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华发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早生华发,什么意思/
早生华发翻译: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华发”其实是“花发”,即花白的头发。由于在赤壁这个曾经让周公瑾扬名天下的地方,作者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想到周瑜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叱咤风云,而自己已经接近年迈了仍旧没有作为,想到这些难免多愁善感,所以自嘲一番。
赏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意思是说,如果周瑜重游这个三国古战场,一定会笑我太多愁善感,而早早地生出了白了。
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拓展资料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华发早生";的“华”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华”“华”“花”本是同一个字,最初只有“华”字,本义就是花。
《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华”就是“花”。后来“华”字又引申出“文采、美丽”等意思,于是人们便另造一个“花”字来承担本义(小篆“花”字在“华”字基础上加“艹”头,到如今汉字字形屡经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由“华”来承担引申义,但前人往往还用“华”字来指花。
因此,说“华”字是“花”字的通假字是不正确的,汉字中这类现象不少,合称为“古今字”(中学语文课本常把古今字和通假字混为一谈,统统说成通假字)。说“华发”是白发也不正确,它是指黑白混杂的头发。
“华发”就是花白的头发,由于“花”的颜色繁多,又引申出颜色错杂、不单一的意思,如纯白的猫叫白猫,纯黑的猫叫黑猫,不止一种颜色的猫叫花猫。 人在年轻的时候头发是单一的黑色,中年以后就渐渐长出白发,黑白错杂的头发就叫“花白头发”,也就是“华发”。
人年纪大了会长白发,即使年纪不大,但忧愁多了也会长白发,故有“愁一愁,白了头”的说法。“早生华发”就是指未老先衰,也暗含一个“愁”字。
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什么意思"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意思为:“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二、创作环境: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立刻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 》词调就由她而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什么意思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出自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文节选如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如下: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
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五、早生华发 读音早生花发(zǎo shēng huā fà),“华发”其实是“花发”,即花白的头发。
早生华发语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 斑白的头发。《墨子·修身》:“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一:“华发萧萧老 遂良 ,一身萍挂海中央。”
清 周亮工 《次施尚白韵与陈伯玑》:“谁谓故人来,相顾无华发。”2. 指年老;老年人。
《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伏维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发旧德,并为元龟。” 李贤 注:“华发,白首也。”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封昆季》诗:“晚途值 子玉 ,华发同衰荣。”。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早生华发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早生华发》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