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书籍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小学生必读十本好的课外书的书名,作者,主要人物、内容,启示(启
太多了,说法不一.以下为推荐:1、《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著 主要人物:鲁滨逊主要内容:先写了鲁滨逊离家出走后的三次远航,接着重点写了他第四次出海,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最后写他回到英国后的种种遭遇.印象最深的地方:在荒岛上面对困难时,他的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2、《童年》 高尔基 著主要人物:阿廖沙主要内容: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印象最深的地方: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3、《骆驼祥子》 老舍 著主要人物:祥子主要内容: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印象最深的地方:祥子与命运抗争的历程.4、《悲惨世界》 雨果 著主要人物:冉·阿让主要内容: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5、《伊索寓言》 伊索 著主要人物:农夫、狐狸等主要内容: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时间关系,只能为你推荐这些了!其余的自己可以再找找,实在太多了!还望理解!】愿对你有所帮助!。
二、《一生必读的60本书》读后感书的开篇写道:“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好书可以增加我们知识的广度,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诚然,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而一本好书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但忙碌而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宝贵的读书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茫茫书海中,哪本书是我们必须阅读的经典之作? 出于偷懒的想法,我一直希望通过一本书就可以浏览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成果,可以即刻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于是当我看到这本《一生必读的60本书》时, 料想编者就是洞穿到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和我一样目的的读者.这本书遴选出60本必读经典,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军事等不同领域,都是专家的推荐,应该可以算是名家们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有“两千年中国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之称的《论语》、“奠定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基础”的《战争论》、“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等;同时,也有《红楼梦》、《水浒传》、《百年孤独》、《老人与海》、《穆斯林的葬礼》等贯通古今,饮誉中外的文学佳作.只可惜其中推荐的大部分书,虽标题耳熟能详,却只知其名,不知其瓤. 当然编者也料想到诸如吾等的读者需要补习的功课太多,于是在介绍每本书的时候,都分设了多个题目优雅的小栏目,如“名家导读”、“华文精选”、“读到之处”以及“延伸阅读”等,应该说,这本书的编排可谓用心良苦,通过这些栏目将每本书的资料以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提供给读者.据说,这本书获得了2003年“100种最受欢迎新书”称号,算是有根有据,当之无愧. 其实说穿了这是一本读书的清单,这总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学生时代.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总是有这么一项的内容,老师们列出长长的清单,谆谆教导我们,要看这些书.理由很简单,文学是造诣,文化要沉淀,知识得积累,就要从阅读开始,从阅读名家开始.有些太过有名的书如果没有读过,别人看你就当没文化似的.我看过的书很杂很多但不入流,老师列出的上百本的高雅神圣的读本里,仔细认真读过的大概就只算《西游记》能入选.那时候我就只有这一套比较拿得上台面的可以称之为名著的书,上下两本,包着破烂烂的书皮,不知道被翻过多少次了,翻来覆去地看;而且那个年代,电视里反复播放的总是《西游记》,几年的时光,不要说其中的情节可以倒背,甚至书中那长长的对联似的标题,都能当古时候的对子那样记着.虽然我从不曾把老师交付的额外作业当一回事,但也怕成了没有文化的人,于是安慰自己,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至少我还读熟了一本《西游记》,做个文学家也不算是太遥远的梦想. 到现在,当年引以为傲的老本在此时基本已被忘光,我最终没能成为文学家,但这似乎并不防碍我写个调查报告或者简报什么的.可见书,倒不是越多越好,读到用处便可.一本书,读了记了用了,那便是知识,若记不住用不上,那它只是印着不同字体的纸张而已.过去读《西游记》对写作文很有好处,因为我要参加考试;现在读各种各样的文件,因为有助政策的理解.由此看来,关键不是读了多少,而是读到有用的东西,才算有价值. 