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经典散文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张晓风精选集》中的经典文段赏析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赏析: 每一片绿叶,都在叙述着春天的故事。有多少片绿叶,就有多少个春天的故事。
而在作家张晓风笔下,春天被渲染得有灵性,有诗性,有个性,按照独特的存在方式,酝酿着自身的故事,规划着自身的美丽。 为了铺排春天的降临,张晓风采用拟人手法,巧妙地用“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作为串联,多角度、多色彩、多层次地写尽了春天的妩媚和温情,同时也反复提醒读者不要忽略“曾经”所包含的潜台词。
古往今来,写春的诗文不可胜数。张晓风写春,依然给人以强烈的陌生感,比如说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名字的由来,作者更是异想天开,说是在很古很古以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他们奔走互告,唤出了“春”这一声音:春天的名字诞生了!何等新鲜的描写!即使对于阅读了太多关于春的诗文的读者,这样的描写仍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冲击力,仿佛脑海里吹进了新鲜的春风,一下子绿了起来。 阅读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使人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这一名篇劈头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下文洋洋洒洒均是写景。其实文章最关键的恐怕要数开头这一句。
张晓风此文则与之迥异,一开头便洋洋洒洒写起春天,最后才别开生面地点出--“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这正是本文的“题眼”所在。
张晓风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那纯净的温煦的仪态万千的春天。如此一来,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便具有了社会学的意义,正沉甸甸地扣击着读者的心弦。
《敬畏生命》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
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在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
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荫,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
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
二、张晓风的经典散文张晓风,1941年生,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张晓风
地毯的那一端 初雪 孤意与深情
她曾教过我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那部车子
大型家家酒 绿色的书简 爱情篇
饮啄篇 衣履篇 春之怀古
花之笔记 步下红毯之后 圣诞之拓片
大音 母亲的羽衣 好艳丽的一块土
种种有情 梅妃 一路行去
情怀 替古人担忧 生活赋
画睛 有些人 魔季
回到家里 光环 雨天的书
秋天·秋天 细细的潮音 小小的烛光
归去 我喜欢 我有
咏物篇 不能被增加的人 人物篇
遇见 我在 遇
月,阙也 情怀 描容
矛盾篇(之一) 矛盾篇(之二) 矛盾篇(之三)
只因为年轻啊 一句好话 触目
你要做什么 从你美丽的流域 回首风烟
鼻子底下就是路 林中杂想 谁敢?
眼种四则 动情二章 想要道谢的时刻
幸亏 玉想 色识
故事行 老师,这样,可以吗? 初心
错误 河飞记 仗美执言
值得欢喜赞叹的《欢喜赞叹》 溯洄 火中取莲
台词
在线阅读
三、散文经典语句1、距离能缩近两人的心,也能割断两人的情。
2、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 3、人生的栈道上,我是个赶路人。
4、要我去丢掉一样东西,我实在丢不下手。 5、我喜、我悲、我贪恋、我舍弃。
6、影响我作品最大的两部书是论语和圣经。 7、有人问作家张晓风:我们怎样才可以爱一个人而不受伤?张晓风说:“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8、如果我们不能相爱,至少我们可以相容;如果我们不能互相谅解,至少我们可以互相理解。
9、爱的真正义词不是恨,而是麻木。 10、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11、对一个人,恨并非最残忍的行径,淡漠才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12、生命如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天的幻想度日。
13、既然青春是一场“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浪掷”的憾意,何不反过来想想,那么,也几乎等于“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 14、日子是美丽辉亮的,我爱的是日子的本身;如果日子是黯淡难熬的,我感激的是:‘我竟有那么完好的健康能以承受这一切。
15、水,永远是第一张书笺。 16、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
