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关的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6
1.关于“药”的名言名句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语见《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2、是药三分毒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当今不少的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乱役药石,同样亦会发生毒副作用。
3、用药如用兵
谚语,意思是用药须像用兵那样特别慎重。
出处:明·孙一奎《医旨绪余》:“人之死生,关于呼吸问,余何敢师心自用;而峨睑为也。古称:‘用药如用兵。”’《醒世恒言》三八:“所以古人将用药比之用兵,全在用得药当,不存药舅。”
4、
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
谚语,意思是药物可治疗不致命的病,致命的病无药可医治。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二二出:“[末白]公公病里莫生嗔,[旦]宽心保病身。[合]正是:药医不死病,佛化有缘人。”
《醒世恒言》一:“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
清·铁汉《临镜妆》七:“我看这赵医生,有几个靠得住的在那里呀,他们的口头禅叫做‘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
5、急脱急着,胜如服药
谚语,意思是适应天气冷暖的变化而及时增减衣服,可以避免生病,胜过生了病吃药。
出处:宋·李之彦《东谷所见》:“急脱急着,胜如服药。衣服之加谨者此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关于土特产的谚语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关于疾病、治病的谚语卫生搞得好,疾病不缠绕。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卫生好,病人少;饮食净,少生病。
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来找。
丰收要靠劳动,强身要靠卫生。
防病无别窍,卫生要搞好。
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壮族)
勤穿勤脱,胜过吃药。
新生孩儿无六月。
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即脱即着,胜过服药。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马上穿棉。
多衣多寒,少衣少寒。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汗水没有落,莫浇冷水澡。
出汗不迎,跑步莫凹胸。
大汗后,莫当风,当风容易得伤风。
预防伤风和感冒,增强体质最重要。
预防伤风和感冒,当心着凉最重要。
只忙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大病要养,小病要抗,无病要防。
与其病后去求医,不如病前早预防。
百病不如一防。 —— 谚语
一份预防方,胜过百份药。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没来早预防。语
有病早治,无病早心。
害胆病的,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干痨、气鼓、噎,阎王下请帖。
穷勿信命,病勿信鬼。(壮族)
炕上有病人,地上有愁人。
得病想亲人。
病来如箭,病去如线。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阴来阴去阴下雨,病来病去病倒身。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小孩无假病。
杨柳发青,百疾皆生。
眼睛害病是手上得的,肚子害病是嘴里得的。(哈萨克族)
男怕脚肿,女怕头肿。
积劳成疾。
天黄有雨脚,人黄有病魔。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疮不过百水。
背无好疮。
伤风是百病之母。
小伤风三天,大伤风七日。
病怕没名,疮怕有名。
病从虚处发。百病乘虚而入。
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蒙古族)
百病从口入。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
英雄只怕病来磨。
什么风都下雨,什么病都死人。
好话怕的冷水浇,好汉怕的病缠倒。
4.有关卫生的谚语云来云去晒好米,病来病去病死人。
早酒晚茶天明色,时间长了害死人。? 早起早睡,精神百倍。
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要想身体健,就得天天练。?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 阳光是个宝,越晒人越好。
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细嚼烂咽,身体强健。
养病如养虎,治病如抽丝。?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萝卜上了街,大夫没买卖。?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 贪得一时嘴,瘦得一身肉。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睡前烫烫脚,胜服催眠药。
睡前关天窗,一夜觉都香。? 树木就怕软藤缠,身体就怕不锻练。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食多伤脾,忧多伤神。
生冷不入口,防病保长寿。? 生瓜梨枣,多吃不好。
少吃好、慢吃香,定时定量身体强。? 上床萝卜下床姜,常吃不用开药方。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马上穿棉。? 勤洗澡、常换衣,保证身上不招虱。
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美食不可尽用,贪吃使人生病。
萝卜就开茶,饿掉大夫牙。? 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
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酒多伤人,色多伤身。
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话多劳神、食多伤胃,忧多伤脾、气大伤身。
好酒不过量,好菜不过食。? 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吃八成饱,到老胃口好。
饭菜清淡,身体强健。? 冻冻晒晒身体壮,捂捂盖盖脸发黄。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刀越磨越亮,体越练越壮。
大路不走草成窝,人不挺胸背成驼。? 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吃米带点糠,成年保健康。? 吃饭先喝汤,强似用药方。
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 吃饭莫过饱,饭后莫快跑。
吃得快、咽得忙,伤了胃口伤了肠。? 财多祸身,欲多伤神。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预防肠胃病,吃喝要干净。
苗黄缺肥,人黄有病。? 千补万补,不如食补。
火星怕蔓延,疾病怕传染。? 称砣虽小压千斤,苍蝇虽小是病根。
常洗衣裳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 疮大疮小,出脓就好。
疮怕有名,病怕无名。? 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饭前便后洗净手,细菌虫卵难进口。?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干干净净,预防百病。
喝开水、吃热饭,身体健康无病害。? 疟子鬼、三条腿,谁吃黄瓜跟着谁。
讳疾忌医,难求良药。? 吃饭不言,睡觉不语。
十里无医不可居。? 久病成良医。
三分医,七分防。? 药补不如食补。
有钱难买老来瘦。? 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病好不谢医,天下无人医。? 活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什么都缺别缺钱,什么都有别有病。? 严冬识贞木,三九见功夫。
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坐要正,站挺胸,走起路来脚生风。
从小爱劳动,老来药不用。? 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饭菜基本素,饭后走走步,心胸要开阔,劳逸要适度。? 快刀不磨黄锈生,胸脯不挺背要弓。
穿山甲,王不留,妇女服了乳汁流。?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日发千言,不劳自伤。? 卫生搞的好,疾病不缠绕。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出汗勤洗澡,保证皮肤好。
经常打打预防针,体内驻了防疫军。? 吃药不忌嘴,跑断太医腿。
一颗牙齿痛,满嘴不安宁。? 一颗牙齿坏,满口牙受害。
有病早治,省钱省事。? 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瞒债必穷,瞒病必亡。?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未来早预防。
宁叫嘴受穷,莫教病缠身。?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饥不乱食,渴不暴饮。?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篓。
朝食三片姜,如得人参汤。? 睡前洗脚,胜服补药。
臭鱼烂虾,传病专家。? 抽烟损健康,少年莫染上。
睡多容易病,哭多伤眼睛。? 好人光睡成病人,病人光睡成死人。
若要健,天天练。? 常用的铁不锈,常练的人不病。
运动运动,百病难碰。? 铁不炼,不成钢;人不练,不健康。
一天舞几舞,长命九十五。? 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冬天懒一懒,汤药喝几碗。
少时练得一身劲,老来健康少生病。? 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练不强壮。
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饮食贵有节,锻炼贵有恒。?。
5.有关书的谚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
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毛泽东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张之洞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
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叶圣陶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
———邓拓
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
———章太炎
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
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药有关的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药有关的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