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年龄的成语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6
1.关于年龄的谚语
一、关于年龄的谚语: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二、关于年龄差异的名言警句:
●年轻人认为老人是傻瓜;而老人却明白年轻人是傻瓜(乔治·查普曼)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德国)
●老年的计谋,年轻人的干劲(藏族)
●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叔本华)
●小孩好动,老人好静
●如果青年人有经验,老年人有精力,世界将更美好(法国)
●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卢梭)
2.形容年龄的词语有哪些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岁
髫年——指女孩7岁
龆年——指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黄口——指10岁以下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弱冠——指20岁(男)
花信年华——指24岁(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而立之年——指30岁(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杖朝之年——指80岁
耄耋之年——指80~90岁
3.形容年龄的成语形容年龄的成语:
1、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2、春秋鼎盛[chūn qiū dǐng shèng]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3、年逾古稀[nián yú gǔ xī]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4、摽梅之年[biào méi zhī nián]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5、郑人争年[zhèng rén zhēng nián]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6、及笄年华[jí jī nián huá]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7、知命之年[zhī mìng zhī nián]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8、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9、马齿徒增[mǎ chǐ tú zēng]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10、老态龙钟[lǎo tài lóng zhōng]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4.描写年龄的成语大全1.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例1:懵懂的金钗之年,留下的印迹斑斑驳驳。
例2: 已过金钗之年的我已不再无忧无虑,忧伤离我越来越近,欢乐离我越来越远。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
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5.关于年龄的谚语一、关于年龄的谚语: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二、关于年龄差异的名言警句:●年轻人认为老人是傻瓜;而老人却明白年轻人是傻瓜(乔治·查普曼)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德国) ●老年的计谋,年轻人的干劲(藏族) ●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叔本华) ●小孩好动,老人好静 ●如果青年人有经验,老年人有精力,世界将更美好(法国) ●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卢梭)。
6.形容年龄大还不断努力学习的谚语或成语【成语】:炳烛之明
【注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释义】: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典出】:汉·刘向《说苑》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7.形容年龄的成语大全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
[释义]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语出]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正音] 蔻的下部不能写作“冠”。
[近义] 黄金时代 锦瑟年华 花样年华 黄花少年
[反义] 风烛残年 桑榆暮景 人老珠黄 徐娘半老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描述年龄的成语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描述年龄的成语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