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又义无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 17、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和我辗转相互注称的?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和我相互印证的。 18、鼻子下面就是路。
19、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20、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大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样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21、文学有两个可贵的地方,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文字,那当然也有语言文字之后的思考方式。
(经典语录 )如果你不忠诚于你的语言,又不忠诚于你的文字,那就麻烦了 22、我原来就是这样的角色。要紧的是,让我们有一个热闹的戏台,演着美好的戏剧,让我们的这一季,充满发亮的记忆。
23、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24、天地也无非是风雨中的一座驿亭,人生也无非是种种羁心绊意的事和情,能题诗在壁总是好的! 25、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老是梦想着天边一座奇妙的珠瑰园,却偏偏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6、你们的姐姐虽然离开家,到一个遥远的陌生地去求学,但她从来没有让目光下垂过,让脚步颓唐过,她从来不沮丧,也不灰心,你们都该学她,把眼睛向前看,向好无比远大的前程望去。 27、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力,不管他的才分如何,上天并没有划定一批人,准许他们可以单凭才气而成功。
28、站在一个女人的观点来看,男人和孩子之所以可爱,正是由于他们那些一清二楚的无所掩饰的小缺点吧? 29、生命,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所有的垂死者几乎都恋栈生命,但我们真正深爱的,是生命中的什么呢?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娇红艳紫,而是那和风丽日的深情的舒放。
如果生命是月球,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那正缓缓流下来的温柔的白丝练。如果生命是玉,我们爱的不是它的估价表,而是那暖暖柔光中所透露的讯息。
30、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享受它;享受生命,使得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得我了解自己的韧度。 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
31、如两岸—只因我们之间恒流着一条莽莽苍苍的河。我们太爱那条河,太爱太爱,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 32、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33、你在我们眼中永远杰出,你可以贫穷、可以失败、甚至可以潦倒。 诗诗,如果我们骄傲,是为你本身而骄傲,不是为你的健康美丽或者聪明。
你是人,不是我们培养的灌木,我们决不会把你修剪成某种形态来使别人称赞我们的园艺天才。 34、当有一天,生命的潮水退尽,当死亡的冷锋自指端寒起,他的手仍是我最愿握住的,人世间最后的余温。
35、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得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36、“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
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又义无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 ” 37、一杆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
一片亭亭靑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
四、求张晓风文章的批注或读后感或读书笔记100字左右即可张晓风散文精解释——读《张晓风散文》有感〈〈张晓风散文〉〉这本书其实已经看了很多遍了. 其实,我是一个散漫的人,还不习惯于一本正经地去谈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初看这本书时,以为作者矫情而不屑一顾,重拾后,仅这篇前言就看过好几遍,一次次地重温心中的那份感动.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解释”不过是一个借口的娓娓道来,以消弥心中的块垒,不曾想过其中的深意.“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义无反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我们灵魂总是太过脆弱,容易质疑.解释,也许在面对一种假相甚至是一种绝望的时候,可以给一个自己相信的借口,然后有勇气去义无反顾. 这个世界几乎不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可以学会遗忘,有些人却坚持.我们有时会因脆弱而显得敏感倔强,孤独总是无法相救,这个城市太荒凉,一个合理的解释也许可以稍微温暖一下太倔强的灵魂而不至于太过厌弃,因为质疑总是容易让人心灰. 