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小儿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黄口小儿”的来历
出自:春秋 孔子门人所撰《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译文:孔子去见捕养雀鸟的人,所捕到的都是小雀鸟。孔子问他说:‘大的雀不捕,是为什么呢?’捕鸟的人说:‘大雀容易被人惊扰所以很难捕到,小雀鸟贪吃所以容易捉到。’
扩展资料
成语解释
黄口小儿 [ huáng kǒu xiǎo ér ]
【解释】: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其中自然有古典,为“黄口小儿”所不知。”
【译文】:其中自然有古人的意思,因为别人年幼无知而失去判断。
二、小孩子嘴巴是红色的呀,为什么却说黄口小儿黄发、黄毛皆各有所指,代表着不同的年龄段。
身体的不少部分都和黄色有关联,古代女子因佩戴黄花而被称为黄花闺女,还有女孩子喜好将眉毛染黄的化妆方式,黄头小儿则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黄童白叟则泛指老老少少。除此外,人们还常用黄口来代指幼儿,这也是与黄色有关。
早在汉代的乐府诗《东门行》中已经有“上用仓浪天故,下为黄口小儿''的诗句,这里用黄口借指幼儿,体现了汉代人的口语习惯。黄口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即指雏鸟的嘴,借指雏鸟。
从黄口一词的使用习惯来看,古人是用幼儿的外部特征来代指幼儿的。也就是说,“黄口”实际上是小孩子的面部特征,可能就是指嘴上未生胡须,还桂着一层黄色茸毛。
像《淮南子》就曾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用黑白相杂的头发代称老年人,这和用黄口特征代指幼儿的用意如出一辙。“黄口”、“黄口儿”、“黄口小儿”、“黄口孺子”等词语意思,几乎完全相同,都成了未成年者的别称。
因为年轻人缺乏深思熟虑的习惯,办事时往往考虑不周,所以人们还从“黄口儿”引申出新意,喻指人年轻无知。 “黄口”一词于是带有了些许贬义,多用于讥笑斥骂。
如《三国演义》中袁术斥责孙策时,就曾骂道:“黄口獯子,何敢乃尔!”。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黄口小儿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黄口小儿》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