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的成语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带有敬的成语
敬酒不吃吃罚酒
安详恭敬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肃然生敬 〖解释〗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同“肃然起敬”。
慎始敬终 〖解释〗敬:慎。自始自终都谨慎。
敬上接下 〖解释〗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主敬存诚 语本《易·干》:“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谓恪守诚敬。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
轻财敬士 见“轻财重士”。
谦虚敬慎 见“谦虚谨慎”。
怜贫敬老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小慎微 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敬贤重士 见“敬贤爱士”。
敬贤下士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敬贤爱士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敬天爱民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敬授人时 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
敬授民时 见“敬授人时”。
敬事后食 语本《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谓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敬事不暇 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敬时爱日 谓珍惜时间。
敬上爱下 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
敬老恤贫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怜贫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慈少 见“敬老慈幼”。
敬老慈穉 见“敬老慈幼”。
敬姜犹绩 《国语·鲁语下》载,春秋时文伯歜已为鲁相,其母敬姜犹纺绩不辍,歜问之,敬姜曰:“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后遂以“敬姜犹绩”为富贵而不忘根本的典实。
杯水之敬 犹言杯水之谢。
杯茗之敬 请人饮宴的谦辞。
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令人起敬 使人产生敬意。
梁孟相敬 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敬老尊贤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敬业乐群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敬陈管见 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
敬终慎始 为人处事小心谨慎。
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敬贤礼士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敬如上宾 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恭敬不如从命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敬恭桑梓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毕恭毕敬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二、尊师敬长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是一个尊师的典故.《宋史·杨时传》载:有-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和游酐侍立'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他们这时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走去.有宋一代,程朱成为显学,杨时上承程颐,下启朱烹,闻名大下.于是,名师与名徒构成的"名人逸事",就成了学界佳话,著名典故.元代,谢应芳《龟山稿》卷七《杨龟山祠》诗曰:"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载道归东南,统绪赖不绝."杨时号龟山,溢文靖.后代以此典故,作为尊师的典范.程门立雪,有的简称立雪.如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二《回吴先生庆初度启》有"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的话.。
三、以敬的成语,以敬的成语有哪些以儆效尤 [ yǐ jǐng xiào yóu ]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ǐ jǐng xiào yóu ]
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 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
例 句
对严重犯罪分子应依法严惩,~,决不能心慈手软。
或者你说的敬开头的成语:
敬业乐群、
敬而远之、
敬酒不吃吃罚酒、
敬守良箴、
敬陈管见、
敬事后食、
敬老慈稚、
敬授民时、
敬天爱民、
敬鬼神而远之、
敬时爱日、
敬恭桑梓、
敬事不暇、
敬老尊贤、
敬上爱下、
敬如上宾、
敬敏不谢、
敬姜犹绩、
敬谢不敏、
敬老慈幼
四、敬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敬而远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释义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详细释义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示例】:若遇此等人,~,以免杀身之祸。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
《论语·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五、不什么而敬的成语不战而胜。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动而敬 源出《中庸》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根据成语词典一共有十六个成语符合条件: 一,《不言而信》 释义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示例 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怒而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二,《不翼而飞》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出处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示例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三,《不约而同》 释义 约:相约。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示例 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四,《不一而足》 释义 足:充足。
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示例 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五,《不期而遇》 释义 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出处 《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示例 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又是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 六,《不谋而合》 释义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示例 如磁石铁,~。
(宋·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 七,《不劳而获》 释义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出处 《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示例 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鲁迅《两地书》三十) 八,《不得而知》 释义 没有办法知道。
出处 唐·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示例 从未到过广西,所以谁做了广西政府的“高等顾问”等等,我~。
(邹韬奋《经历·贫民窟里的报馆》) 九,《不寒而栗》 释义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示例 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 十,《不辞而别》 释义 辞:告辞;别:离别。
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出处 示例 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十一,《不欢而散》 释义 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公子大惭,不欢而散。” 示例 两个原本非常亲密的朋友,却因为一句无意的话而弄得~。
十二,《不得已而为之》 释义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 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十三,《不教而杀》 释义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示例 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 十四,《不教而诛》 释义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
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示例 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十五,《不胫而走》 释义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
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出处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示例 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检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却一概~。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十六,《不期而然》 释义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
表示出乎意外。 出处 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示例 名山大川之间,赤县神州之外,无远勿届,不期而然。(清·吴研人《糊涂世界·序》) 【不辞而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 【不恶而严】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
《周易?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形容极为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 【不欢而散】不愉快地分手。
明?冯梦龙《醒世通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众客咸不欢而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公子大惭,~。”
【不教而杀】事先不进行教育。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敬的成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敬的成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