当一个小女孩在面对众人讥笑和嘲弄的驼背时,天真地解释着,因为那里收藏着一双翅膀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因此而刹那间温暖如冰雪消融.关于树木与花,爱情、生活、孩子以及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为之不屑的种种,如果换成一种解释,宇宙可以为之端正,万物由此而含情,城市的树木可以把我们带回无忧的故林,而平静美丽的红茶花可以印染憔悴面容,抚落尘埃…………在历经沧桑与凄凉之后,还以微笑如花.比春天更美的一则谎言,比春天更美的一种欺骗 ------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她用如此多愁善感的笔触摸着多愁善感的心,写出如此温柔多情的美丽句子,让人体会到一种忧伤着的美丽,平静.体会到生命里自然单纯的富有和充实.在她平静宽厚的的笔端,世间的一切皆有生命都那么美丽的惊人. 曾经感叹,世上单纯简单的幸福很少被世俗所理解所看重并珍惜.曾经被人笑是痴,可在她的书里,总能深深的沉醉在那种相通共鸣的相知里,心里总在不停的说:是啊,就是这样.仿佛是失落了许久的心,碎了许久的梦,残了许久的爱,忽然又被人拾捡了回来,便倍觉珍惜,弥足珍贵.由此看来欢喜的心皆有同感,心中有爱,便是晴天,便是温暖.真的是那句:看书的时候,书上总有绰绰人影,其中有我,我总在那里. 看她的书总似乎是在看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年少时的轻狂骄傲,不谙世事,终随着年岁的渐长,世事沉浮,性格上的偏激主观固执已逐步消失,慢慢的被平和宽容所融合.晓风,你是比春天更美的一种欺骗,比春天更美的一则谎言.那许多细致优雅一气呵成令人一见倾心的描写简直就是神迹呈现.晓风,真希望自己也能象你一样,有一日,也在笔端画 出云的模样.渴望成为你这样的女子,渴望写出如你的文字,渴望浮躁的心慢慢归于宁静.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你在.我在.我、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我思,故我在.思想,在有的人看来是在浪费时光.思想者,大多是苦行僧.而你,晓风,却有着如此美好的爱情和人生,也许是这些美好浸染了你的身心,在你的笔端再现.也许是你的身心美好,终成就了丰盈圆满的人生. 张晓风散文 有感 心境动荡的时光里,得到一张班得瑞得音乐CD,迫不及待地打开CD机,只为寻求一份心灵地宁静 音乐有悠悠在耳边奏起,我已有几千年没有感受到这样至纯的召唤.放纵灵魂深深地沉醉在这旷古地宁静中.是喜马拉雅山上溶雪的圣歌?还是北冰洋里海水的低吟? 翻开张晓风散文集,在班得瑞的音乐中细细地读.蓦然发觉,在这样唯美地音乐里,品着同样唯美的文字,是一种美丽的幸福 喜欢张晓风的文字是由寻找那份相似开始的.寻寻觅觅中,我收获到的是一片寂静,一片芬芳. 听班得瑞的《The wind fo change》,随张晓风的《归去》回归到灵魂的家园,和她一同在深山中掩面而泣.泪水滑过脸颊的刹那,心中涌起的是来自宿命深处深切的共鸣. 我以为班得瑞的音乐是纯净的,而张晓风是孤独的.音乐是纯的,所以是美的,圣洁的美丽.张晓风是孤独的,却也是美的,连同她的文字,那时一份坦然而真切的美,如同她在《归去》中所描写的百合花——“在清晨的谷中,它和露而开着,完全无视于别人的欣赏.沉默,孤独,而又超越一切……”“涧户寂无人,丝丝开且落!”宇宙中总有亿万钟美在生发,在辉灿,在完成,在永恒中镌下他们字句的名字.不管别人知道或不知道,别人承认或不承认.我以为美的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解于诠释,它只是一份远远的寂静,一袭淡淡的芬芳.在它面前,一切娇柔造做的感叹都是苍白 残缺中的美 ――读《月,阙也》有感. 月缺是常态,月圆却只是暂时. ――悟题 第一次读张晓风的文章,便被她平淡真实的文笔所触动,惊叹于她对人生的感观与理解,及她对生活中平常事物理解的角度.特别是这篇――《月,阙也》. 古往今来,世俗中的人往往追求一种高达完美的境界,却忽略了真实的“瑕疵”,其实,恰好有些事与物真因为“瑕疵”而美丽,而过于完美,却成了它的缺点. 正像文章中所说:“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
五、张晓风散文摘抄张晓风经典散文衣履篇 ——人生于世,相知有几?而衣履相亲,亦凉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⒈、羊毛围巾 所有的巾都是温柔的,像汗巾、丝巾和羊毛围巾。
巾不用剪裁,巾没有形象,巾甚至没有尺码,巾是一种温柔得不会坚持自我形象的东西,它被捏在手里,包在头上、或绕在脖子上,巾是如此轻柔温暖,令人心疼。 巾也总是美丽的,那种母性的美丽,或抽纱或绣花,或泥金或描银,或是织棉,或是钩纱,巾总是美得那么细腻娴雅。
而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容不下温柔和美丽了,罗勃泰勒死了,史都华格兰杰老了,费雯丽消失了,取代的查理士布朗逊,是00七,是冷硬的珍芳达和费唐娜薇。 惟有围巾仍旧维持着一份古典的温柔,一份美。
我有一条浅褐色的马海羊毛围巾,是新春去了壳的大麦仁的颜色,错觉上几乎嗅得到鼓皮的干香。 即使在不怎么冷的日子,我也喜欢围上它,它是一条不起眼的围巾,但它的抚触轻暖,有如南风中的琴弦,把世界遗留在恻恻轻寒中,我的项间自有一圈暖意。
忽有一天,我惯行的山径上走,满山的芦苇柔软地舒开,怎样的年年苇色啊!这才发现芦苇和我的羊毛围巾有着相同的色调和触觉,秋山寂清,秋容空寥,秋天也正自搭着一条苇巾吧,从山巅绕到低谷,从低谷拖到水湄,一条古旧温婉的围巾啊! 以你的两臂合抱我,我的围巾,在更冷的日子你将护住我的两耳焐着我的发,你照着我的形象而委曲地重叠你自己,从左侧环护我,从右侧萦绕我,你是柔韧而忠心的护城河,你在我的坚强梗硬里纵容我,让我也有小小的柔弱,小小的无依,甚至小小的撒娇作痴,你在我意气风发飘然上举几乎要破躯而去的时候,静静地伸手挽住我,使我忽然意味到人间的温情,你使我怦然间软化下来,死心踏地留在人间。如山,留在茫茫扑扑的芦苇里。
巾真的是温柔的,人间所有的巾,以我的那一条。⒉.背袋 我有一个背袋,用四方形碎牛皮拼成的。