感慨之后再翻看这本书,书中列举的《物种起源》《战争论》《本草纲目》我从未看过,因为我不研究生物军事医学,我实在看不出我的一生中为什么要必读它们;至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在高考结束后我就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即便是有了闲暇我也不愿意再看那样的书了.论休闲,我可以看中短篇小说;论实用,我可以看信贷手册;论品位,我可以看海外杂志.无论为了怎样的阅读目的,我都没有理由再一次选择它们. 回头一想才发现最初的念头原来是自欺欺人,人在书海漂,哪能不晕头?顿时觉得这本书充满了欺骗性,用了个那么误导人的名头. 仔细想想这本书的标题也有问题,“一生必读的60本书”,一生里必须要读的书?60本又是个怎样的概念,为什么不是50本或者100本?现代社会有着千奇百怪的可能性,可是编者却能以绝对的语气来对读者谆谆教诲;再想想,为什么一定要看书呢?我们还有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广播、网络;如果生活在非洲最原始的部落里,没有电脑,没有报纸,只有生存的压力、生命的危机,还需要知道那么多的理念观点大道理么?我们身处的是一个资讯极度膨胀的时代,不要说看上那一本比砖头还要厚重十倍的书,即便是一天的报纸、一周的网络信息、一月的杂志,便足够让眼球忙活着了.谁要看那艰涩的文字,谁要看那罗嗦的情节,早没那样的意愿、时间和闲情逸致了. 当然我们不该怪罪现代生活给我们太少的时间去阅读,事实上,书籍的泛滥也是造成大家不再爱读书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看完《一生必读的60本书》就完事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还要看一生必看的电影,一生必听的音乐,现在也都集结成书,各大书店有售.所以别以为光用个周末或者假期就可以让自己充实起来,你必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你得调用所有空余的时间,因为你想要做个丰富的人,知道的东西就不能少,即便不看全部,。
三、高中有哪几本课外书必读第1本书 《论语》 第2本书 《匹克威克外传》 第3本书 《三国演义》 第4本书 《老人与海》 第5本书 《红楼梦》 第6本书 《哈姆莱特》 第7本书 《呐喊》 第8本书 《堂吉诃德》 第9本书 《史记》 第10本书《子夜》 第11本书《巴黎圣母院》 第12本书 《女神》 第13本书 《围城》 第14本书 《歌德谈话录》 第15本书 《欧也妮·葛朗台》 第16本书 《家》 第17本书 《普希金诗选》 第18本书 《苏菲的世界》 第19本书 《雷雨》 第20本书 《复活》 第21本书 《谈美书简》 第22本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23本书 《傅雷家书》 第24本书 《人类的故事》 第25本书 《古文观止》 第26本书 《飞鸟集》 第27本书 《富兰克林自传》 第28本书 《撒哈拉的故事》 第29本书 《致加西亚的信》 第30本书 《悲惨世界》 第31本书 《昆虫记》 第32本书 《文化苦旅》 第33本书 《平凡的世界》 第34本书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第35本书 《余光中诗选》 第36本书 《果壳中的宇宙》 第37本书 《病隙碎笔》 第38本书 《蒙田随笔集》 第39本书 《活着》 第40本书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四、三十部名著必读书目 都有哪些中国文学名著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论语》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繁星·春水》 《呐喊》 《女神》 《子夜》 《家》 《雷雨》 《围城》 社会科学与艺术 《上下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 《苏菲的世界》 《理想国》 《共产党宣言》 《法律的故事》 《漫话圣经》 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童年》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哈姆雷特》 《唐吉诃德》 《歌德谈话录》 《巴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复活》 《普希金诗选》 《泰戈尔诗选》 人物传记 《毛泽东传》 《周恩来传》 《我的父亲邓小平》 《拿破仑传》 《林肯传》 《甘地自传》 《丘吉尔传》 《罗斯福传》 《牛顿传》 《达尔文》 《爱迪生传》 《居里夫人传》 《爱因斯坦传》 《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 《华罗庚》 《杨振宁传》 《贝多芬传》 《肖邦传》 《梵高传》 《卓别林传》 《松下传》 《比尔·盖茨传》 《永远的乔丹》 科普读物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科学的历程》 《魔鬼出没的世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 《宇宙》 《趣味数学》 《从元素到基本粒子 《元素的故事》 《昆虫记》 《森林报》 《基因的故事》 《克隆的世界》 《人类的故事》 《数字化生存》 《未来时速》 《寂静的春天》 《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经济》 人生教育 《人生宝典》 《傅雷家书》 《人性的弱点》 《富兰克林自传》 《海伦·凯勒传》 《红岩》 文学艺术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爱的教育》 《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哈利·波特》 《郑渊洁故事集》 《花季·雨季》 《西方美术史话》 《美的历程》。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必读书籍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必读书籍》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