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盈若冲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大盈若冲,其用无穷 什么意思
这句话源自于老子《道德经》四十章 生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文字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排比句很多。首先就有两对句子我们应该把它作为重点,第一是大成,第二是大盈。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接下来是三个排比句:大直、大巧、大辩。
“大成若缺”,对道性的修炼,达到大成以后,如果要是他圆满了,你看起来他永远都不是圆满的,或者是他自己的感觉不会是圆满的。“其用不弊”,意思就是它不会有缺损,或者是不会有问题。
“大盈若冲”,真正盈满的东西,它是虚无的,所以你看不见。“其用不穷”,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个句子,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这个“用”,它肯定是因为虚无,才能够达到无穷的境地。
二、大盈若冲,其用无穷 什么意思这句话源自于老子《道德经》四十章 生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文字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排比句很多。首先就有两对句子我们应该把它作为重点,第一是大成,第二是大盈。“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接下来是三个排比句:大直、大巧、大辩。
“大成若缺”,对道性的修炼,达到大成以后,如果要是他圆满了,你看起来他永远都不是圆满的,或者是他自己的感觉不会是圆满的。“其用不弊”,意思就是它不会有缺损,或者是不会有问题。
“大盈若冲”,真正盈满的东西,它是虚无的,所以你看不见。“其用不穷”,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个句子,有以为利,无以为用。这个“用”,它肯定是因为虚无,才能够达到无穷的境地。如果要是有限的话,它肯定达不到无穷的境地了,所以说“大盈若冲”,“冲”就是虚无的意思。
真正的能够容纳的本体,像大海一样,它是虚无的,你根本就搞不清它到底有多深,即使你知道它有多深,你也不知道它的面貌如何,所以说“其用不穷”。就像我们人类现在对大海的研究一样,根本就没办法猜测、研究到很具体的那一面。实际上人类对大海的研究,可以这样说,还只是沧海一粟,远远的还没有了解到它的真实意义。
三、大盈若冲,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以及第四十五章,其内容分别为:
1、第四十一章原文内容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2、第四十五章原文内容: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道德经
四、【大巧若拙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道德经译文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②,其用不穷.大直若屈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④.静胜躁,寒胜热⑤.清静为天下正⑥. [译文]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注释] 1、大成:最为完满的东西. 2、冲:虚,空虚. 3、屈:曲. 4、讷:拙嘴笨舌. 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 6、正:通“政”. [引语] 这一章在内容上和行文上,都可以说是四十一章的继续,是讲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四十一章讲的是“道”,本章讲的是“人格”.其中“大成”、“大盈”的人格形态;“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的外在表现,都是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收. [评析] 任继愈在《老子新译》中写道:“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只有贯彻了‘无为’的原则,才能取得成功.”这个分析是准确的.老子运用辩证法认识事物、认识人.尤其对于那些国富兵强,拓地千里,并国数十,成其大功的王侯将相,如果不因此而昏昏然,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丰满充盈的如果能以细小视之,富裕却以不足居之,再加上如屈、如拙,当然会其用无穷.。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大盈若冲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大盈若冲》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