我几乎天天背着,一背竟背了五年多了。 每次用破了皮,我到鞋匠那里请他补,他起先还肯,渐渐地就好心地劝我不要太省了。
我拿它去干洗,老板娘含蓄地对我一笑,说:“你大概很喜欢这个包吧?” 我说:“是啊!” 她说:“怪不得用得这么旧了!” 我背着那包,在街上走着,忽然看见一家别致的家具店,我一走进门,那闲坐无聊的小姐忽然迎上来,说: “咦,你是学画的吧?” 我坚决地摇摇头。 不管怎么样,我舍不得丢掉它。
它是我所有使用过披包里唯一可以装得下一本辞源,外加一个饭盒的,它是那么大,那么轻,那么强韧可信。 在东方,囊袋常是神秘的,背袋里永远自有乾坤,我每次临出门把那装得鼓胀的旧背袋往肩上一搭,心中一时竟会万感交集起来。
多少钱,塞进又流出,多少书,放进又取出,那里面曾搁入我多少次午餐用的面包,又有多少信,多少报纸,多少学生的作业,多少名片,多少婚丧喜庆的消息在其中伫足而又消失。 一只背袋简直是一段小型的人生。
曾经,当孩子的乳牙掉了,你匆匆将它放进去,曾经,山径上迎面栽跌下一枚松果,你拾了往袋中一塞。有的时候是一叶青橛,有的时候是一捧贝壳,有的时候是身份证、护照、公车票,有的时候是给那人买的袜子、薰鸡、鸭肫或者阿斯匹林。
我爱那背袋,或者是因为我爱那些曾经真真实实发生过的生活。 背上袋子,两手都是空的,空了的双手让你觉得自在,觉得有无数可以掌握的好东西,你可以像国画上的隐士去策杖而游,你可以像英雄擎旗而战,而背袋不轻不重地在肩头,一种甜蜜的牵绊。
夜深时,我把整好的背袋放在床前,爱怜地抚弄那破旧的碎片,像一个江湖艺人在把玩陈旧的行头,等待明晨的冲州撞府。 明晨,我仍将背上我的背袋去逐明日的风沙。
⒊.穿风衣的日子 香港人好像把那种衣服叫成“干湿褛”,那实在也是一个好名字,但我更喜欢我们在台湾的叫法——风衣。 每次穿上风衣、我曾莫名其妙的异样起来,不知为什么,尤其刚扣好腰带的时候、我在错觉上总怀疑自己就要出发去流浪。
穿上风衣,只觉风雨在前路飘摇,小巷外有万里未知的路在等着,我有着一缕烟雨任平生的莽莽情怀。 穿风衣的日子是该起风的,不管是初来乍到还不惯于温柔的春风,或是绿色退潮后寒意陡起的秋风。
风在云端叫你,风透过千柯万叶以苍凉的颤音叫你,穿风衣的日子总无端地令人凄凉——但也因而无端地令人雄壮: 穿了风衣,好像就该有个故事要起头了。 必然有风在江南,吹绿了两岸,两岸的杨柳帷幕…… 必然有风在塞北,拨开野草,让你惊见大漠的牛羊…… 必然有风像旧戏中的流云彩带,圆转柔和地圈住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棠残叶。
必然有风像歌,像笛,一夜之间遍洛城。 曾翻阅汉高祖的白云的,曾翻阅唐玄宗的牡丹的,曾翻阅陆放翁的大散关的,那风,今天也翻阅你满额的青发,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
风是不是天地的长喟?风是不是大块血气涌腾之际搅起的不安? 风鼓起风衣的大翻领,风吹起风衣的下摆,刷刷地打我的腿。我瞿然四顾,人生是这样的辽阔,我觉得有无限渺远的天涯在等⒋.旅行鞋 那双鞋是麂皮的,黄铜色,看起来有着美好的质感,下面是软平的胶底,足有两公分。
六、张晓风的经典散文,详细内容张晓风经典散文 花之笔记 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 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 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 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块明矾, 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净澄澈。
栀子花和木本株兰的香总是在日暖风和的时候才香得出来,所以也特别让人着急,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树上的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横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江边一 树垂垂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 尽的故事。
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 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萝、茶靡、紫藤、茑萝,乃至牵牛花和丝瓜花、扁豆花,都 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浑洒。
爬藤花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 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没有其章法的——无论是开在疏篱间的,泼撒在花架上的,哗 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的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 复活了似的……它们都各有其风格,真的,丝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牵牛花有它自己的 修辞。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称之为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
