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志愿怎么填?先听200位师哥师姐讲讲那些大学专业

2022高考
2015/5/22
高考即将来临,除了保持良好的“迎战状态”、做好复习外,考生和家长们也比较关心高考之后该怎样选专业?怎样的选择既能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又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面对一脑袋的问号,果壳最新推出了《果壳帮你选专业》一书,这本书力求做到覆盖所有常见专业。另外,200位多个专业的师兄师姐现身说法,从日常生活的吐槽到潜移默化的精神升华以及毕业后的去向,试图全面呈现最真实的大学专业。
吐槽?励志?听师哥师姐们说说
陈振铎:税务
国人越来越重视税务,前景应该越来越好
主要学习方向是注册税务师方向,其实说起来税务更像是会计的一个方向吧,就业口径主要是公务员和财务。我的同学们大概六成在各个政府机关,包括国税、地税、财政,两成在各大银行,一成做了企业财务,一成考研。
税务这个东西,离人很近,人人都知道几个名词;但是又很远,细聊起来都语焉不详。尤其最近几年,火得不行,随便就能东拉西扯什么纳税人、个税之类。朋友们也经常在一些企业如何节税的帖子下@我。首先网上类似的帖子大多都是水准低劣的违法操作,谁信谁倒霉;其次,我自己也不会偷漏税和节税。
以上列举种种,我还是爱这个专业的。随着国人越来越重视税务,未来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业中介,前景应该越来越好,而且学过这个专业,就不太容易被某些“一分钟教你看懂中国税”忽悠,进而可以看懂一些国家的税收财政货币政策,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如果想毕了业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找个好工作,还是会计专业更实在些。
彩色狮子:汉语言文学
优势是无论面试什么类型的工作都可以
首先你要知道中文大概学什么。中文对中国人来说是门基础学科,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与数学是抽象逻辑的语言一样,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学校无论是学新闻还是学编辑的,语言类的课程和写作课都是必修课,这对于吃文字饭的人而言是真正的标配。
毕业这几年我换了好几份工作,主要的方向分为两类:大众传播类和市场营销类。传播类就是记者、网编之类的,市场营销类的就是广告文案写作、活动/营销方案等的撰写,基本上都是吃文字饭。中文系毕业的人有个优势,无论面试什么类型的工作都可以,因为这个专业本身并未对你定性,余下的可能性都由你自己打造。当然,这也是一个劣势,因为对比其他专业(金融、法学、市场营销等)的毕业生而言,你少了与市场直接对接的专业知识,但如果你学习足够认真,在此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分析文本、拆解文章架构等技巧将使你终身受用。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根据自身意愿进了这个专业,对文学挺喜欢但日后又不打算当作家的话,那么除了打好根基外,还必须有另外擅长的东西,比如多学一门外语,或看广告、营销、大众传媒等打算从事的行业的专业书籍,想当记者的在学校的时候多到处实习。
邪兵魔将: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种类型的人不适合报考这个专业
我在的学校,本科数学科学学院下设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在你看到课本之前,永远不要猜测你要学习的是什么,因为你往往会得到惊喜。我的概率老师总是说:“数学就是形式逻辑。”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个人觉得数学最让人惊叹的就是逻辑的自洽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既不是单纯的逻辑学,更不是单纯的应用,但是在本科阶段,我们是不可能学到的。
如果你是以下情况,欢迎报考数学专业:(1)我觉得我抽象思维很好,动手能力很差,但当科学家是我毕生的夙愿,我不在乎钱;(2)我读了一些数学史的课外读物,跟一些学数学的人谈过,我知道自己要学的大概是什么,我觉得我很适合。
如果是以下情况,请千万三思,请通过更多渠道尽可能了解你将要学习的内容,大学及以后的数学很可能不是你现在想象的样子:(1)我高中的数学成绩是最好的;(2)我高中数学竞赛很牛;(3)我从小喜欢数学;(4)我先学着数学,考研的时候方便换专业。
二月拧发条鸟:临床医学
这是一份很注重交流与沟通的工作
我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算内科,就是管除了开刀(外科)、生孩子(妇产科)、拔牙(口腔科)、修眼睛(眼科)、修耳朵鼻子喉咙(耳鼻喉科)、修脑子(神经内科/精神科)之外的,所有大于14岁(小于14岁归儿科)的病人!
临床阶段要去不同的科室见习、实习。研究生阶段其实已经没多少课好上了,除了像统计学、科研方法学之类的大课,大部分课都是小专题,比如“重症感染患者的营养支持”等。这个时候的重要工作是转科,不同的二级学科(就是内科、外科、妇产科这种大科)有不同的安排,内科的同学们一般要去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科、肿瘤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ICU、门诊、急诊、心电图室、影像科等,除了门急诊其他都是在病房。如果你曾经去探望过住院的亲友,那所谓的“管床大夫”大部分都是我们啦,也就是一线。虽然头上有二线和三线罩着,但还是需要自己管理病人,这个阶段是最锻炼人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萌生退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