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个书生万户侯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南 园 其 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
①吴钩:一种宝剑的名称。
②关山五十州:唐代当时大约有50个州在藩(fān)镇(掌管当地军政、民政、财政事务的机构)控制之下。
③凌(líng)烟阁(gé):唐太宗曾在长安凌烟阁上画开国功臣24人的画像。
④若个:哪个。万户侯:古代封侯要封赏给一定户数的人家,万户侯是封赏最多的。这句是说有哪个书生能成为万户侯。
译文: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
【品评】
前两句用反问语气,“何不”直贯下句,从语法结构看,两个诗句连接起
来是一个完整句子: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请君”直贯下句,必须一口气读到底:请君到
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
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 而是投笔从戎, 谋求以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
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
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何况李贺这
位书生连考进士的资格也都因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而被剥夺了呢?然而
要立战功也并不容易。他反问道:“何不带吴钩?”那么,究竟“何不带吴钩”
呢?以两问成诗,声情激越,为七绝创作别开生面。
〔解说〕
李贺是一位有远大理想的诗人。他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平定藩镇叛乱的宏伟志向,不想只做一名书生。
二、有首古诗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三、“若个江山万户侯”这首诗是谁写的,诗名是什么南 园①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 若个书生万户侯? 【作者】 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郡望陇西,家居福昌之昌谷, 因称李昌谷。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故因避父讳不得考进士,仅 任奉郎小官,愤懑不得志。
其诗多感进伤逝之作,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 世称“鬼才”。尤擅乐府歌行,词采瑰丽,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
绝句多抒 写不平之感,笔意超纵。有《李长吉歌诗》,《全唐诗》存诗五卷。
【注释】 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 此为第五首。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 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 阁。
【品评】 前两句用反问语气,“何不”直贯下句,从语法结构看,两个诗句连接起来是一个完整句子: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请君”直贯下句,必须一口气读到底: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
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 而是投笔从戎, 谋求以“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的责任感。
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
何况李贺这位书生连考进士的资格也都因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而被剥夺了呢?然而要立战功也并不容易。他反问道:“何不带吴钩?”那么,究竟“何不带吴钩”呢?以两问成诗,声情激越,为七绝创作别开生面。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若个书生万户侯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若个书生万户侯》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