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 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典戏剧 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 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声的拆展的过程。 文学批评如果用花来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刺刺 地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当然,好的仙人掌花还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颜色天生的好,是极鲜润的泼墨画,水生花总是使人惊讶,仿佛好得有点 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经够好了,山谷里有花已经够好了,居然水里也冒出花来,简 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着了邪似的在那里。
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莲也好,水仙也好, 白得令人手脚无措的马蹄莲也好,还有一种紫簌簌的涨成满满一串子的似乎叫做布袋莲 的也好,都有一种奇怪的特色:它们不管开它几里地,看起来每朵却都是清寂落寞的, 那种伶伶然的仿佛独立于时间空间之外的悠远,水生花大概是一阕属于婉约派的小词吧, 在管弦触水之际,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连水草像蒹葭,像唐菖蒲,像芦苇,都美得令人发愁,一部诗经是从 一条荇菜参差水鸟合唱的水湄开始的——不能想了,那样干干净净的河,那样干干净净 的水,那样干干净净的草,那样干干净净的古典的爱情一一不能想了,想了让人有一种 身为旧王族被放逐后的悲恸。
我们好像真的就要失去水了——干净的水——以及水中的花。 一到三月,校园里一些熬耐不住的相思树就哗然一声把那种柔黄的小花球在一夜之 间全部释放了出来。
四月以后,几乎所有的树都撑不住了,索性一起开起花来,把一整 年的修持都破戒了! 我一向喜欢相思树,不为那名字而是为那满树细腻的小叶子,一看到那叶子就想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句子。 相思树的花也细小,简直有点像是不敢张扬的意思,可是整球整球的看去,整树整 树的看去,仍然很艳很逼人。
跟儿子聊天,他忽然说: “我们班上每个人都像一种花。” “谢婉贞是那一种?” 谢婉贞是他觉得最不同凡俗的一个女孩。
“她是荷花。” “为什么?” “因为一个夏天都是又新鲜又漂亮的。”
“那你自己呢?” “我是玫瑰,”停了一下他解释说:“因为到死都是香的。” 这样的以香花自喻,简直是屈原,真是出语惊人! 春天,我总是带小女儿去看令人眼花的杜鹃。
她还小,杜鹃对她而言几乎是树。 她不太专心看花,倒是很专心地找那种纺缍形的小蓓蕾,找到了就大叫一声: “你看,花Baby!” 她似乎只肯认同那些“花婴”,她不厌其烦地沿路把那些尚未启封的美丽一一灌注 上她的欢呼! 旅行美国,最喜欢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剧场,不是高速公路或迪斯 尼乐园,而是荒地上的野花。
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车行几小时,路边全是迤逦的 野花,黄粲粲的一径开向天涯,倒教人怀疑那边种的是一种叫做“野花”的农作物,野 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随时会出现似的。 多么豪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
在芝加哥,朋友驱车带我去他家,他看路,我看路上的东西。 “那是什么花?” “不知道。”
“那种鸟呢?” “不知道,我们家附近多的是。” 他兴匆匆地告诉我,一个冬天他怎样被大雪所困,回不了家,在外面住了几天旅馆, 又说Sears tower怎样比纽约现有的摩天大楼都高一点。
可是,我固执地想知道那种蓝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绢纱的小花。 我愈来愈喜欢这种。
七、张晓风经典散文摘抄加赏析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八、【恩..我想要张晓风,林清玄,余秋雨,冷夏或是国外作家的300字左1、《花拆》 张晓风 散文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2、《病榻呓语》冰心散文 忽然一觉醒来,窗外还是沉黑的,只有一盏高悬的路灯,在远处爆发着无数刺眼的光线!我的飞扬的心灵,又落进了痛楚的躯壳.我忽然想起老子的几句话: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时我感觉到了躯壳给人类的痛苦.而且人类也有精神上的痛苦:大之如国忧家难,生离死别……小之如伤春悲秋…… 宇宙内的万物,都是无情的: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往秋来,花开花落,都是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只在世界上有了人——万物之灵的人,才会拿自己的感情,赋予在无情的万物身上!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句子,古今中外,不知有千千万万.总之,只因有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便有了悲欢离合,便有了“战争与和平”,便有了“爱和死是永恒的主题”.我羡慕那些没有人类的星球!我清醒了.我从高烧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看到了床边守护着我的亲人的宽慰欢喜的笑脸.侧过头来看见了床边桌上摆着许多瓶花:玫瑰、菊花、仙客来、马蹄莲……旁边还堆着许多慰问的信……我又落进了爱和花的世界——这世界上还是有人类才好!。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张晓风经典散文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张晓风经典散文》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