三种酶的协同作用,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产纤维素酶菌的筛选,通常可以采集富含枯枝落叶的腐殖土为样品,采取选择培养后再经平板分离获得纯菌落。但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符合要求的纤维素分解菌,一般首先经特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株形态进行初步鉴别。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纤维素酶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通过定时取样测定发酵产物中碱性纤维素酶的活力。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通过酶活力测定实验,掌握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发酵的最适条件及产酶最佳时段,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参考答案】(1)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2分)
二苯胺(1分) (2)反转录(1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2分)
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容易培养(3分) (3)接触抑制(2分)
(4)核移植、胚胎移植(2分) 启动子(2分)
【试题解析】本题通过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知识,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DNA的粗提取的原理是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首先可利用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选择适当的盐浓度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其次,可利用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DNA鉴定的原理是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多种,如果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的序列完全不知,或只知道目的基因序列的一段,需要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如果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序列已知,可以通过PCR方式从含有该基因的生物的DNA中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反转录,用PCR方式从mRNA中获得;如果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还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直接合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遗传、表达和发挥作用。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不仅需要目的基因、运载体,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操作时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将切割后的具有相同末端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起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应该具有易于扩大培养的特点,幼龄动物的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易于培养。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通过检测与鉴定,如能够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则可以大规模培养来生产所需产品。
(3)动物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会出现贴壁生长现象,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分裂增殖,即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因此扩大细胞贴壁的附着面积,可以增加培养瓶中培养的细胞数量。
(4)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分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受到限制,因此用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动物,需要通过核移植和胚胎移植,即将供体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早期胚胎,然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其发育成一个个体。基因工程细胞可以作为供体细胞获得克隆动物。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动物的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需要乳蛋白基因的一个启动子和调控区 ,即需要一个引导泌乳期乳蛋白基因表达的序列,这样才能将目的基因置于乳腺特异性调节序列控制之下,使其在乳腺中表达,再通过回收分泌的乳汁获得所需要的目的基因表达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