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多布里昂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夏多布里昂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基督教真谛》力 图 “证明在以往存在过的一切宗教中,基督教是最富有诗意的、最人道的、最有利于自由、艺术和文学的”。
不过此书的成功,不在表达的严谨和宗教的热忱,而在浪漫的文笔和自由的激情。他对教堂、钟楼、坟墓、废墟以及大自然种种神秘现象充满诗意的描写足以打动人的心灵,他对忧郁、悔恨、冥想、及朦胧的激情的阐发,也为混乱时代中的不安灵魂提供了宣泄的渠道。
在作者看来,忧郁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为浪漫主义文学注入了灵感。《阿达拉》1801年问世,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俘虏夏克达斯,双双逃进丛林。
但阿达拉并非酋长生女,她的母亲是印地安人,父亲则是西班牙人,母亲在弥留之际让她发誓将自己的童贞献给“天使的王后”。 正是这种欧洲人的宗教信仰使阿达拉不能成为崇拜偶像的异教徒夏克达斯的妻子,结果,在宗教和爱情的冲突中阿达拉吞下致命的毒药,饮恨而死。
夏克达斯悲痛欲绝,答应有朝一日一定会皈依基督教。在此书发表前夕,夏对友人说: “我的命运决定于明天,要不是个可怜虫,要不就平步青云。
”此书发表后,证明命运之神是眷顾他的,一夜成名,连拿破仑也下令将他的名字从流亡贵族的名单上划掉。它是法国浪漫运动早期的代表作:一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爱情之间选择宗教;二是抒发强烈的感伤之情,阿达拉的悲惨命运十分动人;三是着力描写自然景物、异域风光,体现出蛮荒之美和孤独之美;四是华丽的语言、诗意的叙述。
当然也可以双面解读:读者可能看到的是基督教对人性的摧残,宗教狂热对纯洁少女灵魂的腐蚀,对她的爱情与幸福的断送;作者所要讴歌的却是基督教的伟大胜利。《勒内》 (1802年 )是 《阿达拉》的续篇,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出 “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形象。
《勒内》是 “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
二、夏多布里昂是位怎样的作家夏多布里昂(1768—1848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也是没落贵族在文学领域里的代表。
他的思想保守,政治上拥护波旁王朝。中学毕业后夏多布里昂曾乘船去美洲探险,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后来回国后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由于参加了孔德亲王的侨民团而先后逃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在大约八年的流亡生活中他写出了《革命论》等著作。 1800年夏多布里昂回到法国,1801年他发表了《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章《阿达拉》。
《阿达拉》这部中篇小说与创作于1802年的《勒内》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成果,在这两部小说中都表达了作者反启蒙主义的倾向。《阿达拉》描写了世俗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
《勒内》则是《阿达拉》的续篇,其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勒内是一个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经受过大革命冲击而丧失了一切的青年,他在前途无望而又处于悲观绝望的状态时,最终在基督教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在这部作品中夏多布里昂赋予没落阶级的阴郁心情以诗情画意。在艺术上,夏多布里昂扩大了对自然美描写的范围,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他最先歌颂废墟、萧条与荒凉之美。
他的散文富有抒情诗的节奏,在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中有很大影响。1814年夏多布里昂发表了《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并因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后来他出任驻柏林、伦敦大使及外交部长,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后夏多布里昂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自此他开始闭门写作6卷巨著《墓中回忆录》。
三、夏多布里昂简介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法兰西学院院士。
1768年9月4日生于法国布列塔尼伊勒-维莱讷省的圣马洛市,1848年7月4日卒于巴黎。拿破仑时期曾任驻罗马使馆秘书,波旁王朝复辟后成为贵族院议员,先后担任驻瑞典和德国的外交官,及驻英国大使,并于1823年出任外交大臣。
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基督教真谛》,长篇自传《墓畔回忆录》等,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夏多布里昂的一生可以分为十个有代表的阶段:第一阶段 1768年 9月4日,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出生于圣玛洛德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777年 5月,全家迁往贡堡,此时开始大量阅读书籍。 1777—1781年 在多尔念中学,假期与吕西尔同会贡堡。
1782年 在莱纳城上学,接受了耶稣会教士的熏陶。 1783年 中学毕业后遵父母之命到布鲁斯特,但拒绝参加海军考试,声称要“从事教职”。
在迪南中学有过短暂逗留。 1784—1786年 在贡堡居住,“疯狂的两年”,读了不少启蒙主义思想家的作品。
1786年 其长兄依靠与路易十六的首相间的私人关系,为他谋得纳瓦尔团陆军少尉之职。8月9日,离开贡堡去冈布莱任职。
9月6日,其父勒内·奥古斯特逝世。第二阶段 1787年 2月19日,经人引荐进入王宫。
在王家狩猎活动中见到国王路易十六。9月,重返驻扎迪普的纳瓦尔团。
打算写一部“有关美国的小说”。 1788年 与姐姐朱莉和吕西尔一起逗留巴黎。
1789年 在巴黎居住,开始借债度日。目睹了七月市民暴动的情景。
《缪斯年鉴》发表了他的一组田园诗《乡间爱情》。第三阶段 1790年 前往富热尔。
闲居巴黎。开始考虑去美国旅行。
1791年 4月8日,为了避开大革命的冲击,夏多布里昂听从封塔纳的忠告,与皮毛商结伴渡海,在巴尔的摩登陆。7—11月,游历美国内陆。
1792年 1月2日,在法国勒阿弗尔登陆。2月20日,“出于理智”,娶有钱的女子塞莱斯特·德·拉维尼为妻。
7月,他与长兄再次流亡国外,并投奔勤王军参加叛乱,在提雍维尔之役中受伤。后转赴泽西岛,住在贝代舅舅家。
1793年 侨居布鲁塞尔,后由泽西岛转赴英格兰,以翻译和教书为生,在伦敦过着贫病交加的日子。开始写作《革命论》。
1794年 7月9日,其母亲、妻子及几个姐姐获释。夏多布里昂在贝克尔教授法语。
1795年 与夏洛特·艾福斯恋爱受挫,返回伦敦。完成《革命论》。
开始创作《纳切兹人》。第四阶段 1797年 3月,发表第一部著作《革命论》。
1798年 1月,与封塔纳正式订交。5月31日,其母病逝。
6月,朱莉来信,告知母亲出狱后、病死前对其不信教颇为痛苦,夏多布里昂重新皈依基督教。 1799年 《基督教真谛》初稿完成,打算以《基督教的道德与诗意》为题发表。
1800年 5月8日,到达加莱港,与封塔纳重逢。改名换姓回到巴黎,以向报刊自由撰稿为生,并认识了拿破仑的兄弟姐妹们和一些赞同拿破仑恢复基督教的上层人物。
12月,发表《致公民封塔纳的信》,署名为《基督教真谛》的作者。第五阶段 1801年 开始与德·博蒙夫人往来。
7月,得以从流亡贵族的名单上除名。作为“试探气球”,他把《基督教真谛》的一个片段以《阿达拉》为题予以发表。
作品一问世即获得成功。完成《勒内》的写作。
1802年 4月14日,《基督教真谛》与《阿达拉》、《勒内》一并出版,护教巨著《基督教真谛》在罗马教皇与法国政府缔结协议前四天出版,一面世即受到拿破仑与保王党的赏识,七年内重版八次。 1803年 《基督教真谛》再版。
5月4日,夏多布里昂被任命为驻罗马的梵蒂冈教廷使馆一等秘书,后升任大使。11月29日,受命出任驻瓦莱公国使节。
萌发写作“生平回忆录”的念头。第六阶段 1804年 与1792年离别的妻子重逢。
3月21日,德·昂吉安公爵被枪决,同首席执政拿破仑决裂而辞职。住在费瓦克德·库斯蒂纳夫人家,结识娜塔丽·德·诺阿耶。
准备写作《迪奥克莱蒂安时代殉教者传》。 1805年 偕妻子游览奥维德和阿尔卑斯山。
《勒内》单行本出版。《阿达拉》和《勒内》使夏多布里昂称为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
1806年 7月13日,开始意大利、希腊、巴勒斯坦、土耳其、埃及、等近东之行,以实现《基督教真谛》一书中提出的寻求神奇的异教徒和真实人物典型的计划。11月,从亚历山大大港登船,中途遭遇风暴,记下大量的读书笔记、文献资料和游览印象。
1807年 春天,在西班牙与娜塔丽·德·诺阿耶建立私情。6月,回到巴黎。
第七阶段 1808—1809年 隐居狼山,勤奋写作。 1809年 出版《殉道者》。
由于一堂兄被当作保王党处决,他与帝国当局结下不解之仇。再次决定写作回忆录。
1809—1811年 主要写作《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纪行》。 1811年 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但拿破仑不予承认。
夏多布里昂未能发表入院演讲,因为这是一篇发对第一帝国的檄文。出版《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纪行》。
撰写悲剧《摩西》。 1812年 与娜塔丽·德·诺阿耶断绝私情。
因发表不谨慎的言论,他的朋友、警察局局长帕斯基埃命令其离开巴黎回迪普埃。 1813年 开始写作论战性的小册子《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
第八阶。
四、夏多布里昂的小说和散文有哪些夏多布里昂著作一览表:
《阿达拉》(1801)
《勒内》(1802)
《殉道者》(1809)
《最后的萨拉只家族的传奇》(1826)
《基督教真谛》(1802)
《巴黎到耶路撒冷纪行》(1811)
《波拿巴和波旁》(1814)
《纳切兹》(1826)
《美洲游记》(1827)
《回忆录》(1809)
《朗赛的一生》(1844)
《墓畔回忆录》(1848-1850)
评价:夏多布里昂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成为了一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榜样。他首创的“情感浪潮”的写作方法成为了浪漫主义作家常用的滥觞。他的思想和政治行动多有矛盾,一方面推崇王政主义,一方面又崇尚自由,就连他自己也感到困惑。15岁的雨果曾立志:“我愿成为夏多布里昂或什么都不是。”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夏多布里昂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夏多布里